中國演員向往“好萊塢”,但有一個美國女孩卻悄悄“進軍”中國演藝圈。她到北京9年,接拍50多部戲,幾乎壟斷了近年來所有重要影視劇中的外國女性角色。她的博客——美國女孩北漂故事,在一夜之間竟然有54萬次的點擊量;在奧運會期間,她頻繁露面于鳳凰衛視等媒體,成為向國外觀眾介紹北京奧運會、介紹中國的“溝通大使”;近日,在參與創作電視劇《美國人在北京》時,《波士頓環球報》專門在封面頭版介紹了她在中國的傳奇經歷……
美國女孩,18歲北京尋夢
苗條性感的身材,五個手指的指甲上分別涂抹著紅、藍、黃、黑、綠五種顏色的指甲油,笑起來的時候,身子會不自覺地向后仰。2009年6月下旬,筆者如約來到北京一家咖啡館,采訪被網友譽為“史上最牛洋妞演員”的凱瑞時,發現她竟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并且帶著京腔。
“為什么要來中國?”“中國有句話不是叫耳大有福嘛,我的耳朵挺大,所以就來碰運氣了!”這位洋妞的開場白令人忍俊不禁。在愉快的氛圍中,她講起了自己在中國鮮為人知的打拼經歷。
凱瑞的英文全名叫凱瑞·貝里·布羅根,1981年出生于美國馬塞諸塞州。由于從小就經常與華人接觸,早在讀中學時,她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少林武術、京劇和刺繡,更令凱瑞對這個遙遠的東方古國心馳神往。
1998年,凱瑞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她就讀的波士頓中學跟北京景山中學有個文化交流活動。那時候,她只會用漢語說“我叫凱瑞,我是美國人”。雖然只待了短短幾天,但北京卻給這位美國女孩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2000年,凱瑞作出了一個令父母十分吃驚的決定:去中國留學!她首先到中央戲劇學院學習表演。當時她只是想把中文學好,現在想起來她仍然覺得很瘋狂,一個18歲的小女孩,竟敢單槍匹馬闖北京。不過凱瑞很快就適應了在異國的生活:她喜歡吃色香味俱全的中國菜,愛吃餃子,愛穿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課余時間,她還喜歡騎著一輛除了鈴鐺不響什么都響的舊單車,在北京的老胡同里亂竄。這里的一切,都讓小洋妞倍感新鮮。
更讓凱瑞興奮的是,在中戲的第一學期,她就出演了電影《幸福花園》,從此正式開始了一個18歲美國女孩的“北漂”生活。
凱瑞說,外國演員要在中國混,得有三個條件:形象合適,會演戲,中文流利。有些人不會講中文,但是他也可以認識一個好的經紀人,為他創造很多機會。但一個小女孩,在這里沒有家人,又沒有經紀人,發展起來就會特別艱難。
“洋大山”算是凱瑞“北漂”中遇到的貴人。“有一天我遇到了闖蕩中國的大山,他請我喝酒并跟我講他的故事,雖然他的情況跟我非常不一樣,但他一直都在鼓勵我,給我講他的經驗。大山的經紀人也一直在幫助我,替我分析,這讓我很感動。”
后來在楊亞洲的新片《八兄弟》中,她和八個男主角演對手戲。楊亞洲導演說,之所以選擇凱瑞,關鍵原因在于她的中文非常流利,同時表演基礎也很好。“咱們中國演員打入好萊塢也需要過語言關,所以對于這個美國演員,我最關心的是語言問題。沒想到凱瑞連一些地方的方言都能說。真是不得了!”
從中戲畢業后,凱瑞又拍了《白銀谷》、《滴血翡翠》等多部影視作品。接演每一部戲,她都會與導演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使自己扮演的角色真正符合外國人的形象。對于如何去抓住角色的靈魂,她也自創了一套方法。拿到劇本,她先用兩句話進行概括,知道故事的脈絡走向。對于人物的情緒,她往往是從細微處來把握,她會賦予這個角色一種喜歡的色彩,以及可能發生在這個人物身上很有代表性的三件事。這是她塑造人物的一個“訣竅”。
果然,由于個性十足,這位洋妞演的每一個角色,都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娛樂報紙、雜志,更是對她好評如潮。
千錘百煉,成為中國“最紅洋妞”
在圈子里,凱瑞堪稱“拼命三郎”。無論擔任主角或配角,她那股對表演精益求精的執著勁兒,都讓其他演員敬佩不已。
在電視劇《新英雄虎膽》中,凱瑞演繹的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絕色間諜。這個角色對于凱瑞來講是很有難度的,因為她的臺詞里包含了很多專業術語,說起來十分拗口。不過,凱瑞是個十分認真的演員,她拿到劇本就先在一位中國老師的幫助下將一些不懂的字注上音,如果遇上比較長、比較重要的對話,就全部用字母注音重寫一遍,這樣能夠很快地背出來。遇到稍微有些難度的句子,她就與老師或朋友一起對臺詞。如果有無法理解的句子,她就會請教別人應該如何去念這個句子,聽別人念的時候是強調哪個字詞,這樣她就明白了說這句話需要有怎樣的感情。
跟她一起演戲的男一號吳修波這樣評價這位金發碧眼的姑娘:“與凱瑞在一起演戲的感覺十分自然,她的表現很靈活,也很機敏。”導演對她的表現十分滿意,評價也是很高的:“凱瑞演的那個角色難度很大,是個反派人物。但是她對人物的把握十分準確,表現得含而不露,塑造出來的角色不概念化。可以看出她是很下工夫的。”當然,這已經不是第一位對她有如此高評價的導演了。
正是這種態度,使凱瑞能夠不斷地挑戰新的角色,提高自己的演技。事實上,凱瑞正是憑借一個高難度的角色讓廣大中國觀眾牢牢記住了她。那是2004年攝制的一部名為《風吹云動星不動》的電視連續劇,在戲中,她扮演的是一個中英混血兒珍妮。說起這個角色,凱瑞難掩興奮之情:“這個角色特別有意思,是我所演過的戲中最好玩的角色。”
這部戲描寫的是20世紀初發生在上海的故事。戲中珍妮的父親在當年的上海灘聲名顯赫,父親過世,遠在英國的母親把父親所有的財產盡數變賣,留在上海的她從一個千金小姐一下淪為無依無靠的孤女,只有父親留下的一幢房子。凱瑞坦承,這個角色有相當的難度,作為一個混血兒,她的身上有兩種不同的文化的碰撞,更加需要揣摩的還是這個角色本身性格上的特點:“珍妮的身世以及從小的環境,造就了她做什么都像在游戲;但她又不是那種傻傻的單純,落魄后為了生存她又要用心計。因此我不能演得太單純,又不能演得太壞,要在二者中找到平衡點。”
盡管這個角色性格矛盾多變,許多行為細節都出人意料,非常難以拿捏,但凱瑞把自己放開,用心體驗和接受人物的性格,終于塑造出一個活靈活現的珍妮。她不僅贏得了觀眾的好評,也為自己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趣的是,后來凱瑞在影視圈里竟得了個“凱一條”的外號,因為她拍片時經常一條就過。很多導演笑言,拍戲找凱瑞很合算,很專業,省時間,省膠片!
因為漸漸有了名氣,凱瑞又相繼與唐國強、葛優、黃曉明等大腕合作。來華9年,凱瑞已接拍了50多部戲,其中6部為主角,18部為第二主角,幾乎壟斷了近年來重要影視劇中的外國女性角色,被網友譽為“史上最牛洋妞演員”。
在奧運會期間,凱瑞還受到鳳凰衛視、北京衛視等多家電視臺邀請,擔任了奧運節目解說嘉賓。她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身體力行地支持奧運。這張國際化的面孔,給中外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中國生活很快樂
在凱瑞拍攝的50多部戲中,她最喜歡的是在《鹿鼎記》(黃曉明版)中扮演的俄羅斯公主索菲亞。為了演好這個公主角色,凱瑞在戲中奉獻了第一次床戲,而且還是和黃曉明搭檔。“那場戲我記得是剛從美國回來時拍的,當時是第一次見到黃曉明,他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人,但他非常熱情,也很耐心地幫我分析劇本,帶我入戲。”
不過,由于審查原因,她和黃曉明的這段情欲戲最終還是被剪掉,令凱瑞有些遺憾。當筆者問她對《鹿鼎記》有何看法時,這位洋美眉調侃:“我不太認可一個男人有七個老婆。但是,它作為一個虛構的喜劇主題,可以接受。導演處理的方式很有喜劇感,大家都愛看。《鹿鼎記》很娛樂化,一個男人怎么可以有七個老婆!所以我跟導演說可以拍個續集嗎?比如一個女人有七個丈夫!我是個女權主義者。”說完,凱瑞俏皮地大笑起來。
由于文化差異,在拍戲中這位洋妞也難免和導演發生“沖突”。凱瑞說在美國,導演對演員很體貼,哪怕他不滿意,也不可能去罵演員。而在中國就不一樣,如果你沒有做到導演要求的那樣,就有可能挨罵。演戲時,很多人認為外國女孩特別開放,我反對。我說不是,我就不會主動說‘我愛你’。如果導演說情節要求我這樣,或者講出道理,我才這樣做。”
不過除了這些“小插曲”,在生活中她還是挺快樂的。現在凱瑞在中國已經有了一大批“粉絲”。走在北京街頭,她經常會遭遇熱心影迷的“突然襲擊”,知道她名字的少男少女會激動地喊:“凱瑞,給簽個名吧!”而那些不知道她的姓名又很喜歡她的大伯大媽,有時就干脆叫她“安妮”、“索菲亞”、“女大山”。更有趣的是,不少中國帥哥還主動向她發起“愛情攻勢”呢!這一切,都讓凱瑞受寵若驚。
現在找凱瑞拍戲的中外導演越來越多,她真有點“難以招架”的感覺。目前,她正在做自己的音樂專輯。此外,她還參與創作了《美國人在北京》的電視劇,它與《北京人在紐約》有異曲同工之妙。因劇中充滿了西方式的幽默,業界普遍認為在美國會有很高的收視率。
有人問她追求的目標——是不是最終成為好萊塢大明星?凱瑞回答,她更愿意做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