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今年30歲,長得挺秀氣,知書達理,聰明能干。23歲大學畢業后,她就在一個大公司做財會工作,至今已有7個年頭,但從沒正式交過男朋友。
女兒的婚事遲遲定不下來,可把父母急壞了。從參加工作到現在,父母就陸陸續續給她介紹了近20個對象,可總是“高不成,低不就”,最終沒有一個成功。現在王馨的婚事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
尤其是最近兩年,王馨的父母幾乎天天念叨女兒的終身大事,經常委托親朋好友為王馨安排一場又一場相親。隨著這種相親頻率的增加,王馨越來越覺得這種聚會很可怕,她甚至覺得她不結婚就像罪人一樣。
僅在上個月,王馨就相了三次親,因為去的次數太多和場面的不愉快,每次都會讓她感覺非常不舒服。現在,王馨一聽到“相親”這兩個字,就會條件反射似的汗毛直豎,她再也不想去參加任何相親見面會了。
在家人的勸說下,王馨前不久參加了市婦聯組織的一場青年交誼聯歡會,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型的男女相親會。王馨在這次聚會上結識了一個比較有好感的男孩。在一起聊天時,兩個人談到了音樂。王馨說:我喜歡爵士樂。哪知,那個男孩竟然說:女人不可能懂什么爵士樂,也欣賞不了。這讓王馨很是丟面子,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一次又一次的相親失敗,使王馨對這種相親會反感到了極點。她認為,這簡直是在浪費時間。為了把自己“推銷”出去,頻繁地參加這樣的相親會,太丟身價,也太沒意思了。后來,只要父母一提類似的話題,她就借故躲進廁所,或者找借口離開家。
盡管王馨自己也著急,但她有她的底線和原則。那就是:婚姻不能湊合。對于感情,她還是期待緣分,認為順其自然好。如果遇不到合適的人,寧可不嫁。所以,她決定今后再也不參加相親會了。
心理解讀: 23歲~30歲的職業女性對社交的恐懼在下降,而對相親的恐懼則在上升。尤其是26歲之后,仍然沒有擁有過一段深入的情感關系的女性,她們更容易墜入患得患失的陷阱。她們習慣將各種最壞的相親結果都考慮到,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自己的想象力嚇倒了。也可以這么說,人越年長,越可能從“他戀”轉為“自戀”,而自戀的深度,與開始一段輕松戀情的難度成正比。也就是說,相親恐懼源于患得患失的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女性多半存在自我評價的矛盾。一方面,她們希望自己能引領對象的目光;另一方面,她們又禁止自己犯任何錯誤,一聽到不同意見就傾向于對自己全盤否定。總之,她們的自我評價,完全建立在他人的好惡之上。由此,她們的心總在自卑又自大的漩渦里旋轉、煎熬。
這種心理向左一步會自我封閉,向右一步則會恢復健康本色。王馨就是這樣的例子。多次相親的失敗加重了她的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最終導致對相親的恐懼。
婚姻大事慎重是對的。不過,人無完人,也不能過于挑剔。首先要體諒父母,不要一味否定父母的建議。因為,解決問題和作決定的人還是你自己。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要跟父母冷靜地溝通,坦率地對父母說出你的見解和要求,或許會有收獲。
王馨首先應該調整自己“寧可不嫁,不再相親交友”的心理,抱著對愛情深信不疑的心態,主動積極地去尋找自己的意中人,而不是坐等好姻緣的降臨。其次,以樂觀的態度武裝自己,輕裝上陣進入相親場景,珍惜每一個相親的機會,在找到一個好伴侶之前,先把自己變成一個勇敢而可愛的好姑娘。
為了提高相親的成功率,王馨平時應該多練習基本的社交技巧,同時放松自己。如:解釋你姓名的寓意,幫助別人記住你;秀出你的長處,尤其是手工藝作品,會為你爭取很多印象分;書法、繪畫、小提琴和鋼琴等才藝展示,可以展現你的氣定神閑之美,順便也秀了你的家教。
王馨完全可以積極主動地追求心儀的男士,不過不要那么直接。比如,你是財會人員,可以約他一起商討如何理財,通過這樣的有效交流,逐漸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任。另外,還要注意盡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約會,這樣做有利于穩定情緒。太過緊張時,可以嘗試腹式呼吸法。方法很簡單:吸氣時,肚皮脹起;呼氣時,肚皮縮緊。并用按壓穴位的方式來釋放壓力,保持更為從容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