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早早去世,母親獨自一人將幾個兒女養大。羽翼豐滿后,兄弟姐妹們一個個都飛往外地打拼去了,只有我一個人留在離老家較近的省城。
雖說離家不遠,但工作忙,有時好幾個月也難得回去一趟。也曾將母親接到城里來住,只是大多數的時候,我每天在外忙碌,家里只有母親一個人孤零零的。母親終日無事可做,最后還是堅持回了老家。
這幾天,難得放長假,我便回去了一趟。一到家門口,便看到一群大大小小的雞正在草地上捉蟲子。母親說,這是前陣子買回來養的,自己養的雞才有營養。等孩子們回來了,正好可以補一補身子。
隔天一早,母親便拿著鋤頭到地里去。照理說,幾個子女都寄錢回家,母親根本不用種田。可她就是坐不住,一天不下田,心里便悶得慌。我也跟了去。一路上,只見那群雞都圍著母親,從家里跟到田里。母親動一下鋤頭,松松土,那些雞便一擁而上,爭著用爪子扒開土,找出里面的蟲子吃。一塊小小的田,被這群雞弄得半天都沒鋤完。
我問母親,怎么不把它們趕回去。母親卻笑著說,隨它們唄,反正平常一個人在田里,也沒人說話,它們在旁邊咯咯亂叫,反倒熱鬧了。
聽了這話,我心里一酸。這幾年,村里的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人越來越少。母親在這種環境下生活,想必也是孤單的。
到了中午,母親放下了鋤頭,喊了幾聲:咯咯,咯咯。那群雞一聽,就像訓練有素一樣,都急急忙忙地跑回家,站在屋檐下翹首以待。母親笑了笑,這群饞鬼,跟你們幾個小時候一樣!
說完,母親從屋里抓一些玉米和谷子,撒了出去。那些雞頓時一擁而上,爭著啄食。
傍晚,我跟著母親到雞圈里撿雞蛋。母親把雞蛋都撿出來,看了看,最后又挑出了幾個,放回雞窩里。我有點納悶,但也沒開口問。
隔天,母親撿雞蛋的時候,把昨天放回去的,還有當天下的蛋,全都拿出來。最后,又從當天下的新鮮雞蛋中挑出幾個,放回了雞窩。這回,我忍不住問她,怎么每次都要在雞窩里放幾個新鮮的雞蛋?那群雞又不吃雞蛋,每天換新的,也不能用來孵小雞。
母親說,那群雞是從小就買回來養的。白天,放它們出去曬太陽、吃蟲子。晚上,又趕回雞窩里。時間一久,這些雞就跟自己的娃娃一樣了。現在,這些雞都能下蛋了。每次撿蛋,總會給它們留幾個。不然這么辛苦下蛋,卻都被撿光了,它們也會難過呀。生了那么多,一個也沒留在身邊。
母親說的是雞,也是在說她自己。在她眼里,那些雞蛋就像是遠方那些不愿回家的兒女。孩子大了,都要出去闖天下,也意味著要離開母親。母親就這樣注視著孩子的長大,看著孩子們歡天喜地地開創新生活,她的心里,充滿著甜蜜,又伴著憂傷,最后是失落。可是她從來不說,一旦你說要留下來陪她,做母親的倒是急了,催著你離開。而我們做孩子的,又往往粗心大意,說叫走就走,一走就把母親給忘了,全然不記得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誰還倚在門口等我們歸來。
聽了母親的話,我沉思良久。做母親的都是這樣想念著自己不在身邊的兒女們,“兒行千里母擔憂,可憐天下父母心”吧。兒女永遠都是父母最牽掛的,可是作為兒女的我們呢?或許我們寧愿在電腦前敲打鍵盤也想不起給家里打個電話,周末我們寧愿在家里睡懶覺也不愿回老家看看父母。其實我想有很多事情都是很細微的,我們做起來也很省事,卻能讓父母得到很大的寬慰,但是有多少人會想到去做呢?這次回家,我待到上班前一天,才在母親的催促下,坐上了回省城的車。
回到省城后,我打電話給在外的兄弟姐妹,說了母親和那些雞的故事。說完后,每個人都有些哽咽了。我們約定,不管多忙,都要輪流回去看看母親。像那群雞一樣,時時陪在母親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