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于2007年的危機從世界范圍來看,先后經歷了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三級跳。隨著危機逐漸深化,其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也擴大到開放經濟體中大多數國家。這次危機對我國農業的總需求與總供給都造成了不利影響。但相比供給面,需求面受到的影響更大。這就需要我們針對需求面與供給面的不利沖擊制定相關政策,從而保證我國農業平穩發展。
關鍵詞:經濟危機 總需求 總供給
一、本次危機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透過宏觀視角分析這次經濟危機對某行業的沖擊,一個可取的辦法是分析對該行業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影響。
(一)對我國農業的總供給影響
我國農業生產特點有人均耕地較少,土壤質量分布不均,單位耕地面積資金投入分布不均等。農業生產在我國仍然需要最基本的三大投入要素,即土地、勞動力及資金。這次危機顯然對農業供地面積不會產生影響。農業生產中投入的勞動力至少不會惡化,甚至有向“利”的方向發展。這次經濟危機使世界范圍的諸多國家失業率急劇惡化,我國當然也會受到影響。從經濟總量下滑可以推斷出來。我國勞動力城鄉流動規模大,頻率高。農村流向城市的勞動力主要從事一些低端技術的工作,比如建筑、加工貿易等。這些受到這次經濟危機的沖擊都比較顯著。一旦這些行業勞動力需求萎縮,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必然出現回流現象。農村勞動力供給將會增高。農村有更多勞動力卻未必意味著農業產量會發生大的增長。考慮到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原本數量就龐大,那些回流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原本就不缺,所以,雖然加之回流部分,考慮到土地、資金約束,回流勞動力所帶來的農業產量增量可能會微不足道。而對農業資金投入造成的影響,一方面是對農業科研投資影響,另外一個方面是對單位土地面積資金的投入。如機器。肥料及種子費用的投入。前一個主要由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和市場運作的農業科研企業來從事農業科研投入??蒲性核馁Y金投入不可能受這次危機而縮水,市場運作的農業科研企業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考慮到農業生產的剛性、農業科研投入的長期性和對農業科研需求的剛性,影響可能會減弱。而對農業機械、肥料和種子費用投入主要是由農業生產的農戶做出決定,他們從事這方面生產的資金來自于自有資金和借貸資金。借貸主要發生在社會關系網絡。其次是金融機構。由于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受危機影響而減少收入,其農產品因出口下降而減少,自有資金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另外。給農戶貸款的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這些部門很容易受到金融市場波動影響。雖然,我國應對這次危機在貨幣政策方面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從中期來看,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味著預期通貨膨脹。央行面對未來通脹壓力,定會收緊銀根。提高利率。一旦這些措施實施。農戶所面對的貸款壓力更大,農業部門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會減少,這會影響到農業部門產量??紤]到農業機械大都是耐用品,其減弱了危機時對這部分產品的需求,并且種子、肥料大都需求彈性較低,所以面對高利率農戶也會借貸。
(二)對我國農業總需求影響
分析我國農業生產總需求,可以從國內和國外兩個角度來考察。由于這次危機影響是深遠的,嚴重地創傷了整個世界經濟總需求。美國是這次危機最嚴重的沖擊對象,其他發達國家消費也不同程度出現了一定的下降。在整個世界經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各國都希望提高自己產品在國內市場、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甚至不惜通過貿易壁壘與非貿易壁壘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各種形式、不同程度的貿易摩擦隨之而來。在發達國家受危機影響的同時,他們把目光聚集到世界經濟的不平衡,認為世界經濟不平衡是由于一些國家匯率過低導致的,尤其是以出口導向戰略的中國。他們認為只要人民幣升值就可以拯救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其邏輯導向是這樣的:人民幣升值可以增加特別是美國的出口,進而增對美國產品的需求,美國生產擴大,失業率下降,居民收入恢復,消費信心上升,從而恢復美國消費,帶動整個世界經濟的總消費上升。人民幣升值達不到美國等國家的預期。他們會通過貿易制裁等手段來施壓:據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有19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達到1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125%。在發達國家對我國貿易責難的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我國貿易責難也越發強烈。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統計,2009年1月,國外對華啟動13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增加6起,增幅達85.7%。其中,反傾銷5起,反補貼1起,涉華保障措施5起,特別保障措施2起。發展中國家由于產業結構類似,并且許多都是采用出口導向型戰略,面對整體經濟需求下降時,大都會保護國內市場,自然會從其國內能夠替代的產品開刀。這樣,我國將面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責難,出口也會受到不利影響。而我國出口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輕工業產品也占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出口產品以農業產品作為原材料,這些產品出口受阻,必然對農產品需求造成向下壓力。
受經濟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率下降。一些以農產品為原材料的企業,由于來自國外或國內需求下降,從而引致對農產品需求減小。但是家庭用戶對農產品的需求則不會受太大影響,比如大米、水果、蔬菜等則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小,這取決于家庭的消費習慣和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水平。所以,對農業產品需求下降,主要來自企業對農業產品的深加工需求下降。
二、我國應對本次對農業沖擊的主要措施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經濟危機對我國農業,無論是供給面還是需求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總供給面的壓力主要來自于金融機構及民間借貸對農業投資的影響。而在總需求方面的壓力則主要來自于國外與國內對農業產品需求減少??傮w上講,需求的壓力更大,因為世界經濟恢復可能會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預測整個世界經濟真正恢復估計還得5-10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消費恢復也會是個漫長的過程。但農副產品有些需求彈性較低,受危機影響不太嚴重,而另外一些作為深加工原材料的農業產品需求彈性較高??梢灶A計,在受到總需求的不利沖擊后,隨著經濟恢復我國農業產品的總需求也會逐漸恢復。根據經濟理論,如果供給方面不利沖擊較大。該恢復過程將會更加痛苦。所幸的是,這個因素可以基本排除,因為造成我國農業生產率下降的因素基本可以排除。面對經濟危機帶來的這些或大或小的影響,可以通過一些政策使不利影響減小,并且推進我國農業更加健康地發展。
(一)加快促進我國農村民間借貸組織發展,構建完善的農村借貸體系
由于本次經濟危機對我國農業生產供給方面的不利影響主要通過對農業資金投入約束來影響的,所以,化解的辦法一是增流,二是開源。相對增流來講,開源更容易些。雖然我國農村民間借貸不被政府所承認,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究其原因是正式金融機構不能滿足農村對資金的需求。雖然農村民間借貸會給我國金融監管、經濟調控造成困難,但其對農村經濟服務、發展農業生產的作用利大于弊。所以,應促進我國農村民間借貸發展,為農業生產提供資金,從而盤活農村經濟,完善農村借貸體系。
(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拉動農村消費
我國農村由于保障體系欠缺。農民預防性儲蓄高,這是造成我國消費不足的一大因素。在經濟危機時刻,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增加農村消費,帶動經濟發展。另外一方面可以改變我國經濟結構。
(三)積極改善貿易環境,促進國際貿易正常發展
本次經濟危機對我國農業需求方面的不利影響也體現在國際上各主要國家相互指責、相互推脫責任、設置國際貿易壁壘。目前,經濟危機的恢復還需時日,它已經深深影響到諸如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銀行體系受到嚴重沖擊,對資源配置、優化都是極其不利的。所以,各國都應參與到恢復世界經濟的行動中來。中國應維持國際貿易正常進行,以保證我國產品外部需求正?;瑥亩鵀槲覈r業穩定發展提供外部條件,并進一步借機擴大國家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