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鄒蓓前,記者聽到這么一個故事:2009年教師節前,南寧市第四中學的校長許秋鳳找到老教師鄒蓓,告訴她,學校打算推薦她參加今年的全國優秀教師評選,希望她能按照評審要求,準備些材料。鄒蓓老師聽了,毫不猶豫地說:“校長,我是個即將退休的人,把評選的名額給我,真是太浪費了。我不打算填報材料,建議學校還是把這樣的好機會留給年輕人吧。”說完,她甩甩手,笑瞇瞇地走了。
這個率性的鄒蓓是南寧市第四中學的政治教師,雖然已經從教33年,但是歲月并沒有在她秀麗的臉上留下太多的痕跡。接觸她的人,很容易被她爽朗的個性、率真的舉止、樂天的性格所感染,被她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教育激情所打動。說到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鄒蓓的話匣子打開了,她滔滔不絕地告訴記者,1977年,她從中師畢業,分配到南寧市第四中學教政治,并且擔任班主任工作。剛開始上政治課的時候,因為政治科枯燥乏味,教學內容沉悶,課堂上學生昏昏欲睡,聽不進課,這可把她給急壞了。鄒蓓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班主任,首先必須在課堂上贏得學生。如何才能改變政治課枯燥乏味的現象,讓學生愿學、樂學呢?鄒蓓在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的同時,開始有意識地嘗試著從媒體和生活中引用大量的事例進人課堂,并在授課時采用抑揚頓挫的語氣和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方式的改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學生們開始被鄒蓓的課吸引,從心底里喜歡上了政治課。
為了讓學生熱愛學習。學得輕松,學到知識,從教33年來,鄒蓓付出多少心血啊。多年來,鄒蓓養成了隨身攜帶著一個小本子的習慣,走到哪,看到哪,記到哪,筆記本中記滿了來自各種媒體以及身邊真實的,和課本內容緊密結合的事例。現在這樣的小本子已經有滿滿的一大箱了。記者翻開鄒蓓隨意放在桌子上的筆記本看了看,筆記本的封面上分別注明著“教育”或“教學”字樣,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她的教育隨筆,剪貼報,或者從網上下載來的內容。如標明“教學”的那本里,粘貼著《初三思想政治中的一、二、三、四》、《談思想政治課學習中的記憶》、《解答漫畫題要注意做到三點》、《封建迷信與宗教不是一回事》等文章,標明“教育”的那本則粘貼著《朋友是怎樣流失的》、《感恩地活著》、《柏林的垃圾桶有個性》等等。有如此長期而豐富的積累,鄒蓓對課堂駕馭越來越輕松,越來越收放自如。她的課條理清晰、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既親切又有魅力。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們沒法歇著,更不想睡覺,輕松的氛圍、激烈的辯論、會心的笑語隨時貫穿著課堂。學生說:“鄒老師上課語言生動幽默,常常引經據典,而且肚子里藏著許多故事、案例,讓我們在情境中,在解決矛盾沖突中學會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鄒蓓的課輕松歸輕松,但是如果學生想隨便混過關,那就沒那么簡單了,鄒蓓的學生都領教過她的嚴格。每節課前,鄒蓓必定仔細檢查上節課的筆記,如果有學生沒有記好的重新記,直到過關為止;課后作業更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因為政治科對答題規范有著嚴格的要求,所以鄒蓓要求學生平時作業必須按規范要求答題,否則就要重做。有一次,一位男生重做了4次都沒達到要求,急得都摔本子了。鄒蓓并沒有和他生氣,也沒有輕易讓他過關,而是悉心指導,終于使他在第5次重做時順利過關。在2009年的中考中,這名男生獲得了6科全A+的優異成績。在畢業贈言中他寫到:沒有鄒老師的嚴格要求,我絕不會取得今天的成績,鄒老師教給我的認真、細致,是我一生的財富!歷屆中考,無論教什么班級,鄒蓓所帶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A+率均排年級榜首,教學測評滿意率均在95%以上,對于她的“嚴格”,學生們從不接受到接受,并因此受益。
鄒蓓不僅在教學方面精益求精,班主任工作更是嘔心瀝血、嚴格要求。“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鄒蓓對記者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思想境界有多高,也從來沒有想著為教育事業如何奉獻自己,我只是認為,我會很想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一位負責任的教師,將心比心,家長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一位負責任的教師。既然家長把孩子送到我這,我就得教好,負責到底。”正是憑著樸素的敬業思想和深厚的教師情結,她的班主任工作一干就是33年,從沒歇過,而今距離退休還有1年多,有的人勸她,你都這么大年紀了,身體也不好,你可以向學校提出少干點,不做班主任了。她聞言笑道:“學校需要我干我就干吧,至少還可以再干一屆。”
身為班主任,鄒蓓以她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去教育、影響學生。除了在政治學科課堂上借助案例進行剖析,循循善誘之外,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更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每接手一屆新生,她都要和學生一起商量制定嚴格的班級制度,并想方設法讓大家共同執行、遵守。班級有了自己的班級文化,有了嚴明的學風作保障,加上鄒蓓持久、細致、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自然而然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鄒蓓利用休息時間走進學生的生活,逐一對學生進行家訪,每學期與每一名學生談話不下10次。她對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生活學習上的點滴變化都了如指掌,學生們常常笑說,鄒老師的眼睛好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樣,時刻洞察秋毫,讓人不敢偷懶、懈怠。
學生如同樹苗,需要陽光雨露,也需要園丁刈剪它旁斜蔓長的枝條,若不及時處理,勢必對將來的成長不利。有的教師很擔心學生不接受批評,故而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睜只眼,閉只眼,可是鄒蓓決不會姑息和遷就,她的眼睛里攙不進沙子,她從不認為“雙差生”是廢銅爛鐵,她堅信他們也是真金白銀,只不過暫時被灰塵蒙住而未能閃光而已。鄒蓓始終堅持她的教育原則,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用她的真、善、美去感染、引領每一位學生。學生小李初一時在別的學校讀書,以打架出名。初二轉學到鄒蓓的班上后,動不動就找碴鬧事,一次上課時,拍著桌子指著鄒蓓大罵:“你最好別惹我,走在學校外面的時候,你給我小心點!”還威脅說如果鄒蓓趕他走,他就天天回校打班上的同學。鄒蓓在學生粗暴無理的行為前沒有示弱,她更重地拍著桌子,厲聲對小李說:“老師就是要管你,走到外面,你也給我小心點!”盡管小李的行為極其惡劣。鄒蓓對此并不畏懼,更沒放棄,對小李仍是從嚴要求,并和他開始了教育與被教育之間的“持久戰”——面談、筆談、家訪全面展開,有時一談好幾個小時,與他談話的時間比與全班學生談話的時間加起來還多。鄒蓓堅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有愛心和耐心,就一定能將他心中的堅冰融化。水滴石穿,鄒蓓的影響如涓涓細流淌進小李的心田,溫暖著他,改變著他。慢慢地,鄒蓓成了小李最信任的人,遇到學習、生活和情感問題,小李會在第一時間主動找鄒蓓傾訴、咨詢。現在小李當兵去了,他依然保持著向鄒蓓傾訴和咨詢的習慣,常常寫信和鄒蓓交流,只要一回南寧,就到學校來看望鄒蓓。他在給鄒蓓的信中寫到:“您是第一個沒有把我拒之于千里之外的老師,是您的嚴格要求使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并不‘特殊’,在一次次談話之后我能感受到您對我的關心和關愛,是您的愛使我重拾信心,沒有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曾經有位家長很不解地問自己的孩子:“同樣是指出錯誤,為什么我們沒說兩旬你就頂嘴,鄒老師那么嚴厲地批評你,你卻能乖乖的接受?”“鄒老師會講道理,我心服口服。”是的,鄒蓓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說教,她會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重“評”不重“批”,使得學生在不傷害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了解老師的用心良苦,從而逐漸完善自我。
許秋鳳校長告訴記者,鄒蓓很低調,老強調“人怕出名豬怕壯”,不愿突出自己,厭惡恭維奉迎,在榮譽面前一再退讓。然而,鄒蓓的人格魅力、她對教育事業的赤誠和執著、她樸素又濃烈的教師責任感,以及她所創造的業績,使學校并沒有因為她的多次拒絕而放棄對她的推薦,而是幫她準備好各種材料上報。高尚的師德、斐然的業績使組織授予鄒蓓諸多的榮譽:南寧市優秀共產黨員、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自治區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