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江西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決策,是在把科學發展觀與江西實際緊密結合的過程中,有效解決推進工業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對深刻矛盾的突破口。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的形成充分體現了歷史的繼承性、發展的創新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要正確把握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內涵。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四個戰略要點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目標意識;大投入帶動大發展;搶占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制高點;積極推進生態建設。
[關鍵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建設
[中圖分類號]F0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848(2010)02-0018-05
[作者簡介]汪玉奇(1953—),男,江西上饒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首席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江西南昌330077)
[收稿日期]2010-03-01
Speech on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WANG Yu-qi
Abstract:The project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plan has been brought into a national strategy,which is the milestone fo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decision of constructing Poyang Lake ecologicaleconomic zone i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mo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ombin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with the actual status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 for Poyang Lake ecologicaleconomic zone fully embodies the historic heritance, th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s well as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of decision-making. With the purpose of correctly grasping the meaning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nd promoting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s, We must firmly establish the idea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surpassing strategy and the concept of green rising,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with more investments,race to control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new strategic industries and energetically promote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國務院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志著這一規劃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江西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這個規劃凝聚著歷屆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江西發展的智慧,凝聚著全省人民科學發展、進位趕超、加速崛起的堅強決心和強烈意愿。
一、江西加快發展進程中一對極為深刻的矛盾
在江西加快發展進程中,存在著一對極為深刻的矛盾,這就是推進工業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矛盾。這對矛盾能否得到有效解決,關系到江西經濟發展的質量,關系到江西人民的幸福感,關系到江西未來是否有著美好的廣闊的前景。
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西經濟發展戰略發生了根本性、歷史性的變化,這就是開始了大力推進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2000年的江西曾被全國經濟學界稱為“經濟盆地”,因為江西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低于周邊省份。那一年,江西的GDP總量只有安徽的66%,湖南的54%,福建的51%,浙江的33%。江西三次產業的構成為:第一產業占25%,比全國高出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35%,比全國低了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的偏差充分表現出江西工業化程度低的經濟缺陷。正因為工業化程度低,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住了江西經濟發展的規模,影響了江西經濟發展的質量。2000年全省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8%,而與此同時,全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16%,足足低了8個百分點。江西要加快發展,要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就必須順應現代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大力推進工業化。2001年以來,在全省思想解放的大潮中,省委、省政府實施了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戰略,以94個工業園區為平臺,全省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推進工業化的浪潮。
新世紀之初,江西工業化路徑又是什么呢?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整個世界產業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調整,“亞洲四小龍”,即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大規模地把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轉移出去,而中國沿海地區不失時機地實施對外開放戰略,開始大規模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十幾年過去,由于沿海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到新世紀之初,勞動力成本、水電價格、房地產價格開始不斷上升,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利潤開由此不斷下降。在這樣的壓力下,沿海地區開始調整產業結構,把大量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轉移出去。江西意識到,這是推進工業化、加快經濟發展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機遇,果斷提出要充分利用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區相毗鄰的區位優勢,大規模承接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把江西建設成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這一工業化的路徑,為江西加快推進工業化帶來了重要的機遇,但是也給江西的工業化帶來局限性。因為東部地區轉移的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其中包含著一部分高污染產業,包含著一部分低技術含量產業,包含著一部分高資源消耗產業。江西在承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這樣的產業企業承接。
江西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達到60.05%,位居全國第二。全省五大河流60%以上的水質常年保持在二級以上。用溫家寶總理的話來說,在今天的中國像江西這樣具有明顯的生態優勢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江西的生態優勢是建立在工業化程度比較低的基礎上的,是一種原始型的生態優勢。景德鎮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美輪美奐,天下一絕,但是它非常脆弱,只要輕輕一擊,就會變成碎片。江西的生態優勢就像景德鎮的瓷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毀于一旦。因此,隨著江西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特別是隨著這種以承接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為主體的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工業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必將不斷尖銳起來。
省委、省政府對這對矛盾有著深刻的認識。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在把科學發展觀與江西實際緊密結合的過程中,作出了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決策。這個重大決策是破解這對矛盾所找到的金鑰匙,所找到的手術刀,所找到的突破口,所找到的制高點。因此,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決策,對于江西的發展有著極為深刻而又長遠的影響。
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形成的有關情況
鄱陽湖和鄱陽湖流域在江西生態體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決定性影響。
江西的地理特征是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南高北低。江西境內的五大河流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匯入北部的鄱陽湖,再注入長江,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時間長,地理形勢多樣化。這是一個適合生物多元化生長的生態王國,這是大自然賜給江西人民的一塊風水寶地。不僅如此,因為鄱陽湖流入長江的水量占到長江徑流量的15.5%,所以,鄱陽湖和鄱陽湖流域的生態質量對于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生態安全有著決定性影響。而且,鄱陽湖還是世界十大濕地之一,每年全世界95%的白鶴種群在這里過冬,因此鄱陽湖承擔著為人類、為世界保護鳥類物種的重要責任。
保護好鄱陽湖和鄱陽湖流域,就能夠從全局上實現江西人與自然的和諧,破解工業化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對深刻的矛盾。
按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規劃,總面積5.12萬平方公里,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個設區市以及38個縣(市、區)。按照生態與經濟相平衡的原則,按照既要大力推進工業化,又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整個生態經濟區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湖體核心保護區,基本上是禁止開發,以保持這個區域的原始生態;第二個部分是濱湖控制開發帶,這就是沿鄱陽湖的周邊地區,實施有控制的開發,以減少對鄱陽湖生態環境的影響;第三個部分是高效集約發展區,這個區域將成為支撐江西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
按照這樣的功能定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目標:一是要建設成全國大湖流域綜合治理的示范區;二是要建設成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帶動區;三是要建設成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四是要建設成國際生態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充分體現了歷史的繼承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凝聚著歷屆省委省政府的心血和智慧。正如蘇榮書記特別強調的那樣,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山江湖工程”的繼續和發展。上世紀80年代初,江西的生態環境一度到了非常惡劣的地步,森林覆蓋率下降到了30%,到處是黃土,到處是荒山。80年代中期,時任省長的吳官正同志明確提出了“山江湖工程”。他認為,湖是庫,江是流,山是源;治湖必須治江,治江必須治山,必須山江湖聯動,改變江西的生態環境。隨著“山江湖工程”的展開,森林覆蓋率一年提高一個多百分點。到今天,全省森林覆蓋率已從當初的30%提高到了60.05%。在充分總結和汲取“山江湖工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根據新世紀以來發展生態經濟、低碳經濟的新潮流,提出了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新構想。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充分體現了發展的創新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不是“山江湖工程”簡單的重復。在這一規劃中,強調高效集約發展,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來實現江西工業化、城鎮化的歷史任務,體現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取向。同時,通過保護湖體核心區,控制濱湖開發帶,實現生態與經濟的相互協調。因此,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時代發展的新思路、新智慧、新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山江湖工程”主要集中在治山、治水方面,主要任務是綠化江西。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任務要豐富得多,復雜得多,包含了江西工業化、城鎮化的任務,包括了江西生態與經濟相平衡的新目標、新追求。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充分體現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蘇榮同志出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后不久,就組織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各方面對加快江西發展的建議和意見。省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提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試驗區的建議。蘇榮同志對此高度重視,要求省社會科學院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形成方案,上報省委省政府。之后,蘇榮同志廣泛接觸社會各界人士,圍繞鄱陽湖保護開發問題集思廣益,進一步推動了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決策的出臺。其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歷經了三個方面的發展變化:
最初的提法是“環鄱陽湖”。有專家提出:要永葆鄱陽湖一湖清水,僅僅依靠環鄱陽湖地區上十個縣區是無法真正實現的,應該擴大到整個鄱陽湖流域,即擴大到全省96%的國土面積。但對這個方案,國家發改委的專家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提出,如果江西設立一個試驗區,其面積占到全省96%,那就等于把一個省列為一個試驗區,要求中央對這樣一個區給以特別的優惠政策,就等于給一個省特別的優惠政策,這就很難得到中央的批準。省委省政府對這個意見高度重視,經過慎重考慮,把這個區的范圍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就是5.12萬平方公里的由來。
第二個變化,最初曾設想建設經濟生態區。這一提法的好處是,能夠更鮮明地體現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的取向。經過反復斟酌,許多專家學者指出,生態經濟區的提法更有特色,更有國際性,更能夠體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取向。省委、省政府采納了這一意見。
第三個變化,原來提出的是試驗區,或者是示范區。之所以把“試驗”或“示范”的提法去掉,是因為在這么大范圍內進行生態經濟區的建設,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現成的模式,而且我們的目的是要加快江西發展,是要造福江西人民,而不是要成為一種模式,去示范他人,因此,把“示范”兩個字拿掉,更加體現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三、正確把握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內涵
蘇榮書記在全省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動員大會上反復強調,要貫徹落實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首先要正確把握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內涵,這就是: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目標是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把握這一內涵,要牢固樹立以下認識:
第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不可能見效于一朝一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核心是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成之日,就是江西崛起之時。因此,對這個過程,我們要有長期努力、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按照全國的發展戰略時間表,到2020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50年,我們要基本實現現代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是一個引領江西從實際出發,實現全面小康,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規劃。我們千萬不能把它理解成一個短期的規劃,短期的目標。
第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江西人民長期的奮斗過程,而不可能是一頓免費的午餐。我們要克服一種片面認識,以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就會給江西許許多多項目,許許多多投資,從而使江西獲得一頓免費午餐。當然,作為國家戰略,黨中央、國務院必將賦予江西更大的發展權利,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這并不等于江西從此就可以享受免費的午餐,整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可以由國家投資包攬下來。必須看到,在國務院批復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中,有大量的項目不是由國家來投資,而是需要通過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來建設,需要啟動民間投資來實現,需要通過資本市場、通過投資渠道多元化來籌措。我們千萬不能陷入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那種“等、靠、要”的思想狀態中去。
第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目標,不是單一的生態目標。在江西發展問題上,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核心是發展這個要點,千萬不能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理解成一個單一的生態目標,只講生態,不講發展,或者脫離發展去講生態,否則就會失去發展的權利,就會減緩發展的速度,就會進一步拉大與全國發展的差距。
第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一個全局性的發展戰略,不可能局限于5.12萬平方公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離開山江湖聯動,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離開全省其他區域,要取得生態與經濟的平衡也是無法成功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范圍是5.12萬平方公里,但是全省每一個設區市,每一個縣都應當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主體,都應當自覺承擔起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時代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最終目標。
四、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戰略要點
第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目標意識。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今年1月又召開了省人大、政協“兩會”。在這三個重要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口號,這就是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新的發展目標。從2000年至2007年這8年間,江西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是3.3%,GDP總量占全國GDP總量的比重是2.3%,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總收入的比重是1.3%。這三個指標8年間沒有發生變化。我們要充分利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緊緊抓住當前中國經濟回升、世界經濟回升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爭取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實現江西位次前移。只要我們加快發展,就完全有可能打破3.3、2.3、1.3的格局,實現進位趕超。
第二,大投入帶動大發展。沒有大投入就沒有大發展。這是由江西現階段發展特征所決定的。江西目前還處在工業化中期的前半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大規模地進行工業布局,大規模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現階段以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符合江西發展實際,符合江西發展現階段的基本特征,符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目標是增長30%,力爭40%。要充分利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帶來的發展權利和發展空間,上一批大項目。在2至3年內,要爭取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個核心工程“兩核一控”。“兩核”,一是彭澤核電站,裝機容量是600萬千瓦;二是萬安核電站,裝機容量是400萬千瓦。這兩個核電站建成以后,裝機容量就是1000萬千瓦,現在江西的裝機容量是1100萬千瓦,這就等于翻了一番,而且50%是核能源,這樣江西的能源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江西的能源供應能力將發生歷史性的突破。“一控”就是鄱陽湖水利樞紐控制工程。“兩核一控”工程將形成2000億元投資,對于江西的發展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三,搶占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制高點。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世界出現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現在有關國家都在搶占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制高點。實踐證明,誰在新興戰略性產業方面形成了制高點,誰就可以贏得下一輪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去年10月,溫家寶總理連著召開了3次座談會,討論了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問題。從美國歐洲的產業動向來看,他們的指向都集中在新能源產業上。而江西在新能源產業方面,以新余為代表,正在形成光伏產業優勢。省委省政府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把光伏產業作為江西新興戰略產業的制高點。新余成為國家新能源科技城,對于江西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積極推進生態建設。作為生態經濟區,必須牢固樹立起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牢固樹立起生態與經濟協調、平衡發展的理念。要繼續推進“一大四小”工程,繼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工程,繼續推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繼續推進“五河一湖”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通過這四個生態工程,進一步推進江西的生態建設,使鄱陽湖流域實現生態與經濟相平衡,人與自然相和諧。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為江西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前景,讓我們共同努力,奔向更加輝煌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彭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