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檔案部門“弱勢”也好,“優勢”也罷,都有道理,關鍵是選擇了什么樣的標準,這讓我想起了兩個真實的故事。
之一:十多年前,我們縣新調來了一位常務副縣長。常務副縣長在縣里算是個熱門的職位,既管錢,又管人。一般來說,一個鄉鎮黨委書記能夠提拔成副縣級已經不容易,而要再過渡到“常務”,還需要經歷一到兩個職位,起碼幾年的時間。一般來說,如果某人調任了“常務”一職,屬于政治上進了一步,工作上得到重用,不說可慶可賀,至少不算一件不好的事。但是,我縣新來的這位“常務”,卻是滿肚子的不高興,因為他原來就職的是省轄市的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對組織上這樣的安排,他認為一沒提拔二沒重用。
之二:某縣區檔案局長和常務縣區長是好朋友,二人工作上是上下級關系,但交情上勝似兄弟。一日,局長去申請業務經費,向“常務”陳述了許多條理由,“常務”聽后說:“檔案工作這么重要,你可要保好你位子,省得別人搶走啊!”
講述這兩個故事,我想說明兩個意思:一是不論是領導還是一般工作人員,能夠成為檔案人,就像成為“常務”一樣,有的人會“自鳴得意”,有的人會感覺平平。為啥?標準異焉。二是檔案人必須客觀評價我們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須明白一一我們不是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部門,我們的作用就在于“服務”,就在于為中心工作和社會各界服務,我們這個“服務員”當好了,就會受到歡迎,就有了“優勢”,相反,我們就會令人生厭,就會成為“弱勢”。
檔案人就是“服務員”,這是在黨委、政府以及整個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的分工,用毛澤東時代的話說,就是“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那么,如何當好這個“服務員”呢?我有幾點看法:
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對自己定位要準,認識要清。認清了“服務員”的角色,干起工作來,如果遇到“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單位,就會見怪不怪了。如果老是認為“你的是工作,我的也是工作”,老想與中心工作“平起平坐”,那就會不斷地“撞車”,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其次,檔案局一般都有好幾個內設機構,誰是主業、誰是副業一定要明確。都是主業,不同時期重點不同。我們的主業就是檔案工作,財務、后勤等部門都是為主業服務的,這就像檔案工作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一樣。判別檔案人說話、辦事正確與否,標準很簡單,那就是“只要有利于工作的、有利于團結的就對,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團結的就錯”、“副業必須為主業服務,主業必須圍繞中心開展”。
總之,在戰略上高看自己,在戰術上“低調做人”,就是檔案人的制勝法寶,您說呢?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