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我有幸被安排到武漢海關整理人事檔案,這是我讀檔案學專業以來第一次正式接觸檔案工作。
人事檔案的整理和其他檔案的整理很不一樣。按照中組部的要求,人事檔案要被整理成四面齊,拿出來完全像一本裝訂得很好的書。大家都知道,人事檔案中所用的紙張,大小不一,如何才能做到四面齊呢?紙張規格被定為19cm×26cm(我估計這是人們長期以來整理人事檔案所總結出的經驗數據),即無論A4幅面、16開幅面的,還是B5幅面的紙張,都得向19cm×26cm這個規格靠。在“切大補小”的情況下,我被分去做切紙這件事。我在想,別說讓我去做,即使讓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去做,肯定都能順利拿下。可惜,我想錯了,如果沒有這個難忘的過程,我永遠都不知道這件小事,會對我今后的工作有如此大的正面影響。
在做事的第一天上午,負責指導的老師先帶我們熟悉環境,下午講了一些學校曾學過的檔案知識,并且拿出人事檔案詳細講解了整理要求。第二天上午,安排的任務就是讓我把A4幅面的白紙切成19cm×26cm的規格,工具是一把切紙刀、一沓A4紙。于是,我嚴格按照要求切,但切了還不到100張,問題就出來了:切好的紙張放在一起大小不一!中午的時候,指導老師就先拿我切的這些紙開講,先讓我看,他再盯著我看,還有另外三位同學在看我,當時我很尷尬,也知道自己把事情搞砸了。雖然這是件小事,最后也不了了之,但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讓我今后做事一定要追求完美。切紙這個過程,其實是在用一種簡單的工作,來訓練一個人嚴謹的做事態度。事實上,將一沓紙切整齊的方法很多(在后來的實踐中慢慢明白),而用這種讓你先去做小事,然后當著眾人的面,讓你找到問題的所在,并進行反思的訓練方式,我覺得其意義深遠。
在我工作后,身邊比我學歷高的人很多,但為什么他們有時候做事情會做不好呢?原因就在于平時缺少嚴格的訓練,做事態度毛躁而不認真。
檔案學,一門需要極強實踐操作能力的學科,而在實訓中又很難找準位置。有時候,檔案實習就像在干苦力活,做些零零碎碎的事,卻沒有人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引導,實習也僅是實習而已。在畢業論文寫作上,大多數情況下,學術訓練更是難以落實。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嚴格訓練對于從事專業的人是多么重要!但是,這種訓練該如何操作、如何引導,達到何種高度,這是一個棘手還是隨意的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