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檔案征集工作及其現狀
1.1 檔案征集工作。檔案征集工作是檔案工作諸多環節中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即按照國家規定征收散存在社會上的檔案和有關文獻的活動。它是檔案館收集檔案的必要補充渠道,是一項需要經常進行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檔案收集不齊全,會給整理和鑒定工作帶來困難,直接影響編研和利用工作的順利進行。
1.2 檔案征集工作的現狀。新時期,檔案征集工作者要承擔檔案資源信息化、網絡化、利用傳播中的重要角色,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對檔案征集工作的敏感性、前瞻性,從檔案征集的客觀規律出發,采用多種舉措發現有價值的檔案,確保征集檔案的完整和質量。檔案征集工作作為檔案接收工作的補充形式,要求檔案征集部門和人員必須主動、積極地挖掘資源、尋找資源。但目前,存在著個別檔案館藏量偏少、內容不夠豐富、征集機構不健全、社會檔案意識淡薄、缺乏檔案法制意識、檔案館經費不足等問題。
2 目前檔案征集工作人員存在問題及分析
2.1 受教育的程度參差不齊。據筆者的調查統計,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學歷層次不齊,高學歷的人員不多,大專、本科學歷人員占一大半,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這些人需盡快更新知識以適應社會需要。
2.2 職稱偏低,結構不夠合理。在檔案工作者專業技術職務上,初級職稱占據了人數的一半以上,從知識結構上看,多數檔案工作者沒有受過正規的檔案專業知識教育,而是通過在職崗位培訓或崗前臨時培訓獲得的上崗資格。
2.3 缺少對檔案征集工作的敏感性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檔案征集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發現檔案價值的敏感性不夠,公關能力和協調能力有待提高。檔案征集工作不僅是對本單位需要歸檔檔案的接收,對未及時歸檔的檔案以及相關材料的補充收集,對具有長久保存價值檔案的接收,對分散在社會上各歷史時期檔案的接收與征集,更重要的是能夠挖掘諸如個人家庭珍藏品、歷史照片、老唱片、早期房地契、稅單、見證“文革”期間紅衛兵串聯的路線圖等歷史檔案材料。它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多門學科,且面向全社會,因此,不能偏輕偏重,如重文書檔案而輕其他種類檔案,重紙質檔案而輕其他載體檔案。
2.4 敬業精神、創新意識不夠強,“坐等客上門”的陳規仍然沒有打破。個別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主動性不夠,創新意識缺乏,缺少必備的職業道德和政治素養,工作中不能做到善于發現和提前介入接收,而是堅持“坐等客上門”(等待熱心公益人員的捐贈和一般接收),沒有準確把握好時機。
3 加強檔案征集工作者業務素質教育,促進檔案工作健康發展
3.1 提高檔案工作者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培養檔案工作的能力是基礎。檔案征集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善于學習,用豐富的知識指導實踐、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不斷探索檔案征集工作的規律,減少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并通過對征集到檔案資源的組織、整理、篩選和深加工,補充特色檔案資源,從而建立起內涵更豐富、外延合理拓展的檔案資源。
3.2 注重知識積累是提高檔案征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檔案部門要為檔案征集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檔案領導者要為檔案征集工作者學習、使用新技術和創新提供和創造條件。定期進行崗位培訓,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盡快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3.3 重視多能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體制的創新是推進征集工作快速發展的根本。檔案征集工作者要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肩負起檔案工作“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的神圣使命。檔案部門要廣泛吸納高素質的人才,建立完善的人事考核、聘任體制和機制,獎優評先,真正使“能者上,庸者下”。
3.4 增強檔案征集工作者的緊迫感是做好征集工作的保證。“有為才有位”,征集工作者只有打破“坐等客上門”的陳規,樹立社會意識,增強緊迫感,改善工作方式和手段,拓寬征集領域,用誠心感動人,用熱心服務贏得人們的支持,才能做好檔案的征集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