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的小樹:館藏報紙征集的通常做法是通過郵政部門征訂。但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各檔案館新訂的報紙一般不是很多。即使是經費比較寬裕,也不可能把所有“大報”都訂齊全。僅靠征訂新報紙是難以滿足館藏及社會需求的,那么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認為最好的法子是向“前”看,拓寬視野,更新觀念,向舊報紙要新價值。以館藏的性質來看,主要著眼于一個“舊”字。從某種意義上講,“越舊越有價值”,甚至可以說舊報紙比新報紙更有收藏意義。我們何不換個思路去征購舊報紙呢?對一般單位來說,報紙的主要作用是指導性、新聞性和時效性,當過了一定時間之后,就成了“廢棄物”。但這種“廢棄物”的真實性和歷史性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而這種真實性和歷史性又正是我們檔案館所需要的。所以,征購舊報紙應是館藏報紙征集著眼的方向。
滄海一粟:從工作職能看,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紀檢、軍隊與工青婦等機關大多擁有相應的報紙。如宣傳部門的《人民日報》、工會的《工人日報》及駐軍的《解放軍報》,等等,這些單位對報紙的使用多限于“新聞性、時效性、指導性”等,時間一過便無人問津。往往是到了年終,便作為廢紙處理,此時即是檔案館廉價購進的絕好時機。據初步估算,用訂閱一份新報的錢能征購15至20份同樣版面的舊報紙。假如檔案館和有關單位的領導及文秘、檔案人員打好招呼,請他們予以協作,那么收購的報紙會更完整、齊全,其費用或許更少或者不需要。依照此法,檔案館還可以征購舊書刊等,以擴大門類,豐富館藏。
漂流者:舊報紙中尋找新價值,這就必須有一雙“找新”的“眼睛”。對于那些阿諛奉承的報紙和虛假的報紙內容,其真實價值還是很難分辨的。
80新手:我覺得有針對性地征集一些有保存價值的報紙比大量收集舊報紙更有意義。我所說的有保存價值的報紙主要包括:一是“號外報”?!疤柾鈭蟆笔菆笾械奶厥忸愋??!疤柾鈭蟆彼涗浀亩际菄鴥韧怅P鍵時刻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衛星上天、中美建交、港澳回歸等重大新聞事件。二是“‘文革’報”?!拔母铩逼陂g出版的報紙,無不留下那個非常年代的烙印。由于它的特殊性,幸存下來的不多,特別是毛主席八次檢閱紅衛兵的報紙,能成套保存下來的更是少之又少。三是“試刊號”、 “創刊號”和“終刊號”。一份報紙在正式出版之前,往往會推出幾期“試刊號”。由于“試刊號”發行量少,且未公開發行,因而,頗具收藏價值。 “創刊號”一般都有創刊時間、辦報宗旨、報頭題字者等基本資料,對研究報紙的歷史價值很有意義。四是特色報紙。如“改革開放”20周年、“建國”50周年、“申奧”成功,等等。各報紙大都是濃墨重彩,精心推出幾十版至百多版的《珍藏版》和《紀念專刊》。有些報紙還獨辟蹊徑,出版了“金箔微縮報”和“絲綢報”。以上這些報紙,將新聞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具有“新”、“奇”、“特”的特點,有較高的鑒賞、收藏和研究價值。
guodongsheng:檔案館對報紙的征集完全可以不用花錢。檔案館一般在黨政機關大院內,各部門報紙種類份數很多,只要跟部門甚至收發說一聲,其就能給檔案館分發一份。大院外的機關單位又有許多專業、部門報,供大于需,只要給單位檔案員打個招呼就可讓郵局直接送檔案館一份。為其存檔,他們是樂意的,這也減少了檔案館的工作量。我們還應重視本地發行小報的收集,這是人家因廣告自動送貨上門的報紙,不用花錢。某些份數少,須待人家瀏覽之后收集的報紙,也應該及時收,有的過了發行時間就晚了。另外,收集報紙,應考慮本地圖書館收藏因素,盡量不與其有過多的重復收藏。
丹桂飄香:以前,我們檔案館在整理報紙時有缺失的現象,就向其他部門征詢,但由于各部門都是自己出錢單獨訂閱,有的看后就另作他用,根本找不齊,當我們去收集時幾乎沒有。所以我們現在都是單位出錢自己訂閱,就這樣還會因投遞或其他原因收不全。
guodongsheng:我看關鍵還在“及時”二字上。
丹桂飄香:主要是不知道別人啥時候看完,更何況那是別人的東西,愿不愿給是別人的事情。
guodongsheng:要從館室檔案收集關系角度看,各機關單位有進館價值的報刊,也應屬于進館范圍,有關機關單位移交也是一種義務。我們首先要造輿論,讓各機關單位都知道,有進館價值的報刊應該保存,像檔案一樣要進館。我們可以先找一些好說話、檔案進館意識較強的單位協商好。待移交活動有些結果,就制作簡報,發信息。當然,簡報版面也要顯示進館報刊資源的分布現狀。簡報要拿到縣市召開的“一把手”會議上去發。這樣,那些拿報刊進館不當回事的人就坐不住,也就當成事來辦了。
漂流者:如果給檔案員打招呼直接讓郵局把他們的報紙轉給檔案部門,我相信大部分領導不會接受的,因為這就等于要把他們的“東西”拿走,他們是不會很痛快地答應的。如果想要辦成“事”,必然會進行所謂的“酒桌”商議,如此商議一番事情就可能談妥了,想想也是“大國特色”的“酒桌文化”而已,雖達到征收的目的,卻又會引起非議。
longzhengyi:變征訂新報紙為收購舊報紙,也容易出現問題,如,舊報紙可能版面不齊,會出現破頁或缺期的情況,這對把舊報紙作為館藏來說,是一大弊端。如果有固定的舊報紙來源,如和部分單位或機構聯系好,作為長期報紙收購對象的,這樣的報紙來源穩定,可不訂購新的,直接收購舊報紙即可。實在不行,就自己出資訂一份比較保險。
追夢人:每年報紙的征訂對檔案局來說確實是一件大事,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如果財政緊張,那征訂的報紙類別就很少。至于征集的舊報紙會出現“缺張少頁”的現象,我覺得,檔案館保存的報紙時效性要求不很強,我們何不跨期、跨年度來征訂呢?現在很多報紙、書籍都有“合訂本”、“壓縮版”,我們不如錯開高峰征訂時間,通過郵局訂閱或者直接從發行單位郵購,因為會有折扣而便宜劃算。當然,正常的黨報、黨刊、業務書籍會有例外。
80新手:在檔案館藏量允許的情況下,征訂一些舊報紙還是很有必要的。征訂舊報紙“缺張少頁”的情況在所難免,確實可以跨期、跨年度來征訂報紙的“合訂本”、“壓縮版”,既完整又美觀,不用裝訂,還減少存放空間,征訂起來又方便快捷。畢竟,征訂的報紙只是作為資料保存的。
小刀:報紙收集是豐富館藏的一個手段,但不能盲目地開展。要有針對區域性的好,尤其是“舊”報紙,包括一些已經停辦的報紙等,從創辦到現在,需要了解本地區的動態及歷史。報紙是重要的“檔案文獻”,應該制定規劃,清楚要收集報紙的種類、期數和時限等,有的放矢才能實現豐富館藏的目的。
小魚兒:我在基層指導業務時發現,有些基層檔案室也存放了一些報紙,但由于他們不知如何裝訂和保存,而成捆堆放在資料室,也不敢銷毀。如果檔案館能把這些報紙征集進館,不但能大大豐富館藏,又能為基層檔案室排憂解難,絕對是一項好的舉措。
味道:想起當年,有一次,我們館搬家,當時的局長把館存的報紙都賣了,“創刊號”、“建國”當天的報紙都在其中,真是惋惜啊!
丹桂飄香:我們這里也有這種情況,保存多年的報紙由于庫房緊張,要給新領導騰出套間,賣了許多,找誰說理去?可悲呀!
guodongsheng:進館報紙以及其他資料,檔案館應視同檔案一樣保管,需處理的資料,包括報紙,必須有鑒定、審批手續。否則,誰擅自處理,就要受到檔案法規的懲處。如果不這樣,單位送,檔案館坐賣破爛,那檔案館真要“館將不館”了!
maoyue:館藏報紙是作為檔案還是資料保存呢?我想多數是把它們作為資料看待的。如果作為資料的話,對報紙大量征集進館是否很有必要呢?如果從完整性角度看,圖書館保存的報紙肯定比檔案館的齊全;如果是當地出版的報紙,報社也應該比檔案館完整。不是說檔案館不能將報紙征集進館,但應該加以區分,如果報紙沒有利用率,最后也被檔案館當廢紙處理掉,那這樣的征集做法是否需要慎重一些呢?
guodongsheng:報紙的接收理當有選擇、有鑒定,應謹慎。臨清市檔案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和70年代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報紙保管得十分齊全、完整。濟南市檔案局長左連對我說:“《人民日報》新近出版了一套‘建國’至‘文革’期間的報紙,很有價值,你該買一套?!蔽艺f:“我們館有原版的,不用花這個錢?!边@館藏《人民日報》有無價值是不言自明的?,F在臨清市檔案館館藏的20世紀50年代的《臨清市報》、《臨清縣報》,社會上已經找不到了。 “市報”編輯部每期送檔案館十份報紙,他們自己卻存不全。
漂流者:征集報紙,主要是征集“有用”的,但是“有用”這個概念究竟是以“此時”所反映的“信息”為“有用”,還是以報紙本身所具有的潛在的“有用性”為依據呢?如果征集的報紙所反映的黨政機關等的工作情況,僅僅是為大眾所知的內容,是否與黨政機關所保存的文檔等檔案有重復之嫌呢?如果是反映地方經濟特色的或者是重大活動的報紙,是否又與地方經濟類檔案有重復之嫌呢?
我運動:我們在去年的“檔案館日”活動上,將收藏愛好者邵根才先生收藏的奉賢地區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出版的報紙征集進館,共有50多種。我們認為,將本地區各單位編輯的報紙征集進館,也是征集地方文獻這一系統工程中的一個具體內容。
寧靜:館藏報紙作為資料保存,確實用處很大。從市級綜合檔案館查閱實踐來看,利用率比較高。尤其是一些老報紙,更是有其獨特的作用,與檔案互相印證或補充檔案的不足。但是,保存的報紙資料一定要完整、系統,不能“缺期少版”,否則,館藏報紙資料就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從其他部門尤其從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班子收集舊報紙,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但一定要長期堅持,持之以恒。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