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組合方式是MS-EEPO有效教育方式中最基本的課型。學會操作要素組合方式,能為操作其他課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七要素的操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特點,調集“聽、看、講、想、做、動、靜”七個要素,組合著用,輪換著用,使關鍵知識、能力、品格等教學目標得到強化,強化次數不斷攀升。關鍵知識、關鍵要素要強化到一定的次數,學生才能記住、記牢。關鍵知識、關鍵要素要達到的基本量和理想量分別是:母語12~17次,17~22次;數學7~12次,12~17次;外語17~22次,22~32次;實驗活動3~5次,5~7次。七個要素不同的排列組合,使課堂教學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動靜轉換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操作,不要隨心所欲,為動而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核心要素“想”的操作
教師要交出學習主動權,一般要在“想”這個要素上下苦功。“想”這個核心要素能在課堂中充分使用,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大量擴張,使學生得到學習的主動權。“想”這個要素在課堂中使用的途徑很多,比如:可以在創設問題情景(教師、自己、小組或團隊創設)中“想”:也可以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想”,一題多解,從多個角度探究、解決問題,用個性化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等都是學生“想”的成果;還可以在創造性的環境中“想”,這是“想”的最高境界。在課堂教學中能用好“想”這個要素,讓“想”與“講”、“做”等要素結合起來,能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
此外,要上好要素組合方式的課,還要注意個性化處理教材,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訓練好“小組”等學習方--式,掌握好調控藝術一人力組合梯度、要素梯度、內容梯度、問題梯度、時間梯度、空間梯度,利用好人力資源這個最寶貴的教學資源。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采用了要素組合方式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是“Unit 11 What time do yougo to school?”的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教學效果較好。
(一)成功之處
1 七要素輪換使用,攀升強化次數。筆者在教日常行為動詞短語get up,run,eat breakfast,take a shower,go to school時,運用了看、聽、講、想、做、動靜轉換這七要素,先讓全班學生看老師做動作、聽老師介紹這些動詞短語,接著分全班、男女生、組、個人來操練這些詞組。然后全班同學起立跟著老師邊做動作邊說詞組、學生代表做動作其他學生說詞組,最后是看圖猜詞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又能攀升詞組的強化次數,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詞組記下來。在教核心句型“What time do youusually get up?I usually get up at 6:30,”時,輪換使用七要素。通過用手偶介紹句型、分角色操練句型、2人小組對話練習、采訪、唱英語歌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對核心句型的強化次數得到了攀升,落實了教學的重難點。
2 交出主動權。筆者能夠大膽地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在學習完日常行為動詞詞組后,引導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所學過的動詞詞組;又如在知識拓展環節,讓學生走出位置,采訪好友的日常作息時間,然后用第三人稱單數來匯報調查結果。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膽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3 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資源。筆者能夠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資源進行教學。尤其是在學習lb和lc環節中,除用手偶引出核心句型外,還用手偶進行師生和生生的句型操練;在lh聽力完成后,老師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轉入到第三人稱單數的操練。
4 學習方式訓練到位。課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約定是根據教學導人中的數字歌謠one,two,three;three,two,one…來進行的;小組活動中,學生之間能做到相互關注、角色分工明確、討論時不影響別組;老師檢測時,學生答案對錯時,能給老師以明確的手勢表示;學生回答問題時,能做到面向大多數同學。
(二)不足之處
老師的教學熱情不能自始至終地保持下去。如果在最后兩個環節中,老師的熱情能夠高漲起來,那么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