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實施多年來,全國各地中考命題工作出現了值得注意的新動向,啟示了今后命題改革的大趨勢。
縱觀全國各地近年來的中考化學試題,它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共性。例如,在內容上,各地試卷都非常重視考查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能力意識,強調以問題為中心,注意問題的開放性。重視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視考查學生的學習潛能;重視考查學生獲取與處理信息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注社會熱點,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對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聯系內容的考查,體現“STS”的教育思想。在呈現形式上,題目注重背景內容的取材和立意,情景新穎、圖文相配、內容豐富、知識性強。從生活、生產和學生實際出發,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體現了對學生的教育和人文關懷,對教學改革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注重基礎,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的命題思想普遍得到體現。題型、題量及難度保持相對穩定,穩中有變,變中有新。
一、考查范圍
把握課程標準規定的素質教育目標,全面設計考試內容及模式,以求對素質教育有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這是當今命題指導思想的總體基調。
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中考應以“雙基”作為載體,在試題中滲透課標要求培養的基本態度、觀點、情感、方法、精神、價值觀、心理素質等評價因素,以及各種能力考查的評價因素。只有這樣,才能較全面地檢查學生的素質和學校的素質教育狀況,對學校教育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
所以在試題中出現了“三多三少”的現象:按課標規定的重點要求。以及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進行的命題增多了。有助于檢查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主觀性、開放性命題增多了,與實驗、科學探究考查有關的命題增多了;而基于對化學知識死記硬背的命題大大減少了,偏題、怪題和繁瑣的計算題大大減少了,難題和試題的總量有所減少了。
二、考查內容
(一)圍繞重點。初中化學作為化學的入門學科,內容多且雜,普及性知識較多,其中重點知識有:①空氣、水、金屬礦物、溶液等物質的性質及用途;②物質的分類與變化及特征,常見類型的化學反應、基本的化學量、溶液的酸堿度與質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化學概念與原理;③CO2、O2和H2的制備,常用儀器名稱、用途和基本操作;④相對分子質量及化學式、化學方程式、質量分數的計算等。這些一直是考試的主要內容。
(二)突出特點。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是化學學科的一個鮮明特色。通過列舉資料、思維辨析等方式考查學生對比較、分類、概括、抽象等科學方法的運用能力,是當前的熱門試題。考查時強調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重實驗方案的設計和評價,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實驗問題解決的綜合過程。
如2009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題:在化學課上,甲同學將燃燒的鈉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氣瓶中,鈉在其中繼續燃燒,反應后冷卻,瓶底附著黑色顆粒,瓶壁上黏附著白色物質。
提出問題 黑色顆粒和白色物質是什么?
進行猜想 甲認為黑色顆粒是_____________,白色物質可能是Na2O或____________,乙同學還認為白色物質是氫氧化鈉。
甲同學立刻認為乙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其理由是_______。
查閱資料 氧化鈉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鈉:Na2O+H2O=2NaOH
實驗探究 甲同學對白色物質進行實驗探究。
反思評價 丙同學認為方案1得到的結論不正確,其理由是________。
得出結論 鈉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三)突現熱點
1 命題時,重視對人類面臨環境問題的考查,考查環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據和過程,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以引導和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情感,樹立用所學知識去改造環境的信心,使學生理解化學的魅力和價值。
如2009年江西省中考題:2009年11月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大會暨技術博覽會”將在江西南昌市舉行。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為主要特征,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大產出的新經濟發展模式。請問:
(1)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_______;
(2)科學家正在研究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成甲烷(CH4)、甲醇(CH3OH)、甲酸(CH3COOH)等化工原料,這些化工原料屬于______(填“無化合機物”或“有機化合物”);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經濟”理念的是(填序號)_____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業;②大力發展火力發電;⑧研制和開發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④優化建筑設計,增強室內自然采光,減少照明用電。
(4)請你另舉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節能減排”的做法______。
2 能源危機是我國和全世界必須面對的問題,許多省市的試卷都以此設題。從我國能源利用的國策、重大舉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問題,均能利用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教育和能力檢測,引導學生從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高度關心能源、節約能源,了解在能源利用出現重大安全事故時應對的方法。
如2009年山東省煙臺市中考題:開發和利用清潔而又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
(1)氫氣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氫方法是________。目前已經開發利用的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將_________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2)目前,我市長島、棲霞、萊州、招遠、開發區等地的風力發電廠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海陽的核電項目也已經啟動。這些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除促進經濟發展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好處?(寫出兩條)________;_______。
3 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走出了純粹為化學學科服務的誤區,逐步實現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用于認識自然、返回自然和社會,體現它們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取得將會激發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從被動地接受和記憶結論,按人為編造的繁瑣技巧進行解題,轉為主動地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形成應用意識,發展能力和培養健康的情感。
4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的語言工具,其記憶、書寫、應用都很重要。近年為,對化學用語的考查,更加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在真實的“化學用語”環境中進行考查。這樣的考查使學生從記憶負擔中解放出來,體會到應用的價值和樂趣,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如2009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題: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石灰石、氧氣、二氧化碳、食鹽四種物質中選出與下列用途相對應的物質,填寫在空白處:
(1)供給人類呼吸的氣體是_______;
(2)烹飪使用做調味品的是______;
(3)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
(4)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氣體是______。
5 單質和化合物性質的考查,更加強調應用和遷移知識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這樣考查,可以使知識變“活”,更加貼近生活和生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命題時,常常通過現實問題,如一些重要的事故、知識的有趣應用等來展開,讓學生嘗試解答后,體驗這些知識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培養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6 重視用綜合學科知識進行命題,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調整學生觀察、解決問題的視角,讓學生用“整合”的觀點去面對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問題。
如2009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題:被霉菌污染的糧食會產生黃曲霉素(C17H12O6),人類的特殊基因在黃曲霉素作用下會發生突變,繼而誘發癌癥。
(1)黃曲霉素屬于________(填“無機物”或“有機物”),它由_______種元素組成,各元素的質量比是_______。
(2)由于化學物質使用不當,給人印象不佳的化學名詞越來越多:蘇丹紅、三聚氰胺、……下列做法不會危及人體健康的是_______(填序號)。
①用甲醛浸泡海鮮產品
②用霉變花生壓榨食用油
③用小蘇打做糕點的疏松劑
④用工業鹽亞硝酸鈉腌漬魚肉
7 依據“高起點、低落點”的命題思想,以新科技成果作為試題的背景材料,而將答題的要求落實在大綱范圍之內,這是當前中考命題的又一趨勢,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獻身科學的信心以及科學的品格。
如2009年山東省濰坊市中考題: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國人的腳印”。我國研制的航天員艙外服為航天員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航天員艙外服內含有與氫氧化鈉性質相似的氫氧化鋰(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A 與二氧化碳反應
B 與鹽酸反應
C 與氧化鐵反應
D 與氯化銅溶液反應
8 化學計算的命題,走出了“人為”編制的、毫無實際價值的、“偏、難、怪”的計算誤區。整體難度降低,逐步做到與實踐、實驗相結合命題。刪除了繁瑣的計算技巧,更加重視計算原理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這對培養學生從“量”的角度來學習和研究化學,以及用“量”的觀點去觀察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三、考查形式
不同的題型測試的功能不同,采用什么樣的題型,并充分發揮各類題型的功能,對于試題的質量以及考試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根據中考化學考試標準規定測評要素的要求,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在題型的選擇上一般采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非選擇題根據題目的基本形式和功能可以劃分為:填空題、簡答題、實驗與探究題、開放題、計算題等。題型的選擇應符合具體測評內容要素和能力要素的性質。
當前,各地的中考更加注重命題的基礎性、應用性、探究性和開放性。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科學探究能力,突出體現“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以及“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等新課程理念,在問題情境設置上將更具人性化和時代性。這些都是對中學化學的教與學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