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重慶地圖像一只浴火鳳凰,北部新區就像烙印在鳳凰胸口的蝴蝶,影響著重慶經濟脈搏跳動的節奏。
在重慶面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這只蝴蝶的夢想,就是超越“沉重”的制造業,成為“變輕變軟”的重慶龍頭。
一次“減重”的抉擇
著名城市規劃大師沙里寧說,一座城市的發展如同一本書,從中可以看出全體市民的抱負和市長的追求。
北部新區的發展也如同一本書。
2001年,北部新區一誕生,就肩負著2012年實現產值3000億元,相當于在2000年的基礎上“再造兩個重慶工業”的重任。
如今,這片在農田和廢墟上崛起的新區,已成為我國中西部面積最大、工業產值和財政收入最多的開發新區。
2008年7月,市委三屆三次全會對北部新區提出更高目標——在三至五年內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內陸開放先導區。
“這意味著北部新區要成為西部距離世界‘最近’的地區。”北部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乃文說。
過去,北部新區的快速騰飛,是因為抓住了制造業轉移的機會,汽車產業一枝獨秀。但八年后,產業結構過于單一,產業類型偏“重”偏“硬”,這一弊端在金融危機中很快顯露出來:2008年,全區工業經濟增速雖然保持增長勢頭,但有所放緩,而作為工業經濟穩定器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總產值,增速由2007年的59.5%下滑至13.99%。
北部新區開始冷靜尋找發展的新路徑。此時,一項調查報告引起決策層的注意:隨著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已超過70%;制造業的大規模轉移已接近尾聲,而服務業逐漸成為產業轉移的新熱點。
超越制造業,向服務業進軍,在北部新區形成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電子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場“減重”的戰斗由此打響。
“綠色引擎”的驅動力
超越制造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智慧。
“發展軟件與服務外包業,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奇帆(時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一語點醒夢中人。
資源來自全球,服務輸向全球,外包的這種秉性,有著難以想象的空間。2009年,中國政府加大對服務外包業的扶持力度——批準重慶等20個城市為服務外包示范城市。
2009年1月,國務院下發的3號文件明確要求,把北部新區建設成為我國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制造及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2009年2月10日,春寒料峭。北部新區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辦公室掛牌成立。
于是,當人們對“外包”這個詞還有幾分陌生時,沒有轟鳴的機器,沒有滾滾的濃煙,一場世界產業轉移的變革,已悄然而至。
“內外兼修”實現爆炸式增長
雖然北部新區已經發力,但軟件辦主任杜耀武明顯感到了壓力。他不僅要引領園區的企業將目光瞄準這個代表世界趨勢的“頭腦產業”,還要思考政府在其中擔任的職責。
按照商務部的績效考核主要指標,重慶作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到2012年,北部新區的外包主要產值應至少在500億元以上,就業人員五萬以上,出口五億美元以上。這對杜耀武而言,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務——2008年商務部對各個園區外包產業進行考核,因為出口成績為零,重慶排在末位。
“軟件與服務外包不是降低競爭風險的權宜之計,而是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頭頂博士頭銜的杜耀武,在來重慶之前曾是西安負責國際招商的官員,并有在新加坡園區的工作經歷,他和許多跨國公司的高層進行過深入接觸。杜耀武認為,不具備制造業優勢的印度,卻在服務外包領域做到了極致,很多世界500強企業把后臺服務系統,包括呼叫中心都放在印度,印度的經驗值得重慶借鑒。
“一開始就應該有明確的全球化定位。”杜耀武說,以經營模式而言,北部新區很多公司主要是為本地企業提供服務,即使向外擴張也是以國內市場作為后盾,而印度的軟件外包公司一開始就面向全球市場,這種商業模式便于企業將價值鏈分解,利用國內市場的低成本優勢來獲取海外市場的豐厚利潤。于是,推動本土企業大力發展離岸外包,甚至幫助成立專門承接國際外包業務的公司,成為杜耀武上任后的頭等大事。
效果很快顯現:2009年1月至11月,北部新區外包出口實現零的突破,離岸外包合同執行金額約1.2億美元,約占全市的94%。
杜耀武發現,重慶這個老工業基地,正著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這對外包業而言,是一塊巨大的蛋糕。這個發現,成為杜耀武游說跨國公司落戶北部新區的秘密武器。
“內外兼修”的策略,讓北部新區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在2009年實現爆炸式增長,僅1—11月,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就實現總收入約278億元,同比增長166.3%。
抱團出征叫響“重慶服務”
“我們還沒有重慶的infosys、簡特,愛森澤,戴爾,花旗數據……”杜耀武想表達的是,北部新區軟件與服務外包行業目前還缺乏領軍企業。只有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接到大訂單。這是慣例,更是準則。
能否組成“聯合艦隊”,形成品牌?在團隊無數次碰撞后,北部新區決定成立行業協會,抱團出征。
這也是印度經驗的啟示。目前印度有幾個軟件與服務外包行業協會組織,其中印度國家軟件和服務公司協會最為成功。這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核心業務就是推動印度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樹立印度軟件外包品牌。
借鑒印度的經驗,“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聯盟”在北部新區成立。對內,它幫助企業捕捉業務;對外,營造北部新區外包業“磁場”,吸引思科、IBM等國際信息與服務外包巨頭前來落戶——隨著思科把全球第三大創新中心布局在北部新區,杜耀武相信,更多世界500強企業會迅速跟進。
“如今我們看到的只是外包產業的冰山一角。我們將聚焦于中高端業務,在中國建立一流的服務外包園區。那時,世界上不僅有‘重慶制造’,還有‘重慶服務’。”站在新園區的工地上,杜耀武憧憬著北部新區服務外包業的未來。
屆時,這里將真正成為重慶離世界“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