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重慶股市富豪榜》最近出爐,重慶上市企業共產生18位資產過億的億萬富豪。仔細分析這些富豪所處的行業,有七人身處生物醫藥行業,分別是華邦制藥的張松山、潘明欣、楊維虎,萊美藥業的邱宇、邱煒、李先鋒,海南海藥的劉悉承。
洞穿這七大富豪的財富光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重慶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崛起。
創富神話
17年前,31歲的北京大學化學系博士張松山,來重慶高新區碰運氣時,隨身帶著兩萬元錢。與他一同來的,還有潘明欣等五個同學。六個人的全部現金加起來也只有四萬元。唯一讓他們充滿希望的,是幾項生物醫藥發明專利。
重慶高技術創業中心卻相中了他們的生物技術。經過一番考查,高創中心撥出43萬元資金入股,幫助張松山他們在高新區成立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讓他們在此“孵化”。
多年后,張松山的這枚“金蛋”,還真“孵化”出一只“金雞”。2004年,華邦制藥上市?,F在,張松山的個人財富已達到10.64億元,而與他一同創業的同學潘明欣也擁有5.01億元。17年里,他們的個人財富翻了好幾萬倍?,F在,華邦制藥已經由重慶高創中心一間辦公室里“孵化”的一枚“蛋”,變成如今北部新區氣勢恢弘的華邦工業園。
只有生物產業,才能創造這樣的速度和奇跡。
其實,在重慶,像華邦這樣創造奇跡的企業還有很多。
重慶的生物醫藥產業起步于1994年,此前全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僅有六家,制藥企業也不多,且多是國有企業。直轄后,重慶生物產業迎來騰飛契機。重慶是大城市帶大農村,將生物產業與山地資源結合起來,就能變劣勢為優勢,因地制宜,形成新的產業體系。為此,市政府組建了重慶市生物產業基地領導小組。為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市政府專門設立一億元的高新技術產業化貸款風險擔保資金和一億元的科技風險投資基金。
優良的發展環境,讓重慶生物產業突飛猛進:1997年,重慶海扶公司研制出“海扶超聲聚焦刀”,改寫了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只能依靠進口的歷史;2003年,重慶Q優系列優質高產雜交水稻種植成功;2005年,重慶金山科技公司成功研制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窺鏡系統,成為世界上第二家、中國第一家研制出膠囊內窺鏡的企業……這一時期,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取得的研究成果“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大大提高了重慶在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治療乙型肝炎多肽疫苗”、“幽門螺旋桿菌疫苗”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已進入三期臨床實驗。重慶生物科研實力的巨大提升,特別是在超聲治療、家蠶基因組測序、冬蟲夏草人工培植、作物育種、治療性疫苗、干細胞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為重慶培育壯大生物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造“中國生物產業硅谷”
2007年6月9日,重慶北部新區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一場激動人心的典禮將重慶生物產業發展推向一個新的起點:總投資約150億元的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在北部新區掛牌成立。
《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總體規劃》同時出爐:基地將形成以北部新區高新園為核心,以涪陵太極工業園、榮昌工業園和萬州工業園為拓展區的龐大產業基地群,投資約150億元,重點發展生物醫學工程產業、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與現代制藥產業、獸藥及綠色農用生物制品產業、生物育種和生物工程產業等五大領域。
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激動地宣稱,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建立,預示著重慶已加入國家生物產業梯隊,與東部城市一起賽跑:“重慶進入生物產業國家梯隊后,這個產業將得到來自國家層面、政策層面的更多關注,從而會吸引一批高技術生物產業項目安家落戶,形成生物產業的集聚化發展?!?/p>
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令人熱血沸騰:重慶生物產業年均增長將保持在25%以上,2010年產值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到2020年產值規模達到2000億元。
哪一門學科將接力信息科學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動力?未來學家保羅·薩福給出的答案是——生物科學。目前,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銷售額平均每五年就翻一番??萍疾恐袊锛夹g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稱:“生物技術是我國發展最快、潛力最大、與國外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這一優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良好的發展勢頭?!?/p>
而今,重慶生物產業的航船駛進了遼闊無邊的海洋。生物產業,正在成為重慶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