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如火如荼舉辦的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歷史上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綜合類世博會。城市話題由此成為當前的熱議——究竟什么樣的城市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在本屆世博會上,世界各國又將呈現出怎樣精彩紛呈的城市文化?
城市本身就是人類文化的產物,城市文化更是人類物質創造、精神財富的集合體。由于地域、歷史、文化、民族等因素的不同,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獨具的特質,它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品格。城市文化與城市特質,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影響著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正因為不同的城市擁有不同的城市文化與城市特質,才使它們產生與眾不同的魅力和吸引力。一提到音樂之都,人們馬上會想到維也納;一提到時裝之都,首先想到巴黎;一提到電影之都,立刻想到洛杉磯;一提到山水之都,相信很多人會想起桂林。
世界上有兩萬多個城市,為什么有些默默無聞,有些光芒四射?這就與城市文化與城市特質有關。同樣的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同樣做了很多努力,有的城市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和氣質,因此一直默默無聞。城市有了文化和特質,就有了品牌和形象,輸出的文化附加值就高,城市的附加值也隨之而高。世博會選擇在上海舉辦,就因為上海是中西方文化融匯的國際大都市,是一顆閃耀的東方明珠。兼容并蓄、熔鑄中西的上海文化,是海派文化的代表,一方面秉承江南文化綿柔悠長、細膩溫婉的特質,另一方面又具有時尚前衛、勇于創新的開放特點。所以張愛玲說上海有一種獨特的“味道”,指的就是上海文化的精致閑逸、情調高雅、自由浪漫,這就是上海與眾不同的氣質。
得益于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熏陶,中國有不少城市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散發出獨有的氣質。與百年商埠上海不同,西安是千年古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古城、秦腔、兵馬俑,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眾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西安文化厚重素樸、雍容儒雅,具有漢唐文化的顯著特點,體現出自信、大氣、包容、向上的中華民族精神。西安這種文化特質,使這座城市在經歷了三千多年后,仍然散發出持久不衰的魅力,成為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中外名城名都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不論經濟如何發展,社會意識形態如何變遷,城市的文化與城市的特質決不能丟,這是一座城市存在發展的命脈所在。要建美輪美奐的摩天大樓并不難,而要將數千年的傳統風貌和文化延續下去,則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了,城市化的步伐在加快,但對城市規劃和城市文化卻研究得不夠深。有些城市建設的決策者們認為城市化就是建高樓大廈和立交橋,就是要人口多、房子多、車子多,追求高、大、全,追求發展速度,不講求特色和風格,許多城市變得“千城一面”,卻還以自己越來越像紐約和東京而自豪。即將進入21世紀之時,我國各個城市積極地作戰略發展規劃,搶時間、比速度、拼規模,竟有183個城市提出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其博大胸懷和過人膽魄,實在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一個沒有文化氣質的城市,充其量只是一個摩天大樓林立的水泥空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在城市建設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它不媚俗地效仿國外的大都市,對古城區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高度作了嚴格的規定,使傳承了幾千年的水鄉風貌和江南文化得以延續,這是犧牲了巨大經濟利益換來的。本屆世博會,集中展現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城市文化,使我們大開眼界、大長見識。當今世界,全球發展的趨同性很強,但經濟可以趨同,科技可以趨同,文化絕不能趨同。如何在一體化進程中,保持我們每座城市獨有的文化、獨有的特質、獨有的景觀,是一個很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希望全國各地的城市決策者,能從本屆世博會所展現的多彩的城市文化中,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