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志上將是我軍著名的高級將領,也是從戰士成長起來的優秀軍事指揮員。從長征中率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紅一團團長,到朝鮮戰場上指揮百萬大軍痛擊美國侵略軍的志愿軍副司令,楊得志將軍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馳騁沙場、出生入死,為共和國立下了不朽功勛。有關他的革命經歷,人們已有了不少了解,但他在20世紀50年代末下連當兵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一個師政委下連當兵
引起毛澤東注意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度后,由于一些軍隊干部誤把正規化理解為等級差別,出現了脫離戰士、粗暴管理等不良現象,部隊內部產生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導致了官兵關系緊張,引起了黨和軍隊領導的關注。
1958年2月,昆明軍區13軍37師政委何云峰大校、副師長張化民中校身著戰士服,佩戴列兵銜,分別前往該師紅軍團(109團)8連1班和4班當兵。他們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和戰士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作,一起摸、爬、滾、打兩個多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密切了相互的關系。何云峰和張化民在下連當兵過程中,進一步摸索了政治工作、軍事訓練的經驗,指導了全師的工作。他們的事跡被報道后,引起了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的注意。
1958年8月21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我們的軍官,像云南的一個師長,一年當一個月兵,我看這是好辦法……這樣,我們的軍隊就是永遠打不散的軍隊。”
8月30日,毛澤東進一步提出:“我看所有的‘長’——軍長、師長等,都至少當一個月的兵,頭一年最好搞兩個月,要服從班長、排長指揮。一年你管人家11個月,人家管你1個月不行嗎?有些過去當過兵的,現在多年不當兵了,再去當一下。”
9月20日,總政治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作出了《關于軍隊各級干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規定》。規定下發后,各級軍官積極響應,全軍上下迅速掀起了干部下連當兵的熱潮。
楊得志是上將下連
當兵第一人
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上將,是第一個響應號召下連當兵的大軍區司令。這位戰士出身的將軍,1928年1月參加紅軍,1929年5月轉為干部,已脫離士兵生活近30年。為了適應下連后的生活,他在下連前十幾天就取消了午睡習慣,在酷熱的陽光下暴曬。每天早晚,請公務員按新條令教他操練。
下連的前幾天,他領來戰士服裝,高興地穿戴起來,照著鏡子,練習走齊步、敬禮。臨走前,專門召集同他一塊下連當兵的干部開會,研究下去后怎樣鍛煉自己。
1958年9月20日,總政治部的通知剛下發,楊得志就帶領軍區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將、干部部部長陳美藻少將,以及其他6名機關干部,佩戴列兵銜,背著被包,冒雨來到軍區駐徐州某部6連。為了讓班長大膽管理,楊得志暫時改名叫“楊紹起”。
到連隊后,楊得志被分配到2排4班。他向班長尹必輝說:“我是個新兵,有許多東西不熟悉,你要好好幫助我。”班長拉開楊得志床鋪旁的抽屜,教他怎樣放牙膏、肥皂盒。
放好后,班長問:“老楊同志,你的挎包哩?”楊得志急忙取過挎包,雙手遞了過去。班長稀罕地拿起里面的刮臉刀,問:“你怎么還拿這個來?”楊得志說:“年老啦,一周得刮兩次胡子,你們年幼的用不著這個。”逗得大伙笑了起來。
班長看到楊得志的被包還按以前的要求打成4個“十”字,在被包上插著鞋子,就告訴他:現在的打法都是打6個“十”字。楊得志迅速糾正了過來。
第二天,連里給新戰士發武器,楊得志領了1支自動步槍。老戰士幫他分解了一次,他看了一遍就能分解結合了。班長驚訝地說:“你學得真快呀,怎么教一遍就學會了。”楊得志笑著說:“你不知道,我是當過兵的。”
班長看到楊得志左手腕處有被子彈打傷的痕跡,便勸說道:“像你這么大年紀,參軍又久,苦也吃了,罪也受了,見多識廣,還需要再當兵鍛煉嗎?我看,只要跟在后面,站在一旁,指點指點就行了。”
楊得志說:“不,這里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我脫離士兵生活的時間太久了,連里的變化很大,不鍛煉、不學習怎能行呢。”
早飯后,連隊去訓練場進行單個射擊預習。楊得志對新條件下的一些戰術動作有些生疏,但他邊看邊學邊做,和戰士們一樣摸爬滾打。在做體育科目時,楊得志不顧腰酸腿疼堅持練。他當時已快50歲了,由于過去當過兵,有基礎,仍能敏捷地從鐵絲網下面匍匐前進,迅速地爬上吊繩。
不久,團里組織考核全能射手。楊得志雖然多年沒有摸過槍了,但終究是從槍林彈雨中出來的人,臨場射擊時獲得了2個優秀、1個良好,全場無不喝彩。后來,連里還有人賦詩一首:
我和上將上靶場,
一同趴在靶臺上。
我是戰士天天練,
將軍成年不摸槍。
嘴里不說心里想,
成績肯定比他強。
上將這時去瞄準,
我在一旁細端詳:
姿勢正確動作快,
一舉一動全在行。
時間剛過五秒鐘,
就把子彈推上膛。
只聽射擊命令下,
將軍槍聲連珠響。
槍槍不落目標外,
發發命中靶中央。
對著上將直喝彩,
老將武藝比咱強。
下連后的楊得志處處以身作則,絲毫不搞特殊化。每天早上收操回來,他爭先恐后地去掃地、擦玻璃、倒痰盂。開飯時,就忙著給大家分菜、盛飯。
一天午飯時,楊得志發現飯桌上多了一盤辣椒炒肉絲,于是找到司務長,耐心說明干部下連當兵不能搞特殊的道理,然后把桌上的菜倒進了大菜盆里。這一舉動深深感動了連隊官兵。
一次集合吃早飯,他跑出去一看,別人都穿著襯衣,而他上身穿的是軍服,于是又趕忙跑回去換衣服。班長說:“天冷就不要脫了。”他說:“大家都沒穿,我不能特殊。”
周末,他向班長請假外出買肥皂,班長給了他1小時假,而給同樣去買肥皂的戰士半小時假。楊得志嚴格要求自己,也在半小時內返回銷了假。排長為了照顧楊得志休息,安排夜間崗哨時把他排在頭班或末班,將軍堅決不同意,堅持按順序排班,經常半夜起來放哨。
楊得志十分注意維護班集體的榮譽,每天總要去看看本班檢查內務時評出的分數。一次,他看到班里擦臉的毛巾評了3分(總分5分),回來問班長:“咱班是哪條毛巾不好?”班長說:“這個你不要管。”他說:“這哪能不管,是我的不好就糾正,是他們的不好就督促他們做好。”
在服從管理方面,楊得志也為所有人做出了榜樣,處處注意維護班長的權威。一次,地方劇團來營房演戲,他給本班同志每人買了一張戲票,剛想分給大家,又停住了,把票交給了班長統一分發。這樣的行為深深教育了班里的每個人,個別過去對班長不夠尊重的戰士也主動進行了檢討。
訓練間隙休息時,戰士們就把這個“紅軍老戰士”圍起來。楊得志的戰斗故事最叫座,什么井岡山、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等,一開講就里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一次,楊得志表演他的拿手節目——長子過矮子。他伸出雙手,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將兩手合在一起,在手指尖不分開的情況下,將兩個中指緩緩地從兩個食指下鉆了過去。戰士們看后都笑了,有的模仿著做,有的拉起楊得志的手,研究有什么特殊之處。楊得志的“鐵牛耕地”、“手絹”等其它游戲也深受大家歡迎。很快,楊得志就和戰士們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戰士們有心事都愿和他說,4班班長連未婚妻來信的內容都和楊得志談。
不久,有的戰士開始猜疑起來。他們覺得楊得志這樣大的年紀,參軍又這么久了,絕不是一位普通干部,一定是一位首長。是哪一位首長呢?報紙上登過楊司令員下連當兵的消息,可是誰都不知道到了哪個連隊。一些好奇的人就跑到俱樂部,找出濟南軍區黨代表大會的合影查對。有的說:“面孔很像,身材不像。”有的說:“楊紹起的言談話語、一舉一動,都和我們普通士兵一樣,他會是個首長嗎?”
后來,楊得志覺得和大家已經熟了,即便讓戰士們知道自己的身份,他們也不會再拘束,于是就在一次全營的軍人大會上和官兵見了面。全營立刻沸騰起來了,許多人都感到司令員在自己營里當兵,十分榮幸。
6連的每個人和班、排,都紛紛寫了決心書、保證書,決心爭取更大的榮譽。連里的戰士又賦詩一首:
社會主義出新聞,
有個上將當列兵。
來到連里許多天,
同志不知是何人。
端詳相貌看又看,
幾個都是老革命。
每天一塊過生活,
遵守制度可認真。
這時心中亂估計,
莫非就是咱主任。
通知今天開大會,
說要講件大事情。
原來是個歡迎會,
歡迎部隊楊司令。
大家歡呼又激動,
個個心里喜盈盈。
上將當兵不簡單,
好比蘇聯放衛星。
班級對楊得志當兵的鑒定
不知不覺間,一個月過去了。10月17日晚,4班召開班務會,對楊得志一個月的表現進行鑒定。楊得志先作自我檢查,說這次下連當兵收獲很多,同時又很謙虛地表示自己的努力還不夠。他說:“這回只向同志們學會了自動槍、騎槍、輕機槍,還沒有學會重機槍,這是一個缺陷,以后要補上這一課。體育方面做得比較差,主要是平時在機關里缺乏鍛煉。班里的勞動活干得也不夠主動。還有其它不少的缺點,希望大家不客氣地給我提出來,對我是有好處的。”
班長尹必輝第一個發言,楊得志拿出本子認真記錄他的意見。尹必輝說:“楊得志同志雖然是司令員,但是能服從班長的領導,很好地遵守制度。他雖然快50歲了,可是還能和我們年輕人一樣勤學苦練,每天早晨起床動作很快,集合哨一響就搶先列好了隊,跟大家一樣出早操、長跑,雖然氣喘得很厲害,仍然堅持到底。在野外進行單槍戰斗射擊預習的時候,天氣很熱,他和大家背一樣多的東西,在700公尺(米)的地段上,半天的工夫,連續跑七八趟,臉上的汗水直往下流。同志們讓他休息,他說:‘我要和大家一起鍛煉夜間射擊預習。’他年紀大,眼力不好,但還是盡力地瞄。一次夜間射擊,他用4發子彈消滅了4個目標,取得了‘優秀’成績。”
尹必輝接著說:“楊得志同志團結友愛方面做得好,我有一次害急性腸炎,他夜里摸著黑到衛生連去看我,關心地詢問我的病情,又拿出自己帶來的藥給我吃。第二天清早和中午,他又去看我,用手摸了我的頭,又摸我的手,囑咐我要安心休養。還有,他的勞動觀念好,每天搶著打掃衛生、倒痰盂,修禮堂的廣場時,別人都休息了,他還在鏟土、搬石頭,汗水將襯衣都濕透了。他的優點很多,一時想不全,請大家補充。”
戰士張春仲說:“楊得志同志完全和一個普通士兵一樣,一點架子都沒有,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剛來時,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司令員,有時我就老楊長、老楊短地稱呼他。他學習很虛心,想成為一個全能槍手。自己背的是自動槍,一有工夫,就幫我拆卸輕機槍,讓我教他怎樣分解、結合。他經常教咱班里的同志學文化,還幫助別人整理內務,疊蚊帳。我常想:他那么大年紀還這樣干,我們年輕人為什么不能加把勁干呢。”
張春仲講完以后,楊得志插了一句:“要給我提些缺點。”
1班列席的戰士楊官合發言:“楊得志同志各方面都是我們的標兵。他過去很少摸槍,可是他勤學苦練,4次射擊有3次優秀、1次良好,成了連里的優等射手,還帶上了光榮花。我整天摸槍,有時還打不好,這說明他學習上比我們用心。今后我一定得好好鍛煉,爭取更好的成績。”
楊得志又向大家要求說:“希望同志們給我提缺點。”
副排長江連玨發言說:“楊得志同志比我們小伙子還活躍,給大家講戰斗故事、說笑話、做小游戲,還在晚會上表演家鄉的湖南戲‘劉海砍樵’和‘采茶’。要讓講缺點,我覺得有一個,就是因為他年紀大,大家要求他在勞動中注意身體,不要過分勞累,可是他不論活的輕重,總是搶著干。我們覺得首長擔負著重大的責任,當兵鍛煉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身體累壞了是不好的。”
幾乎在每個人的發言中,都談到楊得志同志是他們學習的榜樣,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鼓舞,班里工作也因他的到來呈現了新氣象。張春仲看到楊得志這么大年紀,還堅持練單杠,自己更加苦練,晚睡早起,手上打了泡,腹部磨破皮,都不休息,終于在4天的時間內,從原來只會5個動作,到學會了全部10個動作。現在全班在體育訓練方面,人人都達到了優秀水平。射擊方面,過去全班總評都是良好,從未打過優秀,這次單槍戰斗射擊第二練習射擊時,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最后,大家一致提出,把楊得志同志評為“五好標兵”。
楊得志最后發言,他說:“在連干部和各級干部領導下,在同志們的幫助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是很不夠的,同志們對我的過分鼓勵,我很感激。我希望大家給我提些缺點,這對我是個幫助。假如時間來不及,明天還可以向我談。回到工作崗位以后,我們還可以互相通信,交換工作意見。但是,評我做標兵可不行,我的條件還不夠,‘五好標兵’可以作為我的努力方向。”
一個月來,楊得志和戰士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離開連隊時,他們彼此依依惜別,互相贈言題字,并約定今后繼續通信聯系。楊得志還建議將他的名字列入6連的花名冊,他愿意永遠作6連的1名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