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宮角妊娠;輸卵管結扎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4-0515-02 中圖分類號:R 714.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78
宮角妊娠指孕卵附著于子宮角部,即子宮和輸卵管連接處,臨床上與輸卵管間質部妊娠難以鑒別,子宮角妊娠在臨床中雖然較為少見,但由于容易導致子宮破裂引起腹腔內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嚴重后果,故應高度警惕。本院近期診治1例,報道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陳XX,20歲,因停經54天、B超檢查發現盆腔包塊1小時,于2009年10月21日下午 5 時入院。自述平素月經正常,末次月經為2009年8月27日,停經后無明顯頭暈、晨吐等早孕反應,否認有腹痛及陰道流血癥狀,因有停經史,為明確診斷而于入院前1小時到我院門診就診,行B超檢查發現盆腔包塊,提示:右側附件混合性包塊(宮外孕未破可能性大)。門診擬“宮外孕”收住院。入院查體:T 37 ℃,R 20次/min,P 80次/min,BP 100/60 mm Hg,神志清楚,無痛苦面容,心肺檢查未發現異常。腹部平坦,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觸及,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婦科檢查:外陰(-),陰道通暢,陰道內未見積血,后穹窿未見明顯飽滿。子宮頸光滑,著色不明顯,子宮后位,稍大,右側附件區增粗、輕壓痛,左附件區(-),未作后穹窿穿刺術。入院后完善相關輔助檢查:血WBC 7.2×109/L、RBC 3.28×1012/L、HGB 99 g/L、GRAN 64.8%。尿HCG(+)。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80 IU/L。B超示:子宮增大,宮壁回聲均勻,內膜線欠清,宮腔內未見妊娠囊,左側附件未見明顯實液包塊,右側附件內見一約29 cm×27 cm混合性回聲區,邊界清,內見妊娠囊21 cm×15 cm×18 cm,并見胚胎見胎心搏動。提示:右側附件混合性包塊(宮外孕未破可能性大)。既往月經正常,孕5產1,2006年11月順產一女孩,現健在。人流2次。今年3月份因“宮外孕破裂、大出血”在當地衛生院行手術治療(具體部位、術式不詳)。本次入院后做好術前準備,送手術室在持續性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術,逐層開腹進腹腔,未見腹水,洗手探查:子宮稍大,左側輸卵管、卵巢外觀正常,右側子宮角突出一腫塊大小約4 cm×3 cm×2 cm,表面光滑、呈紫藍色、無破裂口及活動性出血,右側子宮角處見殘留黑色絲線。右側輸卵管、卵巢外觀正常。臺上經家屬簽字同意后行右側宮角楔形切除術+右側輸卵管結扎術,切開右側子宮角肌層,見胚胎組織,用鉗子完整取出胚胎組織,內見絨毛,清除病灶,予可吸收線連續扣鎖縫合子宮角切口,檢查無滲血,行右側輸卵管結扎術(抽心包埋法)。術后標本送病理檢查,病理報告:(右側宮角)妊娠,可見絨毛組織。
2.討論 本例經手術及病理檢查確診為右子宮角妊娠,較少見。而在短時間內(相隔7+月)、同一側宮角妊娠更為罕見。本例患者7個多月前因“宮外孕破裂、大出血”曾在當地衛生院行手術治療,雖病人不清楚具體手術部位及術式,但從本次術中可見:右側宮角有殘留黑色絲線,可證實確實是因“宮外孕”而手術;但同側輸卵管則不見結扎的痕跡,說明前次手術是單純清除病灶、止血,未同時行同側輸卵管結扎,治標不治本,以致造成短時間內重復發生同一側宮角妊娠,實為遺憾,應引以為戒。
參考文獻
[1]康健中.重復異位妊娠83例臨床分析[J].上海醫學,2000,23(10):612-614.
[2]樂 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5-110.
(收稿日期:2010-02-04 修回日期:2010-04-06)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