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奧美拉唑胃飼治療新生兒應激性潰瘍的療效。
方法 將156例新生兒應激性潰瘍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奧美拉唑胃內注入。具體方法為奧美拉唑0.7 mg/kg溶于生理鹽水2 ml中,胃管內注入每日1次,連用5天,用至胃內回抽無咖啡樣液體后繼續(xù)用1天。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4%和74.4%,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結論 奧美拉唑治療新生兒應激性潰瘍效果突出,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關鍵詞】 奧美拉唑;胃飼;新生兒;應激性潰瘍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4-0436-02 中圖分類號:R 922.15+9.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30
新生兒應激性潰瘍是由于缺氧、感染或胃腸刺激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損傷,嚴重影響新生兒健康。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3月使用奧美拉唑胃飼治療新生兒應激性潰瘍78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符合新生兒應激性潰瘍診斷標準[1]的患兒15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8例。治療組:男32例,女46例,日齡1~8天,平均(4.7±1.6)d,胎齡(38.1±3.8)周,其中缺氧缺血性腦病31例,顱內出血20例,胎糞吸入綜合征4例,敗血癥3例,壞死性腸炎4例,重度窒息5例,早產低體重兒10例,肺透明膜病1例;發(fā)病時間24小時內32例,2天內37例,8天內9例。對照組:男34例,女44例,日齡1~8天,平均(4.9±1.5)d,胎齡(38.2±3.6)周,其中缺氧缺血性腦病30例,顱內出血24例,胎糞吸入綜合征4例,敗血癥2例,壞死性腸炎3例,重度窒息4例,早產低體重兒10例,肺透明膜病1例;發(fā)病時間24 h內33例,2天內36例,8天內9例。兩組年齡、性別、胎齡、病種、發(fā)病時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診斷依據 經胃管內抽出咖啡樣或鮮紅色液體,查胃液潛血及糞便潛血試驗陽性,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全身性疾病及藥物等因素的影響。
3.護理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即予以禁食,立即置于33~35℃遠紅外線輻射臺上,用吸痰器吸盡口鼻腔分泌物。然后立即安置胃管,給予1%碳酸氫鈉溶液(即5%碳酸氫鈉溶液10 ml加蒸餾水40 ml)洗胃,洗胃時選用軟硬適度、硅塑合成的新生兒專用胃管,長度為40 cm,外徑為2.0 mm,內徑為1.2 mm。測量插入胃管長度(即患兒發(fā)際至劍突之間的距離,一般為胃管所指刻度15~25 cm之間),用石蠟油潤滑胃管。患兒取側臥位,操作者取胃管從患兒口腔插入,當胃管插入至5~7 cm時,助手迅速用棉簽蘸少許糖水放入患兒口腔中,使患兒產生吞咽動作,操作者順勢沿胃部方向插入,當插至胃管所指刻度18 cm左右時,接5 ml注射器抽吸胃液證實在胃內后,然后抽取1%碳酸氫鈉液,用量10~15 ml/次,注入后等量或大于注入量回抽,回抽力度適中,負壓過大時停止抽吸,如此反復清洗4~5次,直到抽吸液清晰為止。洗胃后保留胃管,以備胃內注入藥物。
4.治療方法 對照組治療包括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禁食、冷鹽水洗胃、靜脈注射止血藥、維生素K1,必要時輸血。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奧美拉唑0.7 mg/(kg#8226;次),溶于生理鹽水2 ml,胃內注入1次/日,連用5天,用至胃內回抽無咖啡樣或鮮紅色液體后繼續(xù)用1天。
5.療效判定 治愈標準:嘔血、便血停止,經胃內抽取胃液清亮,胃液潛血及糞便潛血試驗陰性。24 h內治愈為顯效,48 h內治愈為有效,48 h仍出血為無效。總有效為顯效+有效。
6.統(tǒng)計學處理 兩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4%,兩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χ2=17.15,P<0.01)。見表1。
討論
新生兒胃液酸度由于受母體促胃液素的影響,在生后24 h胃液分泌達最高峰,可持續(xù)至生后第10天[1],在此基礎上,當危重新生兒在各種原因所致的缺血、酸中毒及重癥感染時,常由于胃腸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微循環(huán)障礙及血液的重新分布,胃腸血液灌注顯著減少[2],引起胃黏膜血液灌注明顯減少,黏膜屏障作用破壞,喪失調節(jié)酸堿平衡能力,使大量H+向胃黏膜逆彌散,導致胃黏膜高度酸化,在短時間內造成急性應激性潰瘍[3]。眾所周知,任何情況胃酸分泌都必須通過位于胃壁細胞上的H+K+ATP酶的活化作用,奧美拉唑是該酶的抑制劑,它在酸性環(huán)境下能高度濃縮于胃壁細胞內,并轉化為次硫磺胺,次硫磺胺與H+K+ATP酶中的SH基結合使其失去活性,由于奧美拉唑阻斷了胃酸分泌的最終途徑,可抑制各種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抑酸效果好,癥狀緩解快,潰瘍愈合率高而成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最主要藥物[4]。同時能強有力抑制組胺、乙酰膽堿、胃泌素及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致使胃內pH值上升至中性,能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從而發(fā)揮其很好的間接止血作用。
本研究表明,奧美拉唑胃飼治療新生兒應激性潰瘍療效顯著,該治療組無不良反應,護理操作簡便,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45-247.
[2]劉 敬,曹海英,何純義,等.新生兒窒息多臟器血流動力學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1998,36(2):69.
[3]和小文.西米替丁防止腦卒中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初步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1995,24(5):305.
[4]陳旻湖.抑酸劑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作用[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7):442-443.
(收稿日期:2010-05-30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