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療效。
方法 選擇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住院患者67 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對照組35 例。兩組病人均以飲食及胰島素控制血糖,治療組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1~2 g/10 cm2 涂抹于薄層醫用無紡布上,覆蓋患處然后用保鮮膜將無紡布進行封包,并與皮膚粘貼好,保持3~5 h, 2次/d。對照組給予尼莫地平10 mg加入5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8 h滴完,每日1次,甲基Vit B12 500μg肌肉注射,療程為14 d。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86%,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11,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出現。結論 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4-0439-02 中圖分類號:R 587.2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32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產生可能與長期嚴重的高血糖毒性、鈉通道表達和分布的改變、神經血供障礙、神經營養因子缺乏、交感神經增殖、氧化應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亂以及小型有髓鞘的Aδ纖維和無髓鞘的C纖維損傷等多因素引起[1]。本癥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2]。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常表現為肢體遠端(尤其是下肢)燒灼樣、電擊樣、針刺樣或鈍性疼痛,多在夜間,疲勞或興奮時加重,通常伴有感覺過敏,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或情緒異常[3],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復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夠滲透皮膚達到真皮層的淺表,臨床常用于淺表皮膚的各種外科手術及各種穿刺的鎮痛治療。筆者通過與常規治療方法比較,發現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治療中有獨到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對象和方法
1.對象 選擇我科2005~2010年3月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住院患者67 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齡38~76歲,平均58 歲,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8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系統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治療,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對照組35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以及血糖、血脂、血壓、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同時伴有:①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如燒灼感、針刺感、電擊感和痙攣性疼痛;②肌電圖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有以下兩項或兩項以上減慢,包括正中神經尺神經和脛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和腓淺神經、正中神經感覺傳導速度;③排除其他神經系統疾患。
3.治療方法 在常規給予飲食、運動和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尼莫地平(尼莫同,德國拜耳公司) 10 mg加入5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8 h滴完,每日1次,甲基Vit B12(甲鈷胺,日本衛材公司)500μg肌肉注射,治療組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華紫光制藥廠)1~2 g/10 cm2 涂抹于薄層醫用無紡布上,覆蓋患處然后用保鮮膜將無紡布進行封包,并與皮膚粘貼好,保持3~5 h,2次/d,共14天。
4.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為患處疼痛、不適感完全消失;顯效為疼痛基本減輕;無效為疼痛無改善。痊愈+顯效合計為總有效。
5.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土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組治愈21例,顯效11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治愈18例,顯效1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2.8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4.11,P<0.0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出現。
討論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疼痛是來自原受損害的感受疼痛傳入神經纖維再生后的自發活性效應,該效應需要鈉離子內流達神經而導致神經膜發生去極化反應,鈉離子通道阻斷劑緩解疼痛效應可能是由于再生神經纖維自發活性被抑制的結果。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為國家四類新藥,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組成的。利多卡因是臨床常用的鈉離子通道阻斷劑,丙胺卡因與利多卡因是同類藥,為目前已知局部麻醉藥中時效最長的藥物(可達5 h 以上),麻醉強度為利多卡因的4倍,安全范圍較利多卡因大。利多卡因注射液靜滴見效快,但維持時間短,限制了臨床的應用。丙胺卡因與利多卡因合用具有起效快、麻醉作用時間長的特點。每克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含利多卡因25 mg,丙胺卡因25 mg,加上乳化劑 arlactone 19 mg,增稠劑聚羧乙烯10 mg,乳膏的pH為9,能使混合物的小顆粒中含有濃度達80%的堿性活性基,有利于促進藥物滲透完整皮膚達到真皮層。筆者在實踐中觀察到不同的人群,年齡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及分布。皮膚角質層較厚,年齡較大的患者,藥物經皮吸收較慢,起效也較慢;在不同的部位,復方利多卡因乳膏達到最大鎮痛深度的時限也不同,四肢鎮痛效果較理想。而在軀干部位其鎮痛作用要差些。分析可能的原因除了不同年齡、皮膚的厚度和皮膚內血流量有關外,主要是軀干部位的血管位置一般較深有關。因此臨床應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必須將皮膚清潔干凈。如果皮膚上有污垢或油脂會影響藥物的滲透,延緩起效時間,降低麻醉效果。②乳膏必須達到規定的使用量,若涂抹劑量不夠或涂抹太薄,將達不到止痛效果。③必須將乳膏用透明敷貼封包,不但可以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更長,而且可避免因摩擦將藥物擦掉。本研究表明: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涂抹簡單、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Tesfaye S,Kempler P.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J].Diabetolo-gia,2005,48(5):805-807.
[2]Kadiroglu AK,Sit D,Kayabasi H,et al.The effect of venlafaxineHCl on painful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8,22(4):241-245.
[3]寧 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學,2007,27(7):487-489.
(收稿日期:2010-05-05 修回日期:2010-07-22)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