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環孢菌素A(CsA) 聯合十一酸睪丸酮(安特爾)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CAA) 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42例CAA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給予口服十一酸睪丸酮,40 mg/次,3次/d,6個月為一療程;治療組22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CsA 3~5mg/(kg#8226;d),分2次口服,6個月為一療程。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組基本治愈3例,緩解10例,明顯進步5例,無效4例,對照組基本治愈1例,緩解4例,明顯進步6例,無效9例,治療組療效顯著好于對照組(u=2.277,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較輕,多可耐受,減量或對癥處理均可堅持治療。結論 CsA 聯合十一酸睪丸酮治療CAA 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療效優于單用十一酸睪丸酮。
【關鍵詞】 再生障礙性貧血;環孢菌素A;十一酸睪丸酮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4-0427-02 中圖分類號:R 55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24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AA) 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目前認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與異常免疫介導損傷造血細胞抑制造血有關,隨著對再障免疫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療的運用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近年來,我院采用環孢菌素A(CsA)聯合雄激素十一酸睪丸酮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CAA)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2000年3月~2008年9月我院血液內科治療的CAA 患者42例,均符合CAA的診斷標準[1]。將4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齡15~78歲,中位年齡37歲,病程4~32個月,平均6.5個月。對照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14~72歲,中位年齡35歲,病程4~35個月,平均7.2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血象等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口服十一酸睪丸酮膠囊,40 mg/次,3次/d,6個月為一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CsA治療:CsA 3~5 mg/(kg#8226;d),分2次口服,6個月為一個療程。對伴有感染、嚴重貧血或出血者,適當予抗生素及成分輸血等對癥治療。每1~2周查血象1次,每月查肝功能、腎功能、血糖1次,并觀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6個月判斷療效,隨訪1年以上。
3.療效判定 按1998年張之南主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1],分基本治愈、緩解、明顯進步及無效四個等級。①基本治愈: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男≥120 g/L,女≥100 g/L,白細胞達4×109/L,血小板達80×109/L,隨訪1年以上沒有復發者。②緩解: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男≥120 g/L,女≥100 g/L,白細胞達3.5×109/L,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增長,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或繼續進步者。③明顯進步:貧血和出血癥狀明顯好轉,不輸血,血紅蛋白較治療前1個月內常見值增長30 g/L以上,并維持3個月以上者。判定以上 3 項療效標準者,均應3個月內不輸血。④無效:經充分治療后癥狀、血象未達明顯進步者。
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兩組計數資料的比較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6個月后,治療組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肝功能損害、消化道反應、多毛癥、牙齦增生、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對照組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肝功能受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較輕,多可耐受,減量或對癥處理均可堅持治療。
討論
研究表明再障很可能是一種新認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細胞免疫異常是AA發病機制中的主要環節,強化免疫抑制治療對AA有著顯著的療效[3]。免疫抑制治療(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環孢素等)可使治療AA的療效明顯提高[4]。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療效較好,但價格昂貴, 多數患者因經濟原因無法承受,難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作為特異性免疫抑制劑,CsA治療AA療效的確切性已獲公認, CsA作用機理可能為[5]:①抑制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反應,調整CD4/CD8比例。②抑制白細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產生。③抑制T細胞生成IFNν及IFNν對造血的負調節。④間接提高粒巨噬細胞集落生長。對于雄激素的作用機制一般認為具有刺激骨髓造血,促進腎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或使幼紅細胞對Epo敏感性增加,促進紅細胞增生的作用。研究證實,雄性激素與CsA聯合應用治療非重型再障能顯著提高療效達80%,大于兩藥單用的療效, 同時可提高CsA 的血藥濃度, 加強免疫治療效果[6]。筆者采用CsA與十一酸睪丸酮聯合治療CAA患者,并與單用十一酸睪丸酮進行對照,結果提示兩藥聯用療效增加,療效優于單用十一酸睪丸酮(P<0.05),與文獻報道一致,兩組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肝功能損害、消化道反應、多毛癥、牙齦增生、血壓升高等,但癥狀較輕,多可耐受,減量或對癥處理均可堅持治療。需要注意的是,藥物起效多在3~6個月以后,有效后藥物的減量不宜過早過快,減量最好在一年以后,堅持治療,不宜輕易停藥。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CsA聯合十一酸睪丸酮治療CAA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耐受性好,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3-36.
[2]Young N S.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in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Hematology Am,2006,(1):72-77.
[3]Rosenfeld S,Follmann D,Nunez O,et al.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 sporine fo reservere aplastic anem ia: association between hemato logic response and longterm outcome[J].JAMA,2003,289(9):1130-1135.
[4]黃 科,黃紹良,方建培,等.強化免疫抑制治療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療效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4,25(5):486-488.
[5]王雪梅,韓 梅,肖中平,等.環孢素與雄激素聯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3):453.
[6]吳鵬飛,邵景章.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治療進展[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7,21(12):928-931.
(收稿日期:2010-05-26 修回日期:2010-07-11)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