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營養師成為一種新型職業融入了人們的視線,各種關于健康和營養的主題講座在全國范圍開展起來,“營養”觀念在老百姓生活中也慢慢普及。
唐大寒就是這樣一位從事在給老百姓普及健康營養知識第一線的工作者。
眾里尋他千百度
機會從來不會一直等待著你,需要你時刻做好準備去抓住它。在曾經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誰會去考慮哪些食物有營養哪些食物沒有營養呢?誰會夢想著有一天成為一個營養專家呢?
六七十年代有很多的赤腳醫生,唐大寒的從醫生涯也是從赤腳醫生開始的。后來,他獲得了一個去衛校學習的機會——護士專業。衛校畢業后,唐大寒回到縣里的基層醫院當一名男護士。唐大寒有很強烈的敬業精神,他勤奮、愛學,什么工作都搶著干,表現積極突出。幾年后,被保送進湖南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療專業學習。1977年畢業時,正好趕上國家重視教育,唐大寒被作為優異生留校。當時許多人都選擇了當老師,但是唐大寒卻選擇了當一名臨床醫生,他喜歡在病房里穿梭,更好、更直接地為病人服務。
雖然唐大寒對很多臨床學科都非常感興趣,但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永恒的內分泌科或心血管科大夫。1984年,國家衛生部開始重視臨床營養工作,唐大寒所在醫院在湖南率先成立了營養科。唐大寒心想: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營養遲早會受到重視,也許15年以后營養科就會由冷門變成熱門。于是,他在1985年放棄了從事8年之久的臨床內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臨床營養科,開始學習和研究營養。先后參加了上海營養食療函授班,又在1986年考取了本院內分泌科的在職研究生,成為我國著名內分泌營養代謝專家伍漢文的學生。
剛進入營養科時,唐大寒參加了所在的醫學院公共衛生系開設的營養與食品衛生課程學習,并與其他學生一起做實驗,為其今后的臨床營養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臨床營養工作中,唐大寒發現他之前的醫學臨床工作經驗非常重要,對他幫助特別大。理論學習,實踐起來與臨床醫學不相同,唐大寒身邊的任何大事小事他都認真去做,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他都當老師去請教;他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特別是積極參與治療飲食的全部過程,無論是看營養門診還是日常營養會診,他都會認真對待,以致在營養方面的實戰工作經驗得到很快提升。這是他的事業追求,所以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
山外青山樓外樓
自醫療體制進入市場化改革后,由于醫院等級評審工作終止和臨床營養科無法給醫院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等原因。于是,臨床營養工作不被醫院重視,很多醫院甚至撤銷了營養科,所幸的是唐大寒所在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還保留了營養科,但是營養專業工作人員由9個人逐漸減少到了4個。那時候,醫院營養者不僅沒有地位,而且開展工作也相當艱難,甚至當你告知別人是從事臨床營養的都會有人感到不理解,于是,許多同行都紛紛改行。唐大寒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內心更加堅定了:“自己做自己的,繼續追求自己的事業!將自己的營養事業進行到底。”
作為一個專業的營養師,在唐大寒看來,不僅需要扎實的醫學和營養學理論,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臨床經驗和豐富的生活實踐經驗,最關鍵的是要善于將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還有,對相關的知識如食品加工技術、烹飪原理、藥理知識等也一定要有所了解,才能運用自如地指導病人或居民的飲食營養實踐。生活中的唐大寒,對烹飪技巧、刀工也很有了解,在家里還經常親自主廚。他開玩笑說:“如果自己不會做飯不會做菜,指導病人飲食的時候,等于是外行人在給內行人做指導,這樣肯定不行。”
唐大寒對營養研究,從來都是嚴謹,精益求精的。他繼續在工作中總結,并收集資料,也寫一些營養方面的文章,醫療工作讓他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忙碌了,他樂在其中。他還經常與農業種養殖、食品加工、藥膳食療及餐飲大師等營養相關方面的專家一起進行交流,學習他人的知識,讓自己更加智慧更加淵博,也更加專業。
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2000年前后,唐大寒的工作思路進行了調整,除做好日常工作外,經常深入社區進行調查,了解居民對飲食營養知識的需求,并結合他們的實際需求進行科普寫作和健康教育。至今已發表了很多深受讀者歡迎的飲食營養科普文章,編寫了很多科普書籍;也經常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給大眾做健康知識講座。
1996年,唐大寒開始編寫他第一本科普書籍《糖尿病飲食治療》(現名為:《糖尿病飲食營養治療120》),他與周智廣教授合編,差不多兩年時間才完稿。但是書籍編寫好以后,出版又遇到難題,很多出版社都不愿意承擔風險,要求付風險保證金,并以需要修改為名退稿。唐大寒信以為真,每次都回去仔細修改,但是修改都是手寫的方式,修改了六七遍。直到2002年,遇到了人民軍醫出版社的社長,社長對糖尿病比較關注,同意出版。終于經歷了6年時間之久,這本書出版了。后來才又相繼編寫其他的書籍,已經完稿的《糖尿病營養師》科普書籍也即將與讀者見面。
唐大寒為社會各界人士做健康知識講座時,不斷更新知識,經常變換課件,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群講不同內容的健康營養課程,一年的講座多達30場。唐大寒認為:只有營養知識慢慢普及,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才會發生良性改變,直至影響整個社會。
唐大寒一直堅持不懈地為社會做健康科普教育工作。他的目標是——將健康教育進行到底!
后記
唐大寒教授想通過雜志對廣大的糖尿病病友說:“對于糖尿病病人而言,飲食控制非常重要,可以說:失去飲食控制的任何治療,都將以失敗告終。只有好的膳食,沒有絕對好的食品。均衡飲食,適可而止,這才是飲食的真諦。而且,一定要注意病人的個體差異。”
專家簡介
唐大寒,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教授、 高級藥膳食療師;湖南省科普作家,兼任湖南營養師協會會長、湖南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藥膳食療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公共營養師)考評員、《東方食療與藥膳》雜志編委、常務理事、《糖尿病新世界》雜志顧問等。
先后從事臨床醫療、教學工作41年。發表科研教、學論文36篇,醫學科普文章300余篇。主編《醫學大辭海——臨床營養學分冊》、《糖尿病飲食營養治療120》、《食用油與健康》及參編《新編實用臨床營養學》、《內分泌學》、《實用社區護理》等專著12部。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3項。
專業特點:擅長臨床危重病人營養支持、常見疾病飲食營養治療及社區居民健康教育,營養師培訓等;對糖尿病、慢性腎病飲食營養治療有較專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