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8歲)。閱讀大量中外文學名著。習作《老鹽工袁大爺》在《工商導報》上發表。
1955年(19歲),由初農部升高農部。11月因思想進步、成績優良,被批準加入共青團。并任學生會宣傳干事、書刊評介小組組長、墻報《蜜原》主編。習作《在列車上》在《西南文藝》上發表。
1959年(23歲)回農村后,遭到冷嘲,產生“一種牛勁”:“不能向命運低頭,不能在人生的艱難中沉淪。”并堅定人生志向:“直面人生,開拓未來”。先后應聘擔任民校教師、農業中學教師。同時從事業余寫作。8月,根據棉田治蟲中的生活感受,動筆寫短篇小說《秀云和支書》,經三易其稿,10月定稿。
1960年(24歲)1月,《秀云和支書》在《峨眉》第1期上發表。4月,農中停辦,回大隊任保管員。
1962年(26歲)中秋節,與曾任大隊團支部書記、村小教師的知識青年張月英,經兩年多戀愛后結婚。新房設在保管室隔出的半間瓦屋內。
i963年(27歲)年初,任生產隊會計。6月,完成短篇小說《井臺上》,在《四川文學》第11期上發表。
1972年(36歲),貫徹整頓方針,各行各業恢復正常工作,文學期刊得以復刊,重新喚起創作熱情,列出七個短篇小說的創作計劃。10月,進入《種子》的寫作。11月中旬,重新構思、改寫、改名《青春》。年底再次改寫,改名《李秀滿》。
1973年(37歲)年初,改定《李秀滿》,在《四川文藝》第8期發表。4月,創作短篇小說《早行人》,在《四川文藝》第7期上登載。為避免同名,經責任編輯建議,署名改為周克芹。6月20日至7月30日,到《四川文藝》編輯部脫產創作,由省文聯發給誤工補貼。本年2月,幺女周雪蓮出生。
1974年(38歲)上半年,經艱苦寫作、修改,完成中篇小說《棉鄉戰鼓》,在《四川文藝》第5、6期合刊上發表。
1975年(39歲)10月,調任公社不脫產農技員,由區公所發給生活補貼,每天4角錢。本月初,創作短篇小說《希望》。中旬,由《四川文藝》編輯部借調到劍閣縣化林大隊采訪,寫作報告文學《銀花朵朵》,在《四川文藝》第12期上發表。年底,在年前初步醞釀的基礎上草擬暫名為《天府之國》的長篇小說創作計劃。準備用連續性的三部曲,描寫解放前后至1970年前后芙蓉鎮到彩云嶺的風云變幻,反映川中農村、鄉鎮的時代變遷。
1976年(40歲)1月,《希望》在《四川文藝》第1期上發表。9月,調任不脫產的區種籽員,每月由區公所發生活補貼30元。本年斷斷續續構思《天府之國》第一部《嶺上人家》。
1977年(41歲)上半年,繼續構思《嶺上人家》。11月,應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藝編室之約,編輯短篇小說集。補寫《災后》、《青春一號》,改定年前已有初稿的《石家兄妹》。11月上句,參加省文聯溫江創作座談會,聽沙汀、艾蕪、馬識途講話及李累的報告,觸動很大,產生了創作一部現實題材中長篇小說的沖動。11月22日晚,幾經思想矛盾,毅然將草擬的《嶺上人家》寫作提綱擱置一邊,轉入曾反復醞釀過一部現實題材作品的構思,篇名暫定《許茂家里的女兒們》。23日凌晨,繼續構思,改名《許茂和他的女兒們》。23日至27日,連續幾個晚上上設計人物,草擬人物小傳。
1978年(42歲)春節后,隨區委工作組住楊家公社金星大隊,分工管農業生產。白天同干部、社員商量安排大春備耕,晚上投/k\"許茂”的寫作。4月下旬,寫完第1章。重看一遍后,認為很不滿意。7月,工作組回區委休整,精心研讀《悲慘世界》、《家》等名著,借鑒藝術結構。10月,重新進入“許茂”寫作,完成第1章《霧茫茫》。11月,在區委關懷下,轉為國家干部編制,擔任縣文化館創作輔導員。本月,短篇小說集《石家兄妹》出版。收集有《李秀滿》《希望》《青春一號》《早行人》《石家兄妹》《井臺上》《災后》共計七篇,其中《青春一號》《災后》又由《四川文藝》發表。
1979年(43歲)1月12日,經區委批準入黨。3月,調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為便于生活和創作,仍在區委工作,任區委委員。3月至9月,在楊家公社金星大隊蹲點。白天工作,晚上繼續“許茂”的寫作。2月26日晚寫完最后一章。在“許茂”寫作過程中,應約創作短篇小說《兩妯娌》,在《四川文學》第9期上發表。本年初“許茂”開始由內江地區文學季刊《沱江文藝》連載,年底出版的《紅豆》復刊第2期全文刊載。年底,創作短篇小說《在艱難的日子里》。
1980年(44歲)年初,創作短篇小說《勿忘草》、《落選》,分別在《四川文學》第4期、第5期上發表。改定短篇小說《甘家的甘大爺》、《采采》,前者在《山花》第11期上刊載。3月著手創作“許茂”續篇,但因應邀參與改編電影文學劇本流產。4月,《文藝報》發表周揚、沙汀關于‘許茂”。的通信及殷白的評論文章《題材選擇作家》,評介“許茂”。5月,“許茂”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6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始連播。之后,有的戲劇,電視部門相繼改編為戲劇、電視劇陸續上演、上映。年底,創作短篇小說《風為媒》。
1981年(45歲)年初,創作短篇小說《山月不知心里事》。在《四川文學》第8期上發表。3月下旬,《勿忘草》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秋,與肖穆合作編劇、李俊執導、“八一”廠攝制的電影“許茂”,和王炎編導、“北影”攝制的電影“許茂”,同時在全國各地上映。
1982年(46歲)3月下旬,《山月不知心里事》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赴北京參加授獎大會。11月下旬,“許茂”獲首屆茅盾文學獎。12月15日,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授獎大會,代表六位獲獎者作題為《深情地領受人民的鞭策》的發言。本年夏,創作短篇小說《邱家橋首戶》,在《青年作家》第7期上發表。創作短篇小說《餞行》,在《上海文學》第10期上發表。
1983年(47歲)夏,遷居省文聯宿舍。改定短篇小說《采采》,在《作家》第11期上發表。秋,重寫、改定中篇小說《桔香,桔香》。10月,《周克芹短篇小說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有:《災后》《青春一號》《兩妯娌》《勿忘草》《落選》《在艱難的日子里》《甘家的甘大爺》《采采》《風為媒》《山月不知心里事》《餞行》《邱家橋首戶》共12篇。
1984年(48歲)1月,《桔香,桔香》在覡代作家》第1期上發表。2、3月,創作中篇小說《五月春正濃》。在《青年作家》第5期上發表。4月,創作短篇小說《晚霞》,在《長安》,在《青年文學》第11期上刊載。本年秋,舉家遷省文聯宿舍。
1985年(49歲),創作短篇小說《斷代》,在《青年作家》第5期上發表。8月,被任命為省作協黨組成員。9月,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敘利亞、阿爾及利亞。途中游覽卡拉奇、巴黎。
1986年(50歲)年初,創作短篇小說《綠肥紅瘦》,在《青年作家》第4期上發表。4月,應省委宣傳部負責人之邀,采訪、寫作報告文學《一個中國農民的追求》,在5月27日《四川日報》上發表。10月,中短篇小說集《二丫和落魄秀才》《果園的主人》《采采》《五月春正濃》《晚霞》共5篇。本年開始醞釀長篇小說《鄉下強人》。
1987年(51歲)年初,系列散文陸續發表。5月,為日本川口孝夫先生編譯的《中國現代農村短篇小說選》作序。該書選有周克芹作品《山月不知心里事》《晚霞》《綠肥紅瘦》。秋,創作短篇小說《上行車,下行車》,在《文匯月刊》第12期上發表。本年著手創作《鄉下強人》,篇名改為《饑餓平原》。
1988年(52歲春),創作短篇小說“難忘今宵”~組四篇:《人生一站》《難忘今宵》《雨中的愉悅》《虛驚》,在《文匯月刊》第9期上發表。秋,創作《果園的主人》續篇《浪漫的代價》。本年繼續寫作《饑餓平原》。
1989年(53歲)1月,《浪漫的代價》經責任編輯改名為《秋之惑》,在《小說》第1期上發表。10月底,創作短篇小說《寫意》《筆筒的故事》。本年斷斷續續寫作《饑餓平原》。
1990年(54歲)1月,《寫意》《筆筒的故事》在《現代作家》第1期上發表。《果園的主人》與《秋之惑》合并為長篇小說《秋之惑》,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月,出任《現代作家》主編。3月,被任命為省作協黨組副書記。4月20日,主持召開《現代作家》編委會,討論刊物改版大計。5月,派副主編率編輯人員赴重慶征求辦刊意見。6月,率編輯部全體人員赴簡陽聽取讀者對辦好刊物的意見。6月28日,經省作協主席馬識途提議為省作協常務副主席。7月中旬,因肝區不適、病容顯著,入院檢查、治療。7月21日,確診為晚期肝癌。8月5日凌晨,不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