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陽
理想是要帶領團隊將「丁家宜」打造成為可以與外資相抗衡的民族品牌。除了將研發、製造放在大陸,致力於提升產品的品質外,莊文陽亦避開在一線城市日化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佈局擁有大陸8億人口的鄉鎮市場,「如果鄉鎮市場這條路走順了,丁家宜的民族品牌就有康莊大道可以走。」
與早期往往投身代工製造業相比,目前不少企業在開拓大陸內需市場時,不僅重視塑造自有品牌實力,亦將關注點投向品牌背后的價值意義,以期實現自己主張的商業理想。將企業未來賦予「理想化」的臺商老闆,亦不在少數,而他們的理想所在,往往成為品牌在同業中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
在日本日化市場,排名前四位的基本是本土品牌,但在大陸市場,行業領頭品牌幾乎被外資包辦,消費者趨向于選擇外資品牌的原因,則是因為不少本土產品品質有欠缺。
這令從臺灣到大陸創辦「丁家宜」品牌的莊文陽十分不解:「大陸市場這麼大,沒有理由沒民族品牌。」而他的理想則是要帶領團隊將「丁家宜」打造成為可以與外資相抗衡的民族品牌。除了將研發、製造放在大陸,致力於提升產品的品質外,莊文陽亦避開在一線城市日化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佈局擁有大陸8億人口的鄉鎮市場,「如果鄉鎮市場這條路走順了,丁家宜的民族品牌就有康莊大道可以走。」
目前丁家宜女士潔面產品平均每分鐘便可賣出33.5支,1995年成立后前十年每年幾乎成倍數增長,2008年的營業額接近10億元人民幣,折合新臺幣50億左右。莊文陽的「民族品牌理想」雛形漸成。
許智勝的理想則是打造凸顯臺灣價值的日化品牌。「大陸市場沒有以臺灣品牌為訴求點的化妝品,臺灣化妝品廠家,還沒有人去突出臺灣品牌價值。」他分析說,臺灣的軟實力、明星在大陸很有市場,康鈺將結合臺灣優勢切入市場空白點。其未來品牌策略就是凸現臺灣價值,做屬於臺灣品牌的化妝品。
性格偏向理想化的許智勝,接受沒有自有通路時想統一零售價格卻失敗的教訓后,調整經銷方向,與郵購公司麥考林、統一超商等合作鋪設產品,直接掌握銷售末端,為打造具有臺灣價值的品牌鋪好通路。
而本身便具有濃厚文藝氣息的王俠軍創辦「琉園tittot」的初衷亦帶了不少其想傳承文化的理想色彩。「其實琉園一直都在想把曾經非主流的玻璃藝術延續下去,邀國人一同打開中國人的玻璃世界,這是我們認為很值得著力的地方。」
在新興的玻璃工藝產業中,秉承著這種理想,琉園一直尋求從文化特色上找到可以突破的立足點,將產品的工藝與美感提升為現代人可以欣賞的高度。2003年,琉園在臺北上市,目前已在全球開出100餘家的分店,其中大陸的門店數量超過半數。現在,王俠軍的「琉園tittot」品牌聲名遐邇,成為企業領軍人物「理想化」經營品牌的典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