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戰黃金商圈掘金頂級地段
「自地自建+合作共贏」,百店擴張計畫,突圍資金困局,路在何方?租金營收模式,單一交易平臺,管理怎樣升級?體量大增,「餅」被攤薄,無遠弗屆的「實體+虛擬」,藍圖如何繪製?
「不做第一,就會挨打!徐家匯是目前上海叁大IT商圈中最成熟的一個,也是大陸IT市場的一級戰區。拿下徐家匯,就是上海第一,自然就會在全大陸立於不敗之地!」針對「逆勢開店」的置疑,上海百腦匯電子資訊有限公司華東區總經理沉其祥(如圖)接受本刊專訪時,再次高調詮釋百腦匯一直堅守的No.1擴張戰略,語氣十分堅決。
2009年8月15日,百腦匯繼上海美羅店(徐匯一店)、浦東店(八百伴)之后,在徐家匯商圈再斥鉅資5.5億人民幣,打造面積達18000平方米的第叁家大型IT商場——徐匯二店。開業鑼鼓震天之時,正值金融風暴肆虐,周遭對手林立,百腦匯在頂級商圈的再次「落子」,不啻於落入IT流通界的一枚重磅炸彈。
「自地自建+合作共贏」,百店擴張計畫,突圍資金困局,路在何方?租金營收模式,單一交易平臺,管理怎樣升級?體量大增,「餅」被攤薄,無遠弗屆的「實體+虛擬」,藍圖如何繪製?
「1+N」模式破解資金難題
儘管隸屬于臺灣知名電腦製造商藍天電腦集團,但是歷經12年大陸一線IT通路的打拼,「百腦匯」這叁個字在大陸比藍天電腦叫得更響,更以其「樓地板面積」、「商家席位數」2項指標拔得頭籌,成為大陸IT商場的龍頭老大。
「當初公司是一個製造商,只是想把製造的部分透過通路這樣一個平臺,更快的進入大陸市場。」沉其祥說,儘管集團推出自有品牌產品的想法一直停留在探索和評估階段,但是一進入流通領域,百腦匯便搭上了大陸IT消費市場的成長快車,一路順風順水,「通路成了我們的利基事業」,目前百腦匯營收占整個藍天集團營收的比例,由之前的2:8變成了5:5,製造商正逐步變身通路商。
「我們在華東、華北、東北、華西以及華南五區成立獨立的營運中心,并展開始積極的拓點計畫,目前已有18家大型復合式IT商場。」沉其祥指出,百腦匯在考察了消費能力和IT市場份額的基礎上,鎖定目標城市,同時還要以「位於科技一條街或重要商圈」、「接駁軌道交通」、「臨近高校」等詳細指標卡位。尤為重要的是,對在地競爭對手的評估,「有些對手已經在地10年以上,如果我們評估后得出『5年內無法超越』的結果,就會暫時放棄這個城市。」
「一定要做到第一名,這樣你的管道才會強勢,掌控更多的話語權,也能吸引更多的知名品牌入駐,并與他們產生良好的互動行銷。目前我們大概有3/4的店已經做到了當地第一名,其他1/4 正在努力之中。」顯然,No.1哲學已經成為百腦匯擴張戰略的核心理念。
一級地段、第一名,平均2萬平米的單店面積,18家店中高達15家的自地自建,隨著大陸資產價格的不斷飆高,百腦匯也必須不斷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銀。
「最早的時候圈一個商場連1億都不用;現在蓋一個商場最起碼都要2億以上;而且都是採取土地競標的方式,有時會因為沒有合適的土地釋出或價格而不得不長期等待,像重慶我們就談了3年才進去。」儘管12年來的擴張使自有資產倍增,商業地產的綜合開發也可以「適時止血」,但面對持續巨額投入和擴張速度延宕,百腦匯還是決定采用「1+N」的模式(1為每個城市自地自建的旗艦店,N為在周邊以租賃、合作等方式快速展店的商場)打破資金瓶頸。
「我們希望能夠開100家店。其中25家是直營旗艦商場,爭取做到當地第一名,市占率達到80%;在每家旗艦商場輻射區再開設約3家商場,在大陸各省擴散開來百餘家店,構造大陸最具代表性的IT終端零售通路。」
服務創造雙贏
事實上,百腦匯12年的大陸市場耕耘,走出的正是一條「最具代表性的」IT終端成長之路。
「這12年里,我們是在提升與優化中發展的。」沉其祥指出,市場需求的不斷打磨,讓百腦匯自身的體系也經歷了由第一代店到第五代店的嬗變。
大陸的IT商場最早都是租金收入導向,沒有業種分區;百腦匯在第一代店就導入了業種分區的概念,把諸如戴爾、索尼、聯想,惠普及叁星等市占率最較高的品牌放在門口,在穩定黃金位置租金收入的同時,對提升企業形象和吸引人流都有很大助益。
而異業結合的復合式經營,成為百腦匯第二代店的顯著特徵,「比如廣州店在全大陸IT商場第一個引進了星巴克,還有一茶一坐、麵包店、巧克力店、SEVEN-ELEVEN便利店等,給專業商場賦予了購物中心的概念。」
走過了強化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具備了百腦匯DNA的第叁代店,位於IT零售主戰區的美羅店和徐匯店,則以更有主題化的經營特色,開啟了百腦匯第四代店時代。
據沉其祥介紹,第四代徐匯店規劃出3個主題專區:3F「潮人館」打造潮人文化,把握流行趨勢;4F「達人館」將成為新生代IT數碼達人一展身手、收集最新資訊的情報圣地;5F「文人館」引入了季風書店,營造知性的文化氛圍。
「我們在變,競爭對手也在跟進。前四代店的硬體提升和差異很容易被復製,所以我們的第五代店會在軟體上尋求突破。」沉其祥表示,踐行百腦匯「價廉又物美,服務百分百」的核心理念,第五代店將以服務為核心,以資訊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而資訊化和系統化的建構,關鍵在於后臺資料庫的累積和整合,百腦匯在這方面做了多種嘗試。比如為商服人員配置直接與后臺聯動的多功能筆記本,實現即時快速的現場管理;在為商家進行明碼標價的統一印製時,收集和輸入商品型號、特色說明、價格等訊息;試推統一收銀系統,掌控商家的營業狀況等。「整合這些訊息的目的,還是為消費者和商家更好的服務。」沉其祥說,資訊平臺建好之后,可以為消費者搜索特定型號的商品位置、價格,以內部評鑒之后的服務排序,為消費者推薦最合理的商品,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同時可利用資料庫的數據分析找出最熱銷商品,為商家做銷售指導,「單純賺取租金的管理是粗放的,百腦匯以服務為導向的目的是強化管理,放大綜效,打造品牌。」
「實體+虛擬」無遠弗屆
品牌的打造,不僅需要自身內部的強身健體,外部環境的縱橫捭闔也至關重要。
「徐匯新店開業以來,以盈利來講仍然是叫好不叫座。」沉其祥坦言,密集分佈的IT商場,已經使整體供給量超出了市場需求,「市場的餅并沒有增大太多 ,但是供給的量體增大了,變成大家來瓜分」。按人流量來分的話,各家商場的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競爭愈演愈烈,廝殺戰中落后者必定被淘汰。
「生存的關鍵還在於差異化。」沉其祥指出,徐匯店是全系列全方位的IT專業商場,強調主體性、全覆蓋,客程偏重於一般的白領階層跟學生族群;而美羅店則是走精品路線,比較偏重於筆記本,定位于知名品牌的中國旗艦店,瞄準的消費主體是高端的白領和金領階層。「兩店近在咫尺,希望能形成互補之勢。后續還要在不斷調整中厘清定位區隔。」
因應挑戰的同時,百腦匯更看重的是機遇。「2010年上海世博會千載難逢,從來沒有一個活動能夠維持184天,吸引1億的人流。我們思考的是,怎麼把這1億的人流導進來,把餅做大,在世界面前樹立百腦匯的品牌形象。」
據調查,當下大陸上網人數達3.38億,躍居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這也是一個具有長遠發展潛力的機會。」沉其祥說,百腦匯將全面推出B-C購物網站,實行多種網路推銷方式推廣廠商產品,并和一些已經很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網站探討合作,「希望再花5年時間,把虛擬商場也做到第一名,透過網路購物進行快速擴張和滲透,實現實體與虛擬的有效整合,早日達到無遠弗屆的IT購物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