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叁級城市啟動 人口老齡化提速
如何調整現階段不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結構,加大工人就業的穩定性,這將是當下HR和企業管理者急待思考與解決的實際問題。
現任104人力銀行(大陸)獵才總監
美國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 人力資源管理碩士
知名兩岸人力資源專家
著有天下文化出版《 兩岸工作大錢途 》
大陸2010年最熱門的話題一定是「缺工」。
以下是一個HR朋友傳給我的簡訊:Alex,下週我將出差4 天,要到6個二叁線城市去招工,我老闆說如果招不到工就不用回來了……「缺工」,其實不只是製造業,就連服務業也面臨一樣的挑戰。
隨著景氣的回暖,大陸缺工問題似乎越發嚴重,缺工區域也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的珠叁角蔓延至長叁角地區,工資不斷提高,卻仍舊招不到人。近期媒體也不斷報導企業缺工問題。目前在廣東省東莞市,99%的企業招工困難,廣州一些單位出現結構性缺工,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的普通工人和餐飲服務業。還有許多大型集團及科技大廠因「用工荒」,正考慮加快對大陸以外的投資規劃。
除了工資待遇低、勞動者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原因之外,根據觀察,只要鐵路開通的地區,若想要在此地設廠或招工就值得叁思了。因為,缺工若細分析其背后原因,其實跟 「經濟發展」與 「人口結構」 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經濟發展:內陸啟動發展
前不久,中國政府發佈的『一號檔』,要照顧叁農,以農民、農村、農業為發展經濟首要照顧的重點。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十二次以叁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該文件共分五大類27條。五大類為:
(一)、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二)、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準,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叁)、加快改善農村民生,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
(四)、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五)、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這也是繼『開發大西北』與『家電下鄉』政策以來,又一路線明確的宏觀調控政策。這個方向不但要鼓勵內陸富起來,更要協助占大陸人口八成以上的農民富起來,以保證大陸經濟的永續成長。
隨著先前四萬億投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基礎設施領域。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既包括經濟基礎設施也包括社會基礎設施。整體而言,無論速度快慢、幅度多寡,二叁線及西部內陸城市必將快速的發展與成長,簡單的說:鐵路開通的地區就別想招到工了。內陸開始發展,沿海地區招工肯定是難上加難!
人口結構:老齡化加速
大陸受『一胎化』早期政策的影響,生育率下降。可是,也反應出未來人口老化的問題。據介紹,根據聯合國最新界定的老齡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7%以上即為老齡社會。大陸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并將在2020至2025年會顯現出經濟開始由盛而衰的轉化情形。最明顯的是『少子化』問題發酵的結果,產生嚴重缺工,影響大陸的整體生產力,導致產業倒退的危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大陸人口將產生以下的變化: 0 ~ 14歲人口的比重將持續的下降,反觀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將迅速上升。
一般而言,最具生產力的年齡是指:15 ~ 59歲。目前歐洲與亞洲生產力的人口比例都有約為60% ,但在未來的20年將會不斷的下滑。亞洲的問題更為嚴重,高齡人口將由現在的9%大幅增長到24%。印度將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將只有非洲不會面臨人口短缺的問題,并且其生產力的人口比例將持續上升,從53% 到 62%! 非洲或許就是下一個世界製造基地。
大陸邁入老齡化社會,生育率降低,人口結構老化,這一趨勢也許無法在現階段立即改變,甚至在今后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內,我們都將經歷這一事實。從企業自身出發,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調整現階段不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結構,加大工人就業的穩定性,這將是HR和企業管理者急待思考與解決的實際問題。
國際資源、人口分佈不均,科技水平及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導致世界各地生產規模與消費能力的差異,充分反映於物價和工資的高低等情況。然而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與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們不難想象,缺工將不會只是2010年的問題,更明確的說應該是未來將持續存在并且一年比一年更加嚴重。
許多企業的解決方案就是西進,但我認為 「西移」 應該只是階段性的措施,根本之道還是要思考未來的趨勢將商業戰略與人力資源策略相結合。唯有有效運用人力資源、一方面增加生產、擴大供應國際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同時思考進行升級與轉型,如此才能在有持續穩定訂單的當下也能兼顧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