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大環境裡,困死在馬廄裡的千里馬(中小企業)不計其數。企業發展、壯大離不開資金支持,問題是,很多對資金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欲獲得投資者青睞,談何容易!
一間投產歷史尚短,還在連年虧損的外國公司,竟然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資,更吸引到知名投資者作長線投資。究竟是神話還是事實?有什麼個中奧秘?
系出名門千里馬
南戈壁於加拿大註冊成立,為蒙古2009年首9個月煤炭出口銷量計最大的煤炭生產商之一。其業務重點為在蒙古南戈壁省開採、開發及勘探。主要煤產品包括①生產鋼鐵用的煉焦煤;②以發電或鍋爐燃燒等產生電力及熱力為目的之動力煤;③優質動力煤。終端客戶全部都在大陸。南戈壁全資擁有蒙古叁大煤炭項目的許可證,包括一個在產礦場和兩個開發中項目,以及18個礦產勘探許可證。母公司加拿大註冊公司艾芬豪(Ivanhoe Mines Ltd.)於南戈壁上市后持有約65%權益。艾芬豪於多倫多、紐約及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約65億美元。而身為全球最大礦務公司之一力拓(Rio Tinto)亦持有艾芬豪19.7%權益,力拓并與艾芬豪合作發展位於蒙古的全球最大銅金發展項目Oyu Tolgoi。南戈壁可謂「系出名門」。
到香港上市便利策略投資與合作
雖然南戈壁早在2003年已於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作第一上市,但由於其大陸及蒙古同業大多已於香港上市,包括①世界最大煤炭公司之一、大陸最大煤炭生產商國有企業中國神華能源;②大陸第二大煤炭國有企業中國中煤能源;③兗州煤業等,已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煤炭群聚。所以在香港作第二上市會便利煤炭集團間的策略性投資與合作,亦有利南戈壁聚焦於亞洲及大陸市場開拓。南戈壁將運用集資所得的30.6億港元(約3.9億美元)資金來加強其蒙古煤礦場的產能、配套運輸基建和生產設備,與及勘探工作。
礦務公司方便之門
南戈壁於香港主板上市時,雖然已開展採礦勘探業務,但營運歷史尚短,於2008年4月才開始商業投產,所以直至上市時仍未有任何凈利潤,并連年錄得經營性現金流出,2007及2008年度分別約1701萬及6359萬美元。於上市前的2009年9月底,累計虧損更累積至2.52億美元,虧損主要源於勘探評估開支,行政開支及財務開支,其中近7096萬美元乃發行認股權証及信貸內涵衍生工具之公平值改變所致。根據招股書,2009年度持續性業務經營虧損及集團凈虧損估計為不超過分別5300萬及1.11億美元。
雖然南戈壁上市時的預期市值超越40億港元(約5.1億美元)之門檻,但最近一個會計年度(2008年度)的收益只有313萬美元,低於香港主板上市「市值或收益測試」法要求的5億港元。但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條例早已深明礦務公司之大量前期資金投入及長投資經營回報期的特性,於是明確為礦務公司打開方便之門,只要礦務公司能夠①證明擁有勘探及開採權的明確地區內,蘊藏著可供經濟地開採的天然資源,而該資源有專家的意見證實;②估計達至生產階段所需的資本;③估計達至賺取收益階段所需的時間及營運資金,并讓香港交易所確信礦務公司的董事及管理層在開礦或勘探方面擁有至少叁年令人滿意的經驗,則該礦務公司可獲豁免嚴格遵守上市測試要求,并得以順利上市,但該礦務公司的上市文件必須披露此等經驗的詳情。南戈壁憑著預期煤年產量800萬噸,其累計虧損將於2010年內轉虧為盈,并符合以上其他要求,於是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
縱使南戈壁財務狀況如此,只要如實披露,不單無阻在香港上市進程,更吸引大陸國有主權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的垂青。於南戈壁在香港上市前約兩個月,中投以5億美元,投資於南戈壁30年期可換股債券。條款包括當南戈壁在香港上市達12個月后,中投可以全面行使可換股權,從而可換取占南戈壁26.6%的權益,權益之重比屆時所有公眾投資者合共持有之25.3%權益更重。
伯樂活躍於香港資本市場
南戈壁在香港落實上市時,再獲基礎投資者,包括①中投②新加坡財政部全資擁有的國有控股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 Holdings)再次投資於其股票上,投資金額均為5000萬美元。此案例不單讓香港資本市場再度發揮企業與投資者間重要橋樑之角色,亦彰顯如千里馬般深具潛力的企業可在香港資本市場找到伯樂,一躍而上開展光輝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