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寶榮: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并榮獲“中國食神”稱號。陸寶榮年幼時住在“莫有財廚房”樓上,耳濡目染愛上廚師這一行。上世紀70年代入行,在“同泰祥菜館”學廚。同泰祥是上海本幫菜“四大金剛”之一,特色是本幫糟醉。陸寶榮潛心鉆研廚藝,融會貫通,出神入化。在同泰祥由于地塊批租歇業后,在乍浦路、黃河路美食街許多餐館及上海一些會所主廚政,也到外地和外國各餐館工作過。及至壯年,猶“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日日下廚不輟,在繼承、發展本幫菜,尋找“正在消失的上海美食”事業中,臻于化境,每周在《星尚傳媒·人氣美食》中教菜,凡嘗過他作品的主持人、營養師及熱心觀眾都嘆為至味。他的醉蟹配方,至今還在知名食品店、蟹味館應用,并遠銷東南亞。
初識“阿寶”
百年上海菜,曾有本幫“四大金剛”:德興館是“干貨”,即以發制、烹制干貨為特色,招牌菜是蝦籽大烏參;老飯店是“禽類”,即以家禽的烹飪為特色,招牌菜是“八寶鴨”;老正興是“河鮮、湖鮮”,即以烹制淡水魚、蝦、蟹、鱉為特色,招牌菜是“油爆蝦”;同泰祥是“糟醉”,即以許多上海人視為炎夏必吃的糟、醉菜為特色,招牌菜是“糟雞”。上世紀90年代,我還在報社工作,被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借到麒麟閣美食總匯,任副總經理,分管公關和菜肴設計、宴會策劃。當時的行政總廚陸寶榮,早先是黃浦區二飲公司同泰祥酒樓的廚師。陸寶榮中學畢業時“文革”已結束,沒有“上山下鄉”,十七歲就被分配到同泰祥酒樓,從此開始了“鍋碗瓢勺交響樂”的精彩人生。
陸寶榮從廚的啟蒙教育,則比十七歲當學徒早得多。那時,他家住在“莫有財廚房”(揚州飯店前身)的樓上?!澳先堋奔茨懈?、莫有財、莫有源,給幼年的陸寶榮以耳濡目染的熏陶。放學回家先到廚房幫忙,大師傅的一招一式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常常在那里同大廚們共進晚餐,不經意間也聽到許多訣竅,“偷”到不少“關子”。加之中學的政治老師、班主任譚義存老師一直教導他:“不管今后做什么,總要學一門手藝。”小寶榮心里常想,要學手藝,就要學最好的廚藝,讓人們開開心心吃我做的菜。
1980年,陸寶榮被公司派到黃山干休所廚房工作,曾經接待過江澤民、朱基等市領導。后來,又被公司派到文匯報、解放日報、華東電力局的食堂工作。1983年,同泰祥所在的地方批租、動遷,陸寶榮離開國企,先后在黃河路100號、乍浦路100號、竹林大酒店、不夜城大酒店、書藝餐廳等社會飯店、私企當廚師,一直到1994年,在麒麟閣和我做同事。
“天廚星”轉世
陸寶榮大約是“天廚星”轉世,在廚藝上非常有靈性和悟性。我曾見他在五個一字排開的灶上操作:不慌不忙地往五口鍋里投下主、副料及調料,不失時機地各炒幾下,到最后一鍋的調料下鍋,第一口鍋里的菜已經可以出鍋裝盤。他學的是本幫,拿手菜是糟、醉,但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川、揚、京、廣的菜都能拿上、放下,做蟹宴也是“一級棒”!上海一家著名南貨店的醉蟹是他的配方。每年“九雌十雄”時節,“成隆行蟹王府”至今還在用他的配方做醉蟹,銷往東南亞各國及港、澳、臺地區。家常小炒更是隨便做做,皆是好菜。什么絲瓜溜扁尖、大頭菜炒肉絲、蘿卜絲汆鯽魚湯、瓜姜炒銀魚等“小菜”,吃得顧客咂嘴稱贊。一只牛蛙到他手中,可以與咸菜或咸肉同蒸,也可與京蔥同烹。有一次飯后同他談起,臺灣女作家三毛到了撒哈拉大酒店,用母親寄來的粉絲和絞肉,油炒了做“螞蟻上樹”。誰知第二天,他就做了一盤“螞蟻上樹”給我吃。不過,那螞蟻可不是絞肉,而是可食用的螞蟻。還有一次,古巴駐華大使、商務參贊、駐滬總領事等客人到餐廳用餐,一行人還有警車開道。陸寶榮不慌不忙拿出一盤分別滾了黑芝麻、白芝麻的薯片油炸了給他們吃,取名“鴛鴦土豆”。翻譯不知怎么告訴貴客,而古巴大胡子們紛紛拿了薯片就吃,還喝了不少啤酒。陸寶榮告訴翻譯,這叫“巴巴弗利達”,是古巴人最好的下酒菜。還有一道裝在玻璃器皿里在微波爐里烹成的菜肴,一揭蓋子一股蔥香。古巴大使不敢下箸,不知是什么東西,陸寶榮告訴他:“這是從你們國家引進的牛蛙呀,斬塊(皮也不用剝)后,下面墊了厚厚一層京蔥,加了調料之后,微波爐轉幾分鐘就可以吃了?!边€有一款菜,是將番茄一切四,挖去部分瓤,加入調好味的牛肉糜,用黃油煎了,翻炒而成??腿藗兣R走,一再和我們握手,還和陸寶榮擁抱致謝。
有一次我告訴他,書上看到“少帥(張學良)府家宴”(在天津的)曾有一道“獨蒜燉干貝”,不知怎么做的,想嘗嘗。中午言猶在耳,晚上他就做好,讓我品嘗。那是將不能分瓣的獨蒜,放了去腥、洗凈的干貝,用高湯隔水燉幾小時而成,干貝可以不吃,大蒜卻好吃得不得了。后來,這道菜賣得很火,人稱“反客為主(大蒜由配料升為主料)的經典”。
之后他又先后在鮮味館、老米蛇島、夏浦大酒店等處主廚政,還曾去柬埔寨工作。后來又在石家莊、南京、大連、無錫等地工作,還到外高橋保稅區“川南府”及蘇州金雞湖的“湖西九號蟹王府”任總廚,專做蟹宴。
制作“化石級美食”
去年秋天,在上海西區一家菜館見到陸寶榮時,他在做“化石級美食”——糟缽頭、糟煎、糟香雞圈肉、糟鵪鶉。進去一嘗,確實像我當年吃過的一樣。最近,他又到海福瑞大酒店當副總經理兼行政總廚,并在《人氣美食·快樂廚房》教人做菜,主持人稱他“阿寶大廚”。有一次在“良軒”吃飯,剩下的八寶辣醬,阿寶叫廚房里“小阿弟”加點排骨湯和豆腐,做一個“辣醬湯”。舀一勺進嘴,真是太好吃了!阿寶聽了我的連連喝彩后感慨良多:“經過二十多年磨練,曾品味過成功的豐碩的果實;因為探索冒險,也體驗過觸礁的震蕩與凄涼,但這一切都錘煉了我作為一位行政總廚的所具備的成熟與膽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