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新興行業里,沒有足夠的用戶基礎,沒有明晰的商業模式,哪些創業者能把握浪潮的走勢,最終沖到最高峰?
雖然在多年的創業歷程里尚無大成,王興依然是國內對互聯網新趨勢把握最準的創業者之一。在2010年3月悄然推出了最新的創業項目美團網后,他很快發現冒出來的類似網站就達上百個。這種情形在之前他創立社交網站校內、微博網站飯否時,都曾遭遇過,雖然他也是國外模式的跟隨者。
王興絕對不孤獨。這種一擁而上的局面,在中國市場上,幾乎每一種新趨勢剛剛興起時都會上演。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社交網站、微博、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無不如此,移動互聯網也正呈現出這種勢頭,新趨勢給了創業者更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也有殘酷的競爭。
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涌在2004年回國后,計劃把自己在美國時經常使用的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復制過來。2005年3月網站上線時,本以為自己是市場首入者的他發現,當時已經有幾家網站在做同樣的事情,而且新浪和eBay都正在進入這個領域,幾個月后,相似的網站多達千家以上,58同城也是其中一個。
這是中國創業者目前必須面對的一種“陷阱”,即便你“第一個”進入市場,也很難成為市場上的“惟一”。趕集網的模仿對象Craigslist所處環境則大不相同,這家成立于1995年的公司頭5年內一直沒有收入,看不到商業利益,也沒有跟進的模仿者與之爭搶用戶。
在一個新興行業里,很多人都能看到同樣的機會,但往往低估了風險——沒有足夠的用戶基礎,沒有明晰的商業模式,面對競爭異常殘酷的市場環境,創業者該如何生存下來,找到自己的未來之路?如同很多沖浪的弄潮兒,誰能把握浪潮的走勢,真正沖到最高峰?
這是創業者必須回答的現實問題。
一切從用戶需要出發
很多人回顧歷史時,會將當年三大門戶的存活歸因于幸運,因為它們都在泡沫破滅之前上市拿到一筆“救命錢”。但資金絕非唯一的決定因素,很多手握現金或豐富資源的公司,并不能在競爭中勝出。門戶大戰中,FM365攜聯想和美國在線兩大巨頭的合資優勢,高調橫空出世,但潰敗也很迅速;TOM同樣有雄厚的背景,但依然退出競爭。
奇虎360董事長兼CEO周鴻認為:“有錢并不一定是好事,有資金支持和成功經驗的創業者往往站在云端,看所謂的技術趨勢,沒有更靠近用戶,不是根據用戶需要去做,反而想教育用戶,這就是最大的問題。另外,有了錢也容易不專注,什么都想做。”這也是他親身獲得的教訓,奇虎360創立之初就拿到了大筆投資,卻在發展中走了彎路。
每一次新興產業的崛起過程中,都有各路玩家進場,而在最近幾十年的技術產業發展史上,風險投資機構更為這種趨勢推波助瀾,泡沫讓很多人失去了理性和冷靜,忘記了做企業最根本的基礎——產品和用戶。如果你的產品沒有獲得足夠用戶的認可,一切喧囂都是在為最后的悲劇寫下伏筆。
楊浩涌最初推出趕集網時,就有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分站,還有包括交友、票務在內的8個信息類別。但面臨包括大型網站在內的競爭對手時,他發現無論從人才還是資金等各方面都無法抗衡。楊浩涌明白,人們之所以喜歡Craigslist,是因為他們想找某類信息時,其提供的信息足夠多且有效。他隨之把有限的人力放在人氣最旺的三個信息類別上:租房、二手、交友,同時只把精力集中在北京,深耕細作之后逐漸取得優勢。
當一家企業真正能提供有用的服務,直到用戶離不開時,價值自然呈現。不僅對互聯網企業如此,其他領域亦然。章瑞平在2005年創立一嗨租車時,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建立直營租車體系,主要以加盟方式構建起網絡,但在強大的IT系統支持下,為客戶提供了良好的服務體驗。客戶的認可也為他帶來了投資,啟明創投合伙人童士豪就是因為多次體驗其服務,瞄上了一嗨租車。
為了生存靈活應變
有錢可能不是好事,但對于任何一家創業企業來說,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持續的現金流,再美好的設想、再燦爛的前景,都會因為供血不足而無法最終看到。
易車網創立于2000年互聯網泡沫泛起之際,僅僅做了幾個月就遭遇到泡沫破滅,最初的投資人、創業團隊之間產生了分歧,創始人之一李斌則決定堅持下去,為了節省成本,帶著僅剩下的幾個同事搬到了居民樓里,還因回購股份欠下了幾百萬元的債務。
怎樣生存下去?李斌暫時放棄了汽車行業門戶的想法,瞄準了大客戶,為汽車廠商做軟件及營銷服務,維持現金流,比如曾給中華轎車開發了全國經銷商管理軟件,“這給我們重新崛起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幸運的是,汽車行業從2001年~2002年進入井噴期,互聯網也逐漸度過了寒冬。
但此后的發展,易車仍然在不斷地為了生存地更好而靈活改變策略。“我們的歷史,就是一部隨著競爭環境的變化不斷變化的歷史。”在實現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后,李斌將易車網重新定位于門戶,重點面向個人用戶,并打造出了包括電視、廣播、雜志等在內的行業媒體平臺。
生存是很多創業者面臨的第一道關口,即便是第一波互聯網浪潮里那些最熱門的公司都是如此。為了獲取收入生存下去,創業者必須審時度勢,不能固守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成不變。騰訊和網易在遭遇困難時,創始人甚至一度尋求出售公司,而三大門戶此后憑借電信增值服務迎來了盈利的曙光,而后才各自發展出自己的核心業務。同時期出來的一大批網站,像億唐、找到啦等,也曾大把燒錢,一時風光無限,最終卻銷聲匿跡。
商業模式四段論
如今已是中國第一大互聯網企業的騰訊,當初也是模仿而生,只是眾多模仿者之一。但最終QQ成為中國用戶最喜歡的即時通訊工具,即便擁有強大背景的MSN和飛信加入競爭,也沒能撼動其地位。當然,騰訊最初并沒有找到商業模式,茫然四顧之際差一點賣掉,但所幸馬化騰最終堅持下來,如今的年營收超過百億。
很多互聯網新趨勢在剛剛出現時,都看不清有效的商業模式,比如現在非常火爆的微博,而最被看好的移動互聯網也還沒有出現一家能有大規模收入的企業。周鴻認為,“在互聯網最有機會的往往一開始都看不清怎么賺錢。”如果你幸運,可以拿到投資人的錢支撐;如果沒人投資,也可以靈活應變,度過難關。但最終,創業者必須要構建出自己的商業模式。
對于如何構建商業模式,周鴻將之分解為四段:第一段是產品模式,你的產品一定要解決用戶遇到的問題,這是創業成功的開始;第二段是用戶模式,你要想明白你瞄準的客戶群,不要一上來就說中國互聯網有4億用戶,手機有7億用戶,要聚焦;第三段是市場模式,在市場中怎么定位,怎么推廣、營銷。前面三段都解決了,最后才是收入模式,這是商業模式的金字塔尖,而用戶是整個收入模式的基礎,沒有吸引用戶的好產品,沒有足夠的用戶黏性,一切都沒戲。“有很多VC和創業者,根本沒經過前三個階段,上來就談收入模式,純屬忽悠。”
奇虎360如今專注在互聯網安全領域,以免費模式顛覆了原有的行業規則,引來很多質疑的聲音。而周鴻表示:“當你構造自己的商業模式時,一定不要把收入模式放在第一位,創業頭兩年沒有想清楚收入模式也沒關系,但你要堅定自己做的事確實對用戶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