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的婆婆眼不花耳不聾,除了有點輕微的老年癡呆,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一個目不識丁,更不懂得何謂保健知識的她究竟有什么長壽之道呢?
婆婆年輕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趕著牲畜推磨壓碾,天亮時就為一大家子準備好吃的。太陽出來了她就要一邊照料孩子,一邊飼喂豬、羊、雞、鵝,從來手腳不得閑。晚上孩子們睡著了,她就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縫補衣裳。婆婆常說,年輕時沒覺得辛苦,孩子們都聽話,大的帶著小的不知不覺孩子們就長大了。婆婆六十歲以前從沒吃過一片藥,沒打過一支針。她幽默地說:沒時間生病,我如果生病了,誰照顧這一大家子呀?
我和丈夫結婚時,婆婆已經六十四歲了,那時查出患有輕微的高血壓。醫生建議她要長期堅持吃降壓藥,婆婆有些不情愿,后來在我和他兒子的勸說下還是服藥了。
六十四歲的她已是擁有了多房媳婦的婆婆了。婆媳之間發生一些小的摩擦、小的口角是常有的事,可婆婆從來不把那些小口角往心里去,風雨過后她就像什么事情沒發生一樣,照樣與媳婦們打招呼,照樣每天樂呵呵的忙碌她的活計。每每當看到這一切,我打心眼里佩服老太太的寬容大量。
1983年公公去世,婆婆十分悲哀,但是悲哀歸悲哀,她手里的活計仍舊沒有扔下,還是不聲不響的做飯給一大家子吃。也許正是這種方式排解了她內心的苦悶。
婆婆一生粗茶淡飯,素多葷少,而且吃的蔬菜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純\"綠色蔬菜\"。婆婆始終保持早睡早起,而且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窗戶,一年四季天天不落,冬天也要少開一會兒。她不懂得空氣對流,她說:排排咱一夜喘的臭氣。現在,她依舊每天做好了早飯,就拿起掃把、抹布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凈凈。家里家外的活計干完了,就戴上老花鏡坐在窗前認真地剪窗花,婆婆剪窗花是無師自通,看見什么剪什么,凡是她生活中熟悉的貓啊,狗啊,花啊,草啊都能剪得出來。她剪窗花一不為參展,二不為賣錢,純是自娛自樂,偶爾鄰里來討要,她會毫不吝嗇的送給人家,送人的時候明顯看得出她臉上掛著自豪的微笑。
婆婆目不識丁,不懂養生保健經,可她的這種生活方式恰恰符合了:勤勞肯干,豁達開朗,怡情養性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