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海南相繼出現“可以生吃的豬肉”,雖然價格比普通豬肉貴了一倍,但購買者依然非常踴躍,廠家負責人更是在現場大秀“茹毛飲血”,并聲稱味道絲毫不遜色三文魚。
對于現場市民對“可以生吃的豬肉”產生的濃厚興趣,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源于對令人難以放心的“黑心豬肉”的恐懼,那么,這種號稱無污染的豬肉真的可以安全的“茹毛飲血”嗎?
喝酸奶長大的豬?
據廠家負責人介紹,這種能生吃的豬平時只吃玉米、麥麩,關鍵的是飼料和飲用水都加入了一種類似酸奶的乳酸菌,能分解農藥殘留。他還強調,這種方法喂養出來的豬體內不含抗生素,部分氨基酸的含量甚至比普通方法喂養出來的高出3到5倍,因此可以放心生吃。
對此,營養專家表示,從消化吸收方面來講,哪怕它吃的是高級營養品或是用人奶喂養的“人奶豬”,它還是豬,肉還是豬肉,還是生肉。生肉質量再好,都可能有寄生蟲和細菌。就像人,我們吃的一定比動物衛生,但不能保證不受細菌侵害,不生病。沒有經過高溫煮熟,是不能吃的,這是最基本的常識,而殺死細菌需要最低84℃。
吳昌梅說,吃煮熟的豬肉,再喝點酸奶,遠比生吃喝酸奶長大的豬肉更健康、實惠。
只要是肉都別生吃
“口感跟三文魚一樣肥嫩,但比三文魚更甜,更有韌性。”提到生吃,一般人很容易想到三文魚,但沒有一個營養專家會建議你生吃肉類。
由于我國居民熟食的飲食習慣的長期積累,人體已經習慣了熟肉的方式,熟肉才能被人體吸收,如果是生的就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另外我們吃食物不光是為了維持生命,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享受食物的美味,脂肪在加熱的過程中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才能產生香味,不加熱就不能產生香味。
也許很多人會說,西餐都不講究全熟,日本人吃三文魚更是干脆生吃,人家不是照樣吃得挺好?這就是飲食習慣的問題,也有體質的差異。中國人習慣吃熟的,如果是生肉,鮮血淋漓,讓人望而卻步,心里先產生了恐懼,還談什么享受美食呢?
吳昌梅介紹,以三文魚為例,雖然口感好,但魚類等水產品從捕捉到食入口中,這個過程中會受到多種渠道的污染,生活在自然界的魚類等水產品本身多少都帶有細菌病毒,有的還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即使有芥末殺菌的說法,但芥末也未必能將細菌全部殺死,生吃極易惹病上身。因此營養專家們都建議,為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或不良反應現象的發生,烹調魚類時,一定要燒熟煮透,在蒸煮過程中,魚體中心溫度要達到70℃以上,這樣才能殺死魚體中的病菌。
另外,從營養學角度看,在烹調過程中,魚類的蛋白質和水發生了水解反應,最終分解成氨基酸和短肽,若能使魚類的蛋白質盡可能多地水解,就能提高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
有些素食也不能生吃
一般人都認為蔬菜、水果、堅果等素食生吃更能保全營養,但并不是所有的“素食”都可以生吃的。
◆西紅柿:西紅柿生吃還是熟吃營養成分的高低沒有可比性,如果有牙齦出血等癥狀的人,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補充維生素C,生吃更好。但如果想抗衰老,就應該煮熟了吃,因為西紅柿里含有的抗衰老因子茄紅素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只有炒熟后才能將營養發揮到最好。總的來說熟的營養價值更高一些。
◆雞蛋:蛋的污染有從禽類本身帶出的污染,也可能來自蛋在存放、運輸過程中的污染,所以蛋內通常是帶菌的。侵入蛋內的細菌開始繁殖,使蛋內容物腐蝕、變質。這種變質的程度,一般不易從蛋殼外覺察出來。若真吃了這些腐蝕變質的蛋,或不新鮮的蛋,則很容易感染細菌,引起食物中毒。
◆豆類:豆類含有蛋白酶抑制劑,能抑制多種蛋白酶對食物蛋白質的分解作用,使蛋白質不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影響蛋白質吸收。如果長期生食,就會引起蛋白質營養不良癥,表現為皮膚粗糙、彈性差,毛發稀疏、變色,表皮產生有色斑點等癥狀。有人喜歡生豆腐拌醬吃,是十分不可取的。
◆花生:花生含脂肪較多,人體對其消化吸收緩慢,大量生吃可引起消化不良。另外,花生在泥土里生長,常被寄生蟲卵污染,生吃容易引起寄生蟲病。因此,花生不宜生吃,最好是煮熟后食用。
◆胡蘿卜:胡蘿卜中的維生素A是一種脂溶性物質,而且耐高溫,生吃很難被人體吸收,不能發揮營養作用。因此,在食用胡蘿卜時,用油略炒或與肉同時紅燒,才可更好地被人體吸收。
◆白糖:有人吃食品時,喜歡蘸些生白糖,其實這種吃法對健康不利。因為白糖在生產、包裝、運輸、貯存過程中,很容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顏色變黃的白糖,會引起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在吃白糖時只要加熱到70℃并超過3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