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有關“網絡自殺群體”的消息讓世人震驚:一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因悲觀厭世在網上相約自殺,生命真的已經是無可留戀嗎,讓我們看看這位老人是怎樣走出人生陰霾的吧——
沒有明天的日子,顯然毫無幸福可言,可能還是最糟糕的日子。
我曾在日本碰到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他告訴我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每年新年的第一天,他都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寫新的一年里自己的人生計劃,每一年都是洋洋灑灑十幾張紙,所以他每一年都活得很充實。
過了不久,朋友打電話告訴我,這位老先生的女兒死了。他中年得女,視女兒為掌上明珠,女兒是他生活的全部。他的女兒是用自殺的方式走的,誰都想像得出他的生活頃刻倒塌的情景,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在為他擔心。
來年的春天,他再一次訪問中國,和他見面時所有的人都小心翼翼,怕說到死呀活呀兒子呀女兒呀這一類的詞,怕觸痛他還沒愈合的傷口。但我們無論從哪一方面都看不出他是遭受過沉重打擊的老人。
最后還是他自己揭開了傷疤。他見我們都不說話,就拿出了他新年的第一天寫的人生計劃。他說他在今年要完成十件大事,第一件就是要走出女兒死亡帶來的陰影;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一個始終無法回答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有著豐富多彩明天的年輕人,卻看不到幸福的明天;而明天行將灰暗的老人,卻依然在計劃著自己多彩的明天!于是就有了我和這位老先生的一段對話:
你為什么要這樣規劃自己的人生?
要使自己的一生都活得有意義,就要不斷地給自己提出新的目標,這是不分年齡的。女兒的死更使我明白,人生是否幸福也是要經營的,要經營就要有目標和計劃。失敗和挫折只是人生經營中的暫時現象,跨過去前面就又是一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