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媒體分析師詹姆士·麥奎維(James McQuivey)最近表示,Hulu用戶在線觀看流行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不僅使網站流量上升,而且使得電視臺AE、HGTV、Nickelodeon、Oxygen和truTV收視率增加。電視內容的受寵指數和視頻網站的強大影響力可見一斑,而以往專家們對視頻網站蠶食電視領地、兩者關系勢不兩立的論調也由此不攻自破。
回頭看國內眾多視頻網站,無論“正規軍”還是“野戰排”都紛紛開始增進與內容提供商的關系。一夕之間,“葫蘆”模式儼然成為有點追求的網站吸引廣告主與受眾的招牌菜色。更遑論Btchina被封殺、電驢前途叵測,以及未來的三網融合……都讓實力派視頻網站的正版道路看起來錢景廣闊。
“葫蘆”兇猛的同時,Youtube的發展模式在國內陷入低迷。有業內人士提出要“專注”,兩者擇其一才能成功。但筆者卻覺得未必,“騎墻”發展可能是更符合當前國情的現實選擇。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人家葫蘆種得好,未見得我們直接“拿來”就能成功。且先不說體制問題,僅就高昂的服務器帶寬成本與10倍速增長的版權內容價格,比起美國葫蘆的先天優勢,中國同行們只有艷羨的份兒——沒有燒錢的資本,這個游戲根本玩不起。
Hulu式發展非財大氣粗不能久長,而根植草根的Youtube模式,在國內復雜的商業環境下,其屬性大抵也是“兔子尾巴”。4年前Youtube被Google以10億美元價格收購,至今仍未盈利。雖然如今視頻業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但紛繁蕪雜、不受廣告主待見仍是Youtube們在中國的現實待遇。
不過,Hulu式精品內容受歡迎,并不意味Youtube草根就失去存在價值。Hulu式專業視頻、長視頻固然能夠形成獨立的商業模式,而Youtube式精華內容的聚合更容易出現獨家資源。比對日漸成熟的小說閱讀網站,其模式值得參考:簽約少數人創作的精品內容,形成稀缺資源,讓受眾付費收看。故此,Hulu+Youtube不失為一種針對當下形勢有益的變通方式。
互聯網上不缺少內容,缺少的是有價值有營養的東西,稀缺的優質資源到什么時候都會有需求,“物以稀為貴”毋庸置疑。基于此,視頻網站聚合各類優質資源、整合內容的功能有必要受到更多重視。
當前的視頻網站、視頻頻道做得更多的還只是機械的內容搬運工作。編輯、整合的能力相較傳統媒體差距較大,僅是提供網友發布觀感的平臺作為新媒體“互動”的噱頭,“技術含量”不高。
網絡的影響力在于改變人們的行為、生活方式,在于提供社會變化的無限可能。而相比歐美及日韓流行文化,中國的文化商品往往并未附帶太多的生活方式,附加值較低。隨著中國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加大、三網融合下可預期的內容產業崛起,更多盈利模式、賺錢通道會敞開懷抱,相信類似近期湖南衛視與淘寶網的合作在視頻網站上也會留下更多想象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