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大師?他們用什么來證明自己配得上“大師”頭銜?“大師”的一般標準是什么?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比同時代的人活得長,就稱呼他為大師,也不能因為他和更有名的人打過架,混了個臉熟就給他“大師”稱號。大師不同于常人之處,一定在于他們干了常人望塵莫及的事。比如,我們說季羨林是大師,因為只有他掌握“吐火羅文”這種幾乎滅絕了的語言;我們說愛因斯坦是大師,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我們說牛頓是大師,因為他提出了萬有引力學說。大師的理論并非人人都能懂,能懂的也許只有幾個人,但這幾個人就可以認定愛因斯坦是“大師”;大師的作品不可能成為普及讀物,能讀懂《存在與虛無》的,注定寥寥無幾。但他們能想出來,能寫出來,他們的智力和毅力非常人所及——這是大師的必備條件。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梁實秋,在臺灣已被當做文壇大師來供奉。我想,如果他真算得上“大師”的話,應該得益于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單靠他的教授身份,他早期的文學評論、和左聯(lián)論戰(zhàn)的短文、主編的若干英漢辭典以及后來的雅舍雜文,充其量算個著名知識分子、著名作家,卻不足以支撐“大師”兩個字。這部耗費了梁實秋將近四十年精力的巨著,洋洋數(shù)百萬言,非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上攵瑳]有《莎士比亞全集》,作為文壇干將的梁實秋何其單薄,而有了莎士比亞,梁實秋又是何等豐盈!
2,梁實秋在清華讀書的時候,讀過《哈姆雷特》、《朱利阿斯·西撤》等幾個戲,巢堃林教授教他讀魁勒·考赤的《莎士比亞歷史劇本事》;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梁實秋上過哈佛大學吉退之教授的課,讀了《馬克白》與《亨利四世上篇》,同時看過幾部莎氏劇。在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之前,梁實秋對莎翁的認知僅限于此。與莎翁結(jié)下終生緣分,有點偶然因素。1930年底,胡適開始任職于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即美國庚款委員會)的翻譯委員會,他一向熱心于翻譯事業(yè),現(xiàn)在有了基金會支持,他就想成規(guī)模地介紹一批外國優(yōu)秀作品到中國來,而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胡適共找了五個人:聞一多、徐志摩、陳西瀅、葉公超和梁實秋,計劃五至十年完成,經(jīng)費五萬元。梁實秋對此很感興趣,一方面出于對胡適的個人崇拜,一方面出于對莎士比亞的濃厚興趣。他立刻就動手翻譯,擬一年交稿兩部。這得到了胡適的肯定。工作開始后不久,聞一多、徐志摩等因為俗務太多,尚未動筆就退了出來,梁實秋便趕鴨子上架,一個人把全部任務承擔起來。在抗戰(zhàn)開始時梁實秋完成了八部作品,四部悲劇四部喜劇,抗戰(zhàn)期間又完成了一部歷史劇。胡適對梁實秋的翻譯工作一直非常關心。到臺灣后,有一次,他赴美國開會,臨行前還帶了梁實秋剛譯完的《亨利四世》,說:“我要看看你的譯本能不能讓我一口氣讀下去?!焙m最講究文字清楚明白,因此說了這句話。胡適還對梁實秋說,等全集譯成之時他要舉行一個盛大的慶祝酒會??上?,全集譯成之時,胡適已經(jīng)去世了。 梁實秋對此事念念不忘,提起來就傷情滿懷。
3,梁實秋說,“領導我、鼓勵我、支持我,使我能于斷斷續(xù)續(xù)三十年間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者,有三個人:胡先生、我的父親、我的妻子?!笨箲?zhàn)八年期間,梁實秋幾乎中斷了莎翁劇作的翻譯,抗戰(zhàn)勝利后他回到北京師范大學任教。課余之暇,又把荒廢多年的莎翁劇作翻譯工作重新揀起來。這時父親已滿70歲。有一天,老態(tài)龍鐘的父親拄著拐杖走進梁實秋的書房,問莎劇譯成多少,梁實秋很慚愧這八年交了白卷,父親勉勵他說:“無論如何要譯完它?!币痪湓?,說得梁實秋心頭發(fā)熱,眼含熱淚。不久,父親過世,梁實秋說:“我就是為了他這一句話,下了決心必不負他的期望?!?/p>
除了父親的囑托,溫柔賢惠的妻子也一直在背后默默地給他支撐。妻子程季淑本是個文化女性,但她一直相夫教子,為梁實秋搭建了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存環(huán)境,使他能毫無負擔地專注于事業(yè)。1966年夏天,梁實秋決定退休,完成翻譯莎士比亞的剩余工作。在這期間,妻子經(jīng)常詢問梁實秋一天譯了多少字,當梁實秋告訴她譯了3000多字時,她就一聲不響地翹起她的大拇指。她雖然不看梁實秋的譯稿,但很愿意知道梁實秋譯的是些什么,時常問這問那,所以莎士比亞的幾部名劇故事程季淑都相當熟悉。有時候,梁實秋伏案太久,程季淑就過來喊他:“起來!起來!陪我到院里走走?!绷簩嵡镏榔拮舆@是要讓自己休息,于是兩人相偕出門賞玩院子里的草木。梁實秋回憶說:“我翻譯莎氏,沒有什么報酬可言,窮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間也很少得到鼓勵,漫漫長途中陪伴我體貼我的只有季淑一人?!?/p>
1967年,由梁實秋一個人獨立翻譯的莎士比亞37種劇本全部出齊。這個奇跡極大地震撼了臺灣文化界。8月6日,臺灣的“中國文藝協(xié)會”、“中國青年寫作協(xié)會”、“臺灣省婦女寫作協(xié)會”、“中國語文學會”等團體聯(lián)合發(fā)起,在臺北舉行了300多人參加的盛大慶祝會,向為中國文化建設事業(yè)建立功勛的梁實秋致敬。當天的《中華日報》報道說梁實秋是“三喜臨門”:“一喜,37本莎翁戲劇出版了;二喜,梁實秋和他的老伴結(jié)婚40周年;三喜,他的愛女梁文薔帶著丈夫邱士耀和兩個寶寶由美國回來看公公?!?三喜臨門固然使梁實秋高興,最使梁實秋感動的另有兩件事——一是謝冰瑩女士在慶祝會中致詞,大聲說:“莎氏全集的翻譯之完成,應該一半歸功于梁夫人!”一是世界畫刊的社長張自英在梁實秋書房中看見了程季淑的照片,便要求取去制版刊在他的畫報上,并加說明:“這是梁夫人程季淑女士——在四十二年前──年輕時的玉照,大家認為梁先生的成就,一半應該歸功于他的夫人?!边@二位異口同聲說出了一個妻子對于她的丈夫之重要。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信然。
此后,梁實秋沒有松勁,又用一年的時間譯完了莎士比亞的三部詩集。至此,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40冊算是名副其實地完成了。 前后耗時37年!
4,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看似偶然,其實也是一種必然。他早就在文章發(fā)表意見,反對毫無選擇地將外國的作品介紹過來,尤其反對將西方三四流的作品翻譯過來,而極力主張譯介一流的作品。莎士比亞的作品,在他心中顯然是一流的。梁實秋看來,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寫人性的,非由一時一事而成,因此具有長久的魅力?!?莎士比亞全集是)一部超越時代與空間的偉大著作,淵博精深,洋溢著人性的呼吸。”“莎士比亞之永久性是來自他的對于人性的忠實的描寫。人性是永久的,普遍的。”這符合梁實秋一貫的價值標準。事實證明,梁實秋的判斷的確是正確的。
在翻譯的過程中,梁實秋注重信、達、雅。莎士比亞在西方一度被當做“色情作家”,有人說他“是最富于性的描述的英文偉大作家。他毫不費力的,很自然的,每個汗毛孔里都淌著性?!绷簩嵡镎J為莎士比亞描寫性,只是以褻語來調(diào)節(jié)氣氛而已。“莎氏劇中淫穢之詞,絕大部分是假藉文字游戲,尤其是所謂雙關語?!比粽f莎士比亞作品最富色情,似亦未必。“十四行詩第一百二十九首是著名的一首,以性欲為主題,表現(xiàn)詩人對于性交之強烈的厭惡?!绷簩嵡镎J為朱生豪譯《莎士比亞全集》把這些部分幾乎完全刪去,非常可惜。莎氏原作猥褻處,仍宜保留,以存其真。
但在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以后,梁實秋卻感覺到一種會當凌絕頂?shù)氖洹S幸淮?,他的外孫君邁考Macbeth(《麥克白斯》,莎劇之一種)得D不及格,梁實秋回信說:“沒關系,根本沒有用,曾經(jīng)誤我半生?!?/p>
責任編輯 卓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