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小時候,不太懂它的意思,我只是覺得好玩,就歪歪扭扭錄于小本子上。偶爾翻看,飛蛾振翅撲燈、螞蟻列隊而行,那景象躍然眼前,有一人,不在乎他是誰,掃地時輕手輕腳,桌上的燈早已小心翼翼用紗罩住。對這兩句詩特別的喜歡,不為別的,只為想象中那幾分童趣和質樸。
稍微大點了,我才依稀曉得,那短短兩句詩十四個字,透著人們對小生靈的珍愛和呵護。依時下流行的說法,那體現了一種尊重——人類對其他動物生命的最起碼的尊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充滿了禪意、智慧和人心向善,簡單樸素的真理讓人不得不為之感喟。
今天,歐洲諸國提倡動物福利,大抵與此相類。屈指算來,與我泱泱大國相比還是相差了若干年。我們完全可以驕傲地說,洋人是學習我們的。我們一點都不會覺得汗顏和臉紅。事實就是如此,卻忘了有些東西我們是學習國外的。
前不久,一朋友到山東某地考察生豬屠宰場,歸來時頗有一番感慨。那些行將就死的豬王國的子民們,享受的人文環境較之以往和諧得多,溫情得多,不用直面捋著胳膊,敞開胸懷,口銜鋼刀的屠戶們。它們吃飽喝足,打著哈欠和飽嗝,耳邊聽著歡快的輕音樂或者鋼琴曲,搖著尾巴,哼哼唧唧,一派溫馨的生活氣息,根本想象不到引頸赴死的慘烈。卻不知溫情的背后,死亡正漸漸逼近——它們享受的可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比起原始的屠宰方式,雖然殊途同歸,可是悲劇色彩卻淡了許多,這也許就是動物福利吧。據說,在歐洲,早就這樣了。
對動物的“謀殺”方式漸趨人性化,或多或少帶有點螻蟻情懷,雖然一個是殺生,一個是放生。私下想來,一字之差看似失之毫厘,命運謬以千里,豬八戒的后裔們不能與螻蟻和飛蛾相比,但總歸是進步多了。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蕓蕓眾生,花鳥魚蟲和獐狼虎豹們都有享受生命的權利。我們的地球正因有了它們,才顯得豐富多彩,生機勃勃。且不論中外之別,倘若我們人類的福利思想僅限于動物,甚至只是豬羊的屠宰事業,恐遠遠不夠。君不見,很多本來很普通平常的物種,一不小心哪天就成了稀有品種,黃土沙塵天上來,荒漠化正一步步向我們逼近……我們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做,無所不能,無所不敢,貪欲直接導致物種消亡、沙漠蠶食、環境惡化,速度之快讓人膽戰心驚,早就到了重新審視人類社會發展的時候了。發展讓我們得到了炫目的經濟高速增長,可與此同時,禽流感,SARS,口蹄疫,海嘯,滑坡,塌陷,沙塵暴……等等諸如此類的奇病怪癥和自然災害接踵而來,所有這一切始作俑者是誰?——還不是我們人類自己?
有時候,我們人類表面上溫情脈脈,呼吁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可骨子里卻不一定這樣想,偶爾流露出殺豬宰羊時那點殘存的“善良”。 沒有人會想,假如地球上只有我們人類自己,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決非無病呻吟和杞人憂天。我們人類掠奪開發時義無反顧,狂捕濫伐時爭先恐后,有幾人肯捫心自問,幡然悔悟呢?沒有,只好在不知不覺中,恭候大自然對我們人類的懲罰和報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該僅僅是口號。我們生活的世界,應是一幅豐富多彩、色彩明麗的自然畫卷,有螻蟻、飛蛾,有一切自然的生命。這,需要我們去悉心呵護。不是么?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
否則,終有一天,現有的這點螻蟻情懷也會成為歷史遺存,后人們怕只有在古人的詩句里想象,卻再也尋覓不到我們當年的童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