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車市連月飄紅的銷售數字令全球驚嘆。是哪些因素在支撐中國車市的火爆呢?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中國車市今年的火爆源于多重利好刺激。首先,中國車市具有剛性需求。這類需求的持續增加,使得汽車行業發展一直處于上升景氣通道。其次,汽車購買力與居民消費信心企穩。取消養路費、小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諸多舉措,都促進了汽車消費的加速,激發了潛在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最后,二三級市場的啟動不僅推動了當前的汽車消費,更為中國車市未來的長期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華麗的增長數字背后,中國的汽車業正在整體發生著變化,我們用四個關鍵詞來描繪汽車業在今年的發展圖譜。
井噴
今年是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名副其實的產銷量井噴之年。因為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汽車歷史上。都沒有像中國這樣,一年有7個月突破月銷量歷史最高紀錄,更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一年汽車產銷量增長400多萬輛,汽車內需一年增加450多萬輛。
兼并重組
今年年初,當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提出將按照“四大四小”格局進行兼并重組后,中國現有的汽車企業集團已經開始躍躍欲試。無論是廣汽重組長豐,還是長安集團與中航汽車合并,政府的力量都起了最重要作用。
新能源車
新能源汽車無疑是今年汽車市場的最熱門名詞,今年3月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要實現“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的具體規劃目標。不過,業內觀察人士指出,盡管調子很高,規劃很好,但由于研發技術成本高昂和看不到現實市場需求。“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地方廠商大多只是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
自主品牌
今年,在國家出臺1.6L及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之后,由于1.6L及以下車型以自主品牌為主,因此其占比的提升相應提升了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然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表示,雖然在轎車方面自主品牌大概能夠達到30%的市場份額,但是集中在中低檔產品,自主品牌主要差距在中高檔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