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萬輛、增長40%、全球第一大市場……頂著一大堆光環的2009年中國車市即將成為歷史,壓力給了接踵而至的2010年。2010年的中國車市,還會延續2009年的光榮嗎?在未來車市的發展道路上,相信中國車市即將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
2009年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中國宏觀經濟探底回升、進入復蘇初期的大環境。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基礎設施投資和貨幣工業量快速增長,都為汽車工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和信貸保障。盡管2009年車市出乎意料的好,但是對2010年國內汽車市場的預測分析卻比較困難,現將一些看法分析如下。
不確定因素增加
盡管在世界范圍內金融危機影響下,一些國家經濟和汽車行業出現開始回升跡象,但總體金融危機風暴仍然沒有退出,對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還在,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內外部環境還十分嚴峻,不確定的影響因素增加。
2009年,受政策刺激,實際消費和名義消費同步上揚。2010年這種局面將有所不同,名義增幅將持續增加,但實際增幅卻有輕微回落,其核心原因是:
(1)2010年,很多消費刺激政策、收入刺激政策將會延續,同時很多政策將進一步擴大,為保證政策性刺激效應的延續提供了基礎。這些政策包括汽車政策、家電下鄉政策、績效工資改革、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展開、經濟適用房建設的大規模上馬、轉移支付力度和補貼加大以及其他民生工程的開展。
(2)支撐消費快速回升的另一個核心因素就是中國各階層的收入水平都處于“收入-消費臺階效應”的臨界點。從全國整體水平來看,人均GDP超過3000美金意味著消費結構將全面進入工業化消費時代。消費升級將快速展開。
(3)2010年的A股市場有流動性變化的判斷,還有調結構政策帶來新的刺激和動力。預計滬指主要運行區間為2700-4000點,在結構上會體現一個溢價。貨幣政策在2010年可能會面臨一個波動,但只有全球的政策協調性退出才能獲得一個比較完美的結果。
(4)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將帶動下游消費類產業的增長。2009年中國房地產銷售出現井噴,這將直接導致大致4-6個月后裝修、家具等行業的大幅度增長,從而為這些消費的增長奠定基礎。
如果考慮中國目前的人口結構、文化轉變等長期因素,未來消費增長的局面是可以期待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會福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網的缺失,短期內中國消費難以出現大幅度提升。2010年物價的因素將使實際消費增速出現下滑。
此外,刺激政策的持續或進一步放大很可能帶來短期的快速回升和經濟的過熱,但卻可能使政策主導性反彈壓制市場復蘇力量的培育,未來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的內在矛盾越來越激化,結構惡化、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宏觀經濟在中期的不可持續,甚至出現在中期的“第二次探底”。
面臨新的挑戰
2010年國內汽車行業和汽車市場,不會因為2009年形勢大好而一帆風順,仍然會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所以拉動內需發展經濟,對促進汽車消費意義仍然十分重大。目前出臺的促進汽車消費的重大政策,如1.6L及以下車型減免25%購置稅政策,以及汽車下鄉、以舊換新政策仍會繼續執行,以確保2010年國內車市繼續活躍。當然,也不排除出臺新的拉動汽車需求的相關政策。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對世界性的汽車大集團及其行業產生了歷史性的沖擊和影響,盡管經濟回升有所緩和,車市也有所回升。但正在形成的汽車行業破產風險,并沒有完全解除。汽車行業重組、兼并、大調整也依然會不斷發生,一定會對世界范圍內的汽車行業和車市產生重大影響。
從世界經濟范圍看,金融危機并未到底,2010年可變因素、未知因素仍然難以預料,汽車行業的緩和也可能是企穩的開始,也可能形成新的暫短的過渡期,復雜的市場競爭仍然有可能將車市帶入新的噩夢中。因此,對國內的車市也并不是絕對的樂觀,風險和挑戰依然存在。
事實上,2009年國內汽車行業在參與這場兼并重組的大戲中已有重大進展(廣汽重組長豐;長安汽車重組哈飛、昌河),從而拉開了中國汽車行業極具震撼力的新一輪重組整合大幕。國家汽車產業政策十分明確,在未來的時期內,將現在的130余家整車制造企業兼并重組為10-12家,目標明確大勢所趨。2010年汽車行業,要在目前做大的基礎上,開始考慮為做強做準備,其中兼并重組的趨勢將是必然的。
2010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范圍帶來的影響。以及能源戰略和環保戰略的調整,汽車產品結構必將發生一系列的大調整:
(1)乘用車或轎車與商用車市場的調整,轎車市場增長比例相對放慢,SUV、越野車、多功能車、跨界車、MPV車或中小客車,市場增長比例會加快;
(2)三廂車與兩廂車調整,兩廂車增長會快于三廂車增長;自動擋車與手動擋車調整,自動擋車增長會快于手動擋增長;多功能型車增長會快于單一型車增長;
(3)個性化車型、時尚化車型、運動型車型會越來越熱,可能性大于70%,13億人口多層次的消費結構,會大大推動這一調整變化;
(4)國內外、合資企業、自主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將會對經濟型車、小排量車下足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之功夫,因此2010年將會形成經濟型車前所未有的市場競爭。
仍有市場基礎
權威人士認為,2009年是中國汽車消費的真正意義上的元年!而且絕大多數人認為。國內車市仍然是處于普及階段和快速增長時期。從各方面的市場調查預測分析,也能說明這一點。因此,活躍的車市在2010年繼續延續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有著重要的市場基礎的。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2010年將成為中國人“二次購車”的元年,增長將持續,只是消費更趨多元化和更分散。中國GDP增長大概在8%-10%之間,而汽車行業增速將在15%左右。汽車以及相關行業的投放比2009年增長70%。
由于2009年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國內車市呈現了一個變化,即集中交易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消費環境進一步推動這種趨勢的發展。以往傳統的一線大城市正在呈現趨于飽和的狀態。現在二三線城市,汽車銷售市場快于一線大城市。三四線城市地區市場表現得更為活躍,增長比例要快于一二線城市。中國擁有374個縣級市,1642個縣,38290個鄉鎮,已經成為國內汽車消費最大的潛力和最大的增長點。
按經濟學原理,汽車屬于價格、收入彈性最大的商品。如果在美國,汽車是必需品,沒有汽車寸步難行。而中國則不然,汽車普及率很低,千人保有量只有40多輛,甚至低于某些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正處在持續增長階段。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這個階段將會有幾十年時間,直到市場趨于飽和。所以在2009年。政策刺激固然是車市增長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
從2009年汽車銷售數據以及市場反應情況看,確實是市場需求過快增長典型特征。但是,金融危機將2008年的汽車消費勢能無情地壓制了,實際實現銷售936萬輛,同比增長率僅為6.7%,距應達到的目標差值為110多萬輛。進入2009年,隨著中國強有力的汽車消費政策的拉動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的轉好,本應在2008年發生的汽車消費延期到了2009年。如果扣除轉移消費勢能這個因素,2009年的1300萬輛的銷售量,增長率約為23%。從這個意義上講,2009年車市增長率是在合理的范圍內。
日本從車市啟動到飽和用了約30年時間,韓國用了20年時間;中國轎車真正進入家庭是在2000年,如果完成汽車普及用10年至15年的話,則還有5年的高速發展期。因此,預計2010年,即使排除政策因素。車市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