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山東重工集團產品展示會在省城濟南拉開大幕,琳瑯滿目的產品涵蓋了動力系統、重卡和汽車零部件等裝備制造領域,說是一次行業盛會也不為過。
肩負著振興發展山東裝備制造業重任的山東重工,終于借產品展示大會,讓旗下的眾多品牌來了一次集體亮相。12月7日,山東重工集團產品展示會在省城濟南高調拉開大幕,其展示的產品涵蓋了動力系統、重卡、工程機械和汽車零部件等裝備制造領域。
“山東重工的重組成立,標志著山東裝備制造業開始強勢崛起,3到5年后,我們將進入千億元級的全球重工集團俱樂部。”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譚旭光滿懷信心地說。
自全球金融風暴襲來時,讓眾多企業陷入困境,甚至連一些世界知名公司也避免不了破產倒閉的命運。然而,山東重工卻在09年的嚴冬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年營業收入超600億元,利潤50億元。這樣的發展業績讓業內人士感到驚訝。新組建的山東重工何以能逆勢突破?
山東重工的重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的順勢而為,既順應當前國家裝備制造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勢,又是濰柴、山工、陜汽三方企業發展內在迫切的需要。實際上,這是給包括濰柴在內的三家企業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在一個企業的發展道路上,這樣的機遇是不容錯過的。
譚旭光說:“濰柴能從10年前一個瀕臨破產、在業內無足輕重的內燃機生產工廠,發展為今天行業的領導者,靠的就是每一次發展的機遇都緊緊抓住了。從國企體制改革、香港上市,到并購湘火炬、回歸A股市場,11年來,經歷了所有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但現在想想,盡管改革過程中非常痛苦,但如果那個時候退縮了,也許濰柴會和很多國有企業一樣,錯過一個最佳的改革時機。”
在山東重工成立之初,就曾有報道指出,重組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整合”。目前,集團已經擁有百余家下屬企業,如何讓各種資源實現產業協同、做到“1+1>2”,對山東重工是一個嚴峻考驗。
“濰柴所經營的資產橫跨山東、上海、陜西、重慶、黑龍江、湖南等7個省份。作為一家從濰坊走出來的大企業集團,濰柴動力能夠成功以資本紐帶,實現國有控股跨區域、跨省重組,這其中的成功經驗應該是值得借鑒的,我想這也是推動山東重工以濰柴為核心組建的一個重要原因。”譚旭光認為,濰柴動力目前這種以資本為紐帶的國有控股跨區域、跨省經營模式的好處,在于各利益主體之間形成制衡的博弈,各司其職。
在完善市場布局方面,山東重工也有新動作。11月24日,濰柴控股集團與揚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加快濰柴集團揚州汽車零部件及船舶動力制造業生產基地的建設,盡快達到百億產業規模,實現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的迅速擴張。這被視為濰柴繼環渤海業務板塊、西部業務板塊、西南業務板塊之后,全力打造長三角業務板塊戰略的全面實施。總投資15億的國家商用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科技部批準,落戶山東重工旗下的濰柴動力。作為國內行業惟一一家動力總成工程拽術中心,它對山東重工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這次產品展示會上,人們看到了來自法國博杜安公司的一款艇用發動機產品。今年年初,濰柴成功并購了法國博杜安公司,這個具有一百多年品牌歷史的產品,一步填補了濰柴16升及以上大功率發動機生產研發技術空白,使公司的產品更加系列化,這也被視作集團邁出國際化的一小步。
但譚旭光對“走出去”,有著自己清醒的認識。他說,“此次國際金融危機顯然給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汽車企業,提供了一個進軍海外、尋求進一步發展壯大的良好時機。但是,看到機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風險。一個優秀的企業,絕不是靠一時沖動去經營,看不到自己短處的企業,遲早是會出問題的。我們還缺乏經營國際化企業的人才和隊伍,這是我們的弱項。”
不過,這個短板正在補長。前不久,山東重工赴美招聘人才,為集團注入了國際化的新鮮血液。招聘的47名高級人才中,不乏在500強企業中工作過的專家博士。他們之所以應聘,原因之一就是看重山東重工這塊牌子所蘊涵的獨特的產業鏈價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