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汽車業風聲水起,在年末制造商狂歡的隊伍里,一位汽車經銷商卻赫然在目——他就是龐大集團的當家人龐慶華。
印象申的龐慶華,曾一次性掏出600萬,購買了21輛新皇冠犒勞自己的“弟兄”們——業績優秀的店長和管理人員。為此,一汽豐田還特意首次將“皇冠管理團隊’牌匾送給了龐太集團。
“流通企業的精髓就是管理人,人管不好就出不來產品。”龐慶華表示,2009年龐大汽車銷售將突破310億,31萬輛汽車,凈利潤大概有10億,而他的“子弟兵”也將從18000增至20000人。
十年打造“冀東模式”
眾所周知,一些“人無我有”的銷售模式是龐大超越對手的殺手锏。比如介于直客與間客之間的消費信貸,龐慶華將之稱為“冀東模式”。
1995年,龐大集團的前身——冀東機電通過自有資金開展購車分期付款業務,當時首付比例為50%,貸款期限為一年,由于自有資金有限,因此這項業務時斷時續。1999年9月。龐大集團與中國銀行唐山分行達成合作,利用銀行資金為客戶購車提供貸款業務。
“冀東模式”的本質是由經銷商來控制購車用戶的貸款風險,由經銷商幫助用戶申請貸款、幫助用戶辦理選車上牌照手續、幫助銀行收繳貸款本息、為客戶全程擔保。在這種模式下,龐慶華要向中國銀行繳納大約5%的風險準備金。若貸款逾期,鑷行就會從準備金中扣款,龐大則同時督促客戶還款,若逾期到一定期限,車輛就被收回作為二手車拍賣。
十年來,“龐大集團”為24萬客戶辦理了消費信貸,金額高達300億元,風險為零。“至今我們沒有欠銀行一分錢。”龐慶華自豪地說。
通過這種方式,龐慶華把龐大的汽車消費信貸不良貸款率從2004年的0.13%下降至小于0.06%。他說,龐大的實力在逐漸變得強大,這增強了經銷商在與銀行合作中的話語權,2008年,龐大集團共銷售汽車23萬輛,稅后凈利潤6.4億元。
龐慶華并沒有停止腳步,還在不斷擴大合作對象,除與中國銀行合作以外,集團開始與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農商行合作。去年與北京市農商行合作的汽車消費信貸金額達14億元。另外,龐大集團還在“冀東模式”下與一汽財務、東風財務以及菲亞特金融,戴姆勒金融進行汽車消費信貸合作,以適應汽車金融公司的市場份額逐漸提高的趨勢。
與此同時,“冀東模式”的覆蓋范圍也在擴大。龐慶華將汽車消費信貸合作擴大至河北、內蒙古等北方8省市。
現在,成熟的“冀東模式”已經成為龐太集團超越對手的核心競爭力。
經銷商也要走出國門
“到今年年底,龐大集團旗下的4s店要達300家,銷售額計劃達到310億元。”龐慶華告訴記者。他還喜出望外地搬進了他在北京的新辦公室——位于亦莊的22層高的中冀斯巴魯大廈,開始了龐大集團的新征程。
其實,在北京也有很多發展迅速的經銷商集團,但由于僅僅局限于北京地區,發展速度明顯不及龐大集團。
據了解,去年龐大抓住機會收購了大量銷售網點,其中包括齊齊哈爾的一家廣汽本田4s店、呼和浩特的一家斯巴魯4s店、河南的一家豪華品牌4s店。年終銷售額達到241億元、利潤率2.8%,在行業已屬罕見。
“收購現有4s店比新建一家成本要低一些,在有些地方汽車廠家在當地已經不再批準建設新店,所以只能收購。”龐慶華說。
龐慶華認為,經銷商通過并購走集團化道路勢在必行,不是愿意與否的問題。做大做強以后,有很多話語權,和商家、廠商之間能夠有一個更和諧的對話平臺;而且集團最大的好處是防范風險,比如資金和人力可以隨著地區市場、車輛銷售冷熱進行調節;第三向銀行融資的成本也會比較低;另外形成集團,網點多了可以統計分銷,而買斷區域,做品牌、做品種、統一分銷都是集團化的道路。
為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龐大不斷擴張,先后到越南、蒙古投資設廠,到目前已投資3170萬美元,設立了4家境外汽車企業。
“我認為國家也要鼓勵經銷商集團兼并重組,走出國門。”作為中國經銷商的探索者,龐慶華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想法。
“上市”才能達成目標
“我最盼望的是能及早上市。”龐慶華說。據悉,龐大已于去年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上市申請材料,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早在2004年,龐慶華就透露集團想要上市的計劃。他坦言,當時自己對上市的問題一點也不懂,也從來沒有買過一只股票。甚至擔心上市后,龐大要受董事會制約,企業信息要披露,不太自在。但為了冀東物貿今后的發展,龐慶華決心一試。
時至今日,他對之早已了如指掌,也做了太多的準備,太久的等待。“現在回答這個問題有點過早。因為這事不取決于我們,所以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想做成一個現代企業,不上市達不到這個目標,也是本著快速發展,做強、做長的目標考慮。上市以后接受公眾監督,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我們可以更加謹慎,形象也會越來越好。”龐慶華說。
一旦上市,龐慶華要實施太多的擴張計劃,龐大也將迎來更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