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型領導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夏忠,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撲實大方,處事穩妥,不善張揚。記得去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曾希望采訪他,但因他當時正忙著準備大會提案而被委婉拒絕。這次全國兩會,正巧他又被記者堵個正著,因此再不好意思推托。
電價改革關乎民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提到了階梯電價、智能電網、擴大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等內容。由此又引發了業界的關注,在“十一五”最后一年,電力體制改革會出現突破還是繼續停滯等待更好的改革契機?這是記者的第一問。
夏忠表示:“電力價格改革是電力行業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推進電力價格改革,使得電力價格在反映電力供求關系的同時,更加充分地反映電力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從而更好地促進電力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電力發展方式的轉變。”他說,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形成的階梯式價格的銷售電價改革思路,對基本需求部分考慮大體保持原有的價格水平,對超過使用部分考慮累進加價。這樣做既有利于解決好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用電需求,又可以穩步推進改革,體現公平和效率相統一的原則。
轉方式須以人為本
如何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今年2月3日在全國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指出的: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使中國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的講話精神?如何落實好溫家寶總理把2010年定位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的一系列工作?記者想從夏忠的認識中找到相關答案。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大勢所趨,但要根據企業內部實際情況而定。從近幾年中電投發展來看,中電投的火電比例實際上沒有下降,水電的發展速度實質上還不足以達到轉變發展方式這樣一個結果,這跟我國倡導的低碳和減排的目標是不符的,從實際操作過程中,怎樣把我國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到實處才是當前應該考慮的。”夏忠的思考不無道理。
那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該先從哪里下手呢?
夏忠略加思索地說道:經歷過金融危機后的中國更加自信了,也使我們更加認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經濟從人均200美元達到了人均3 000美元的水平,我國成為世界矚目的工業大國。低勞動成本優勢逐漸消逝,人民幣逐步升值等多種因素使我國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顯得不適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升級、節能減排、提高經濟整體素質——成了必然選擇。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要的就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攻別人攻不下來的堡壘,這些都離不開人才。因此,作為政府要給予一系列扶植政策,鼓勵創新。作為企業應該從當前著手,長遠規劃,舍得投入,加強企業內部培訓,提高現有員工素質,建立起全員培訓體系,使全體員工都有不斷學習再造的機會。在企業中努力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風氣,營造一個自我激勵、奮勇爭先的氛圍,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的機制。
如果說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必然選擇,那么,安全生產就是這個選擇的前提與基石。與往年相比,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列為“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將安全生產與執政為民直接掛鉤、安全建設與民生建設直接掛鉤,也是在改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黨和政府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上,意義非凡,是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企業的必然要求,體現了包括企業員工在內的社會公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景。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