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是崇高偉大的事業,是需要全社會都來關心關注的光明事業。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企業擔當社會責任義不容辭,投身慈善事業責無旁貸。結合雙匯集團的發展,從企業責任與慈善事業發展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造財富,履行好企業第一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質是占有和整合資源,創造價值和財富,也就是實現收入,創造利潤和稅收。收入上不去,不能有效地實現利潤,創造財富,企業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更不可能為社會作出這樣那樣的貢獻。
雙匯集團是從漯河走向河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改革開放之前雙匯是一個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小型肉聯廠。改革開放20多年來,雙匯集團牢記發展是企業第一要務,不斷擴大規模、創造財富,不斷發展壯大,由一個不知名的小型肉聯廠發展成為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肉類供應商。八十年代中期,雙匯年銷售額不足1000萬元,90年代初達到1個億,2000年突破60億元,2003年突破100億元,2005年突破200億元,2007年突破300億元,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350億元,2009年400億元。
雙匯集團在金融危機和肉類行業危機沖擊下,企業以保增量、保增長、實現速度和效益共同發展為目標,加快投資上項目,調整結構上水平,創新機制增活力,加強管理保安全,憑借產業優勢、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資金優勢,在調整中實現新跨越,保證了企業又好又快發展,2010年預計銷售收入500億元。目前,雙匯年產肉類制品300萬噸。雙匯集團已經成為中國肉類行業改革發展一面旗幟、中國肉類行業領軍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01億元,上繳稅金80億元,發放工資60億元,職工發展到5萬人,帶動與雙匯主業配套的養殖、配送、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100多萬人就業。雙匯集團每天將使8000萬人從廚房中解脫出來,享受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多年來,雙匯集團緊緊圍繞加快發展這個第一責任,創造的財富和價值有目共睹,也為擔當其他社會責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勇于擔當,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
一個優秀的企業是一個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企業,是把自己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與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緊密相連,建立在共贏基礎上的。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用來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新的術語是“企業公民”。“企業公民”的理念在國際上特別是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充分認可并廣泛流行。具有公民意識的企業,不但要注重自身的經濟績效,還必須關心和努力提高企業行為對社會和環境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雙匯集團在追求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長期以來切實履行企業公民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2006-2010年累計捐款捐物5000多萬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近幾年,雙匯集團贊助全國男排錦標賽、第六屆城市運動會、全國田徑大賽、第十屆亞洲藝術節、國際女排精英賽等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在投資上,雙匯集團投資項目選擇與國家的投資政策和結構調整相結合,與人民群眾增收相結合,體現了一個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比如,為支援大三峽建設,雙匯在宜昌投資興建了一個肉類項目;為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礦區產業結構調整,雙匯集團在阜新投資興建了肉類項目;為支持四川地震災區,增強災區生產自建的造血功能,雙匯集團投資6.9億元建設一個占地500畝的肉類加工基地,可直接安排3000多人就業,拉動農民規模生豬養殖,促進農民增收。目前,雙匯集團在全國六大區域建設有20多家現代化肉類加工基地,每年可消化3000萬頭生豬、30萬噸雞肉,5萬噸植物蛋白,帶動周邊養殖業、飼料業、屠宰加工業實現產值500億元,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一個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投身慈善,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途徑
新施行的《公司法》中,新增了這樣一條內容:“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承擔社會責任”。社會責任一般由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事業責任四個方面的要素構成。從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情況看,一些大的企業、公司和富豪,大都從事眾多慈善活動。企業通過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拉近了自己與大眾間的心理距離,使企業更快地融入社會。企業與慈善事業的結合順應了現代商業文明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業自身的公眾形象,贏得社會和民眾的青睞,有助于企業實現消費者選擇的最大化。因此,積極參與慈善活動,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徑。
多年來,雙匯集團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為政府分憂,為困難群眾解難。雙匯集團每年上繳殘疾人保障金200多萬元,2006年-2008年三年內累計向企業困難職工和患病職工捐款100多萬元;2006年向儀隴縣人民政府捐贈100萬元建設雙匯小學;2008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遭遇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雙匯集團率先捐款150萬元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同時密切跟蹤災情變化,堅決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救災政策,確保災區產品供應,穩定市場價格。2008年四川“5·12”汶川大地震,雙匯集團為四川地震災區累計捐款、捐物達1500多萬元,幫助受災群眾、企業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作出了應有的貢獻。2010年青海“4.14”玉樹大地震,雙匯集團為災區捐款600萬元,同年8月為推動河南教育事業發展,雙匯集團面向全省高校捐助3000萬元,用于資助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雙匯集團20多年的發展做大了企業,做響了品牌,也履行了一個優秀企業應盡的責任,樹立了企業良好的形象。雙匯集團榮獲2008年度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卓越企業,漯河市工業企業特別貢獻獎;雙匯集團萬隆董事長榮獲全國商業系統改革開放三十年功勛企業家,中國肉類杰出人才,漯河市特等功臣,是中國企業界、肉類行業和全市公認的、有影響力的、受尊敬的企業家。
企業慈善工作、愛心奉獻推動了企業文化的建設。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雙匯集團通過“優質、高效、拼搏、創新”的拼字文化使企業擺脫困境、度過難關,由小到大,由年銷售不足1000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銷售60億元的大型食品集團。新世紀的前十年,雙匯集團按照“按標準做事、用數據說話、看結果評判”的數字文化使企業實現了年銷售i00億、300億、500億的跨越。去年以來,雙匯集團把“誠信立企,德行天下”作為新時期企業核心價值觀進行培養,用誠信的文化打造百年雙匯,做到對政府講誠信、對職工講誠信、對股東講誠信、對消費者講誠信,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雙匯集團20多年來創造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培育了優秀的企業文化,創造了企業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市場優勢、管理優勢,為今后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按照雙匯集團的發展規劃,其主要經營目標是:到“十一五”末,雙匯肉類總產銷量將達到300萬噸,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躋身世界行業產量前三強,為“十二五”收入超1000億元打下基礎。
為完成這一目標,雙匯集團將著力抓好兩件事,一是提升企業硬實力,二是發展企業軟實力。提升企業硬實力,就是要加快投資建設和對外并購的步伐,通過整合世界先進技術、設備和資源,把雙匯做成在國際上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世界級品牌企業。打造雙匯軟實力,就是建設“誠信立企,德行天下”的企業文化,培育企業的誠信價值觀。做到對政府講誠信,對客戶講誠信,對消費者講誠信,依法經營,公平競爭,在陽光下創造財富,把雙匯打造成為受尊敬的國際化大集團。
樂善好施、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慈善活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參與慈善事業作為重要的經營戰略和企業文化,用誠心、善心和愛心,推動慈善事業快速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