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號召,深入調研
2009年初,溫家寶總理在天津火車站親自關心和幫助貧困白血病患兒李瑞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為了幫助更多的像小李瑞這樣的貧困患兒解決醫療困難,2月21日,溫家寶總理又作出重要批示,“可著手研究建立兒童大病救助基金制度”。3月3日,國家民政部往北京召開了有上海、北京、河北、江西等地民政廳、慈善會及其他全國性慈善組織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傳達學習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批示,專題研究建立兒童大病慈善聯合救助機制。
會后,江西省民政廳高度重視,專門召開了廳長辦公會,聽取有關情況匯報,認真進行了研究,并與省慈善總會向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和慈善會下發了通知,深入各地和有關部門調查了解兒童大病及救助工作情況,建立城鄉居民困難家庭大病兒童數據庫。為了做好兒童大病撤助工作,江西省慈善總會深入基層,廣泛調查研究,摸清底數,在全省展開大排查,聯合各級衛生和統計部門,分門別類做好重癥兒童的統計工作,基本掌握了城鄉居民困難家庭大病兒童情況。據統計,在全省990.76萬名14周歲以下兒童中,患大病(主要包括白血病、惡性腫瘤、血友病、先天性心臟病、尿毒癥或腎衰竭等病種)的兒童有11364人,其中亟需救助的對象有4000余人。通過調研,大家一致認為,關注和保護兒童的生命與健康,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職責,各級民政部門和慈善組織做好落實工作義不容辭。建立兒童大病救助慈善基金不僅僅是一個慈善項目,更是一項關系全民身體素質和祖國未來的基礎性工程。
結合省情,確定救助方案
根據調查摸底情況,結合江西經濟發展總量相對較小的實際,慈善總會初步確定了“政府支持、社會參與、慈善運作”的貧困家庭大病兒童救助工作思路,提出了省市縣三級慈善會聯動救助的工作方式,制定了符合實際的救助標準(即省、市、縣三級最高救助標準分別為3萬元、1萬元和2萬元,三級聯合救助最高6萬元)。草擬了《關于在全省建立城鄉居民困難家庭兒童大病救助慈善基金的實施意見(試行)》,就撤助對象、條件、程序等內容予以明確。
1、救助對象要求符合三大條件。一是持有本省戶籍的14周歲以下兒童;二是身患符合救助的重大疾病;三是屬于城鄉低保戶或因兒童大病支出造成生活十分困難的家庭。
2、救助活動堅持五大原則。一是以政府現有的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以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為救助前提;二是以家庭自救和當地撤助為主,各級慈善組織聯合救助相結合的原則:三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施救的原則:四是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五是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3、救助病種涉及四大重癥疾病。根據省衛生廳醫政處和兒童醫療方面的專家意見,救助病種主要包括:惡性腫瘤(含白血病)、尿毒癥(含腎衰竭)、血友病、腦癱等。
4、撤助金額最高可達6萬元。一般縣級撤助最高為2萬元、市級救助最高為1萬元、省級救助最高為3萬元,省、市、縣三級最高可救助6萬元。
5、基金來源以社會捐助為主。基金來源以社會捐贈資金為主,以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各級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為補充,另外包括基金的利息收入以及其他可用于兒童大病慈善救助的資金。
6、基金發放遵從屬地原則。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基金由縣級慈善會統籌使用。省、市兩級確定的救助資金統一撥人縣級慈善基金專帳,由縣級慈善會連同本級確定的救助資金,直接發放給救助對象家庭。為了防止類似救助款被截留的問題出現,保證兒童大病救助資金的專款專用,省慈善總會在撥款后,均會向每一位得到資助的家庭郵寄一份撥款通知書,并電話通知其至當地民政部門或慈善會領取,確保救助款100%地發放到受助患兒手中。
7、基金管理接受三重監督。一是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二是基金的籌措、管理和使用情況,以及救助對象、救助金額等情況通過各種形式向社會公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基金屬于定向捐贈的,在每年底將救助工作執行情況及救助患兒名單向捐贈方反饋,直接接受捐贈者監督。
“青苗關愛工程”全面啟動
經過前期周密細致的準備工作,2009年6月1日上午,江西省民政廳和江西省慈善總會在南昌舉行了以兒童大病救助為內容的“青苗關愛工程”啟動儀式。參加儀式的有各設區市民政局局長、慈善會負責人,各有關部門負責人,愛心捐贈單位代表,以及各新聞媒體記者共300余人。副省長熊盛文,省慈善總會會長彭宏松,原省人大副主任萬學文,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出席了啟動儀式,并為捐贈單位頒發捐贈證書。在啟動儀式上,江西省慈善總會向社會各界發出了題為《伸出你的雙手、關愛大病兒童》的倡議書,來自北京的萬通公益基金會、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萬科集團和江西本省的19家愛心單位和企業積極響應,現場共募集資金1075萬元。參加啟動儀式的10名患白血病、腎衰竭、血友病的重癥患兒每人獲得3萬元的資助。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省內各新聞媒體對該項活動進行了專門報道,產生了較大反響。
推動建立三級救助網絡
“青苗關愛工程”啟動標志著江西省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全面開展。項目啟動后,由于一些市、縣(市、區)民政部門和慈善會對建立兒童大病救助慈善基金認識不到位,心存顧慮。針對這種情況,江西省民政廳及時下發了《關于加快建立困難家庭兒童大病撤助慈善基金的通知》(贛民字[2009]126號),并將建立兒童大病救助慈善基金與建立慈善組織一同列入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評內容。同時,在2009年9月24日,省民政廳和省慈善總會在贛州召開了全省慈善工作座談會,要求各級民政部門不僅要抓緊建立完善慈善組織網絡,成立慈善會,而且要積極建立困難家庭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基金,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合救助的格局。座談會召開后,各地觸動很大,紛紛行動起來,建立專項兒童大病救助基金。其中,南昌市定向籌集資金500萬元用于兒童大病救助工作。國家級貧困縣贛州市石城縣在財政收入較困難的情況下,專門下撥資金20萬元,與當地慈善會定向募捐的30萬元,共同建立50萬元救助基金,開展救助活動。吉安市遂川縣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領導重視,借成立慈善會之機,募集專項資金近160萬元。有近50%的縣(市、區)開展了專項募捐活動,建立了救助基金,開展了救助活動。
強化資金募捐長效機制
為保障救助資金的來源,江西省民政廳一方面爭取福利彩票定向投入,要求各級民政福利彩票公益全每年按一定比例投入外,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投入,將大病醫療救助工作向兒童傾斜,并確定2010年對患重大疾病的兒童救助金額每人每年不低于3萬元。省慈善總會也加大了資金募集力度,以設立定向冠名基金和留本付息基金為籌款模式,進一步完善兒童大病救助數據庫和求助信息發布平臺,將募捐活動與撤助活動相結合,吸引社會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參與。為募集更多的救助資金,江西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江西省民政廳、江西省慈善總會聯合下發文件,將當年開展的“慈善一日捐”活動的主題確定為“用愛延續生命”——為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基金進行的專項募捐。同時,在今后幾年中,“慈善一日捐”活動仍將圍繞兒童大病救助工作來開展。
兒童大病救助初步形成社會救助格局
“青苗關愛工程”隨著社會輿論日益關注,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探索建立制度性救助機制,幫助困難家庭的大病兒童。2010年,兒童大病醫療撤助列入江西省政府“民生工程”,專門建立了兒童大病救助制度。省衛生廳、省民政廳等部門又聯合下發了免費救治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文件,對0-14周歲(含14周歲)兒童所患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實行按病種救治付費,提高報銷比例。兒童大病救助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慈善補充、社會參與、全方位支持的社會救助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