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陰縣地處魯西南山區,作為山區鎮的孝直鎮孝直村是鎮駐地村,全村1130戶,3724人,2009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70元。2D06年孝直村成立慈善工作站,設立了慈善互助基金(平陰縣孝直鎮孝直村慈善互助會為殷景玉書記為會長的法人單位,2007年11月在平陰縣民政局進行了注冊登記),經群眾民主選舉健全了組織網絡,并劃分了慈善小組,各小組選慈善小組長一名。村慈善工作站成立以來,年年組織發動村民及村辦企業開展慈善募捐救助活動。截至到目前,已累計募集慈善互助基金102.97萬元,提取利息10.9357萬元,救助各類困難群眾34人次,支付救助資金21.5478萬元(其中基金利息支付7.4735萬元,群眾專項捐款14.0743萬元)。慈善事業的發展,進一步凝聚了民心,促進了全村的和諧發展,孝直村慈善工作站受到中華慈善總會和省、市慈善總會的表彰。殷景玉作為村黨總支書記和村慈善工作站站長,也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山東省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
積極探索建立慈善互助基金新模式,孝直村建立的慈善互助基金新模式可概括為四句話:捐款劃轉,逐年疊加,長期不動,定期提息。
捐款劃轉——就是在每年“慈心一日捐”活動中,全村群眾和各村辦企業職工的捐款,不直接用于救助,而是劃轉為慈善互助基金。
逐年疊加——就是以2006年的捐款數為基數,以后每年組織一次捐款,每年疊加一次。當年捐款數加往年捐款累積數即為當前基金數額。
長期不動——就是將不斷滾動發展的慈善互助基金當作基本金,長期不動。不管救助任務多重,都不動用慈善互助基金。
定期提息——就是將慈善互助基金貸給村內企業或村集體使用,按7%的年利率每年提取一次利息,用于對困難群眾的慈善救助。
拓寬慈善募集新渠道
孝直村往年開展過一些臨時性捐助活動,需要多少錢就組織群眾捐多少錢,為解決一些村民遇到的臨時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村里沒有救助資金的積累,慈善救助難以做到經?;⒅贫然?、規范化。成立慈善工作站后,他們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后認為,發展慈善事業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在認識提高的基礎上,他們決定把募集慈善互助基金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廣泛宣傳、深入發動、精心組織,群眾和企業踴躍為慈善互助基金捐款。捐贈渠道主要有三個方面:群眾捐贈63萬元,企業捐贈36萬元,優秀黨員、優秀青年、雙十優(優秀五好家庭、優秀文明經商戶)戶捐贈3萬余元。3年來,全村共募集慈善基金102.97萬元。一個村三年就能募集上百萬元慈善基金,是因為他們在募捐活動中堅持了以下三點。一是領導帶頭。每次捐款活動,村干部都率先垂范。如2007年5月的“慈心一日捐”活動中,殷景玉和副書記王澤香、會計劉廣勝各捐出1.2萬元,其他4名村委會干部各捐出1萬元。平時不管哪個村民小組為特困群眾組織捐款,村干部也都一次不漏,捐款數額比普通群眾高出一大截,每人每次都在200元以上,為群眾做出了榜樣。二是實行激勵機制。孝直村從1985年以來就開展了獨具特色的五好家庭評比活動,村里設立五好家庭獎勵基金,凡是被評為五好家庭的,既有精神獎,又有物質獎。2006年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村里又把捐贈慈善基金列為評選五好家庭的條件,捐多捐少能在評選五好家庭中得到回報。這種激勵措施極大地調動了村民捐款的積極性。三是群眾慈善意識普遍增強,捐款積極性普遍提高。村里每年組織捐款活動,家家戶戶積極參與,人人慷慨解囊、踴躍捐款。捐款隊伍中既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十幾歲的少年兒童,還有拄著拐、搖著三輪車的殘疾人,不少是一家三代都來捐款。多的捐贈上萬元,少的也有幾十元、上百元。大家認為,人的能力有大小,捐款數量有多少,但愛心無價。只要熱心慈善事業,無私奉獻了愛心,就是對和諧孝直建設作出了貢獻,就值得尊重。
慈善資金運作陽光透明
孝直村慈善工作站堅持互助互救,疊加積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嚴格管理慈善互助基金,既算經濟賬,又算德政、民生、安全賬,做到了村領導、捐款人和全體村民放心、滿意。一是按會計規范列專戶記賬,收支明細,月結年報清楚;二是理事會集體討論基金儲存的辦法和去向,討論分紅利息比例,實行擔保,避免風險;三是基金投入本村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或村里用于發展公益事業,不管誰用,均按貸款處理,年利率按7%計算,一年一算賬,年底還本付息,以保證基金疊加積累,逐年增值;四是實行陽光慈善,對基金的管理公開透明。村民、企業、社會各界人士捐出的每一筆錢和救助困難群眾的每一筆錢,都利用村有線電視、《孝直村》報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監督評判。
國家領導人在今年的兩會上指出:“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才能凝心聚力。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如天。孝直村雖屬平陰縣經濟條件較好的村,但也存在孤寡老人、殘疾人和突遭大病大災的人等困難群體。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邁過工作、生活中的溝溝坎坎是村慈善工作站的職責和任務。孝直村年年堅持將提取的慈善基金利息,用于助老、助寡、助孤、助殘、助醫、助學、助困。如2008年,該村慈善工作站利用慈善基金利息和群眾的定向捐款,救助大病患者5人,每人救助金額500元-3000元;救助生活困難戶10人,每人救助金額100元-400元;幫助4戶殘疾人建房,救助金額66335元。孝直村實施慈善救助,實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和制度:救助對象寫出申請,交慈善小組,慈善小組審議后交村慈善工作站。村慈善工作站召開會員代表會議,將救助對象的申請復印后發給每個會員代表,以此評定救助對象的救助金額。如果慈善工作站支付的救助金額不能滿足困難戶特別是遇到大病大災的困難戶需要時,各慈善小組再視情自行組織捐款。如2008年,各慈善小組為6名大病患者總共捐款41936元。其中最困難的一名大病患者得到10221元的慈善救助。最少的也獲得5150元捐款。村慈善工作站成立3年來,共對34戶困難群眾實施了救助。村民張恩明、張樹才兩戶人家都是殘疾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困難,全村人都蓋上了樓房,而他們兩家一直居住在破舊的石頭房里。對這兩戶居住條件差,又無資金修建房屋的村民,村慈善工作站組織村民捐款57065元,又從慈善基金利息中拿出37335元救助他們,加上其他渠道的支持,幫他們建起了20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落戶孝直村的孫宗梅開了一家饅頭房,4年的時間攤上了3樁倒霉的事,第一年有一名雇工被機器咬了手,治療費和誤工費就賠償3萬元;第二年又一名雇工因精神不好喝了農藥,雖經搶救脫險,但花去上萬元搶救費;去年她本人不慎又被機器擠斷了手指,治療費用又花幾萬元。村慈善工作聯絡站見她困難重重,便救助了她2000元。她戶口所在的第9慈善小組和她居住的第12慈善小組148戶村民又為其捐款6435元,解決了孫宗梅的燃眉之急。所有被救助的困難戶對慈善救助感恩不盡,紛紛寫出感謝信、表揚信刊登到村報上,以此對村民們的善舉表示謝意。孝直村村民為慈善公益事業捐款已做到經?;?,2009年上半年全村村民自發捐款共計81690元。2010年夏“莫拉克”臺風重創臺灣。村民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紛紛表示要向遭受“莫拉克”臺風重創的臺灣災民捐款。村慈善工作站順應民意,于8月25日組織了捐款活動。殷景玉和村兩委干部帶頭捐款,每人捐出3000元。村民群眾也都紛紛捐款,一天時間就捐出善款107300元。這筆錢現已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全部轉交給了臺灣災區。
孝直村慈善事業之所以發展得好,主要得益于他們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經濟建設取得了又好又快發展。該村在穩定農村經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施工業立村、工業強村,先后興辦起匯九齒輪、匯九缸體、匯九襯套等15處企業,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集體經濟實力雄厚,多數群眾生活富裕,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他們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樂善好施、熱情奉獻、崇尚文明的慈善精神,形成了人人可慈善的良好社會氛圍。他們決心繼續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成績面前找差距,推動慈善工作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