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管理層應當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法犯罪行為的成本。加強對處于強勢地位的機構投資者的約束,也可實現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
設立衍生品投資者門檻是國際通行做法。衍生品市場具有專業性強、杠桿高、風險大等特點,一般投資者很容易遭受損失。香港雷曼迷債事件就是最新的一例。
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國際成熟市場通常會建立嚴格的入市門檻,以避免讓不合適的投資者買到不合適的高風險金融產品。
比如日本《商品交易法》要求期貨公司在從事客戶開發時,禁止勸誘未成年人、成年喪勞者、被保護人、受最低生活保障法保護的家庭成員、破產且不得復權的人、借款來交易商品期貨的人。
我國股指期貨推出之初設立門檻更加必要。股指期貨交易除了要求投資者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外,還需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我國大部分散戶投資者都習慣于現貨交易,而股指期貨采用強行平倉制度,實行現金結算和逐日結算。資金規模較小的投資者和習慣“捂”股待漲的投資者會面臨爆倉的風險。
在強調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中小投資者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加強衍生品市場的產品設計和制度設計。
積極開發適合中小投資者的衍生產品。我國設定的股指期貨門檻較高,并非所有的投資者都能承受。而規模較小的小型股指期貨產品就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香港在小型股指期貨市場開發方面具有成功的經驗。2000年10月,香港交易所推出小型恒指期貨合約,入場費只有標準恒指期貨合約的1/5,而且交易費用、保證金也都比恒指期貨低。小型恒指期貨較好地滿足了散戶投資者的需要。
審慎把握新產品推出的時機。滬深300股指期貨是我國首個推出的股指期貨產品,必須首先保證其平穩運行,然后才能考慮新產品的推出。
海外市場的經驗顯示,新產品的推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1988年推出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但直到2006年,大阪證券交易所才推出迷你日經225指數期貨。香港恒生指數期貨1986年5月就已推出,小型恒生指數期貨一直到2000年10月才推出。
制定嚴格的交易制度、降低市場波動。海外市場的經驗表明,嚴格的交易制度能夠防患于未然,更能保持市場的穩定,尤其是在遭遇金融危機這樣的重大沖擊時更是如此。
以賣空制度為例,在雷曼兄弟破產之前,賣空在主要市場只受到輕度監管,而香港的賣空規定在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不久便已經收緊。
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賣空機制推出后,機構投資者更容易憑借信息優勢獲得利益。為了防止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管理層應當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法犯罪行為的成本。在香港,違反賣空規則不僅會遭致巨額的罰款,還可能遭到刑事檢控。加強對處于強勢地位的機構投資者的約束,也實現了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
強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教育。良好的信息披露可以從源頭上減少風險,也有助于保持市場透明和穩定。針對衍生產品信息披露籠統化、一般化的問題,可以規定衍生品交易中賣方對產品的信息披露必須實現個性化。同時,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不定期加強投資者教育,普及衍生品知識,幫助中小投資者更快地提高自身的投資能力。
提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內控和風險管理水平。強化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內控制度,嚴格執行財政部等五部委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在完善的內控制度下,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各項業務環節可以運行順暢,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