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問題,早已擺到了重要位置。筆者擬從四個方面談談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1,改革課堂教學,改革舊的課文教學方法
用“整體教學法”取代“塊塊教學法”。把課文既當作精讀材料,又當作泛讀內容。“塊塊教學法”是把課文內容分成若干塊,一課時教一塊。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大約需要三課時,結果把課文分割得支離破碎,使學生不容易理解記憶全篇內容。而且,教師對每一“塊”課文全包全講。學生根本沒有閱讀的機會,
“整體教學法”則是始終把課文作為整體來教,把課文內容放在突出的地位。它使課文的連續性,故事的趣味性,科普文章的科學性免受影響,有利于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首先把課文當作泛讀材料讓學生通讀,了解大意,并要求學生把看不懂的地方,用筆做上記號,然后通過課文后的閱讀理解題,檢查學生閱讀理解的程度,如果文章后沒有閱讀理解題,就需要通過其他方法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比如,讓學生找出每段的主題句或按段落讓學生復述大意。學生在閱讀中把重點放在了故事情節上,放在了對人物的描寫上,其結果是興趣增大,精力集中,翻注解,查生詞,互相研究,主動性強,積極性高。閱讀時每個人都動手動腦。這樣,泛讀的過程也是預習的過程。為下一步精讀課文做了準備。“學生如能獨立閱讀課文,課文教學便易于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從而節省講解的時間,加強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學生在泛讀過程中所遇到的難處正是教師需要講解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有的放矢地講解課文中的詞組、句型、語法等現象。排除了困難,學生就能進一步理解課文并學習了語言知識,從泛讀到精讀,學生按照不同的要求把課文反復閱讀。從始到終閱讀理解,既培養閱讀能力,也學習語言知識,把一篇課文當作二篇來讀。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H,G,1ingren)指出:凡“慣于準備理解整體的兒童將比全神貫注于細節部分兒童讀的更多”。課文整體教學就是要訓練學生迅速通讀整篇文章,盡快掌握內容大意,從而培養學生讀得快、讀得多,使閱讀成為進一步學習的工具,養成準確而迅速地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整體教學中,每堂課都盡量把課文當做整體來處理。不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結構的學習與使用,都從課文整體出現,逐步加深,既可提高閱讀速度,又不忽視語言結構的學習和運用。所以,要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課文“整體教學”比起“塊塊教學”來,有著明顯的優越性。
2,抓好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培養閱讀能力,還必須擴大閱讀量,增加輔助閱讀材料。從提高閱讀能力角度講,閱讀課本材料仍然不充足。還要按年級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因此,作為課文教學的補充,應當適當增加課外讀物。
增加課外讀物,就有一個選材問題。要選擇“難度略低于課文,存少量生詞的材料”,根據這個要求,筆者為學生選擇了《初中英語聽讀訓練》和《英語階梯閱讀》。要求學生在讀書時不僅注意閱讀理解的準確率,而且注意培養閱讀速度。
在時間安排上,我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盡量多讀。同時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安排上英語課外閱讀課,檢查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我不僅把閱讀納入課堂教學計劃之中,而且把閱讀作為最重要的家庭作業形式之一。做到既有布置,有要求,又有檢查,有評價,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閱讀教學系統。現在,在我所教的兩個班級的學生閱讀速度為每分鐘30到50個單詞以上,有一部分學生已達到每分鐘150個單詞。
3,以聽力訓練促進閱讀
我把課文錄音讓學生聽,邊聽邊講解其中的停頓、連續、升降調等。對重點段落和句子反復播放,讓學生進行模仿。另外采用《初中英語訓練總匯》作為訓練材料,該書內容淺顯,文章短小精悍、形式生動活潑,有不少日常用語,因此用來練習聽說的合適,我把每課內容打 印成綜合填空材料。每次練習時,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填空。由于錄音速度較快,學生沒有想的時間,只有高度集中精神,靠聽來填空,這樣就能促進學生提高聽力,學生覺得緊張,但很有意思。他們對此項練習積極性都很高,增加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活用了舊詞、舊句型,復習了舊的知識,促進了閱讀教學。
4,加強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
語言基礎知識掌握不好會直接影響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個句子看不明白,怎么會知道它的確切含義呢?比如時態,是初一、初二年級的基本語法知識,但大部分學生似懂非懂,因而必經反復練習,不斷地加以深化和提高,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在教學中,我著重抓三個方面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1)抓語音知識的復習,重點抓利用音標拼讀生詞的能力,并要求掌握常用讀音規則。(2)抓動詞時態和非謂語動詞,經常練、反復練,能夠靈活運用。(3)抓分析句子結構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遇到較復雜的句子,自己能看懂結構,從而準確了解句意。掃除閱讀中由于句子結構看不懂而造成對閱讀內容的誤解。對于句子的分析,應著眼于簡明扼要,了解句子的基本構造,不應繁瑣,為分析句子而分析句子。
對于基礎知識的復習,要從形成能力的角度出發,有計劃、有安排地進行。不能急于求成或再次吃夾生飯。不能“灌”,而要有的放矢地練。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指導他們語言實踐,提高閱讀能力,培養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花大力氣去改革傳統的課文教學方法;安排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應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和積累;以聽促讀,從各個方面來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