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外IPO市場持續回暖以及境內創業板的開啟,創投、私募股權投資、金融機構支持的中國企業境內外上市數量和融資額明顯增加。對于企業而言,如何才能做好IPO,如何才能獲得投資人、承銷商及審批機構的青睞,記者采訪了業內相關人士,他們從不同角度給急于IPO的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建議。
吸引投資人的關注
北京樂普四方節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毛文劍日前就在準備企業IPO上市,等待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批。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和深圳創業板開啟的背景下,2009年中國企業上市回升勢頭明顯,像毛文劍公司這樣的中小企業迎來上市小高潮。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共有176家中國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合計融資546.5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融資3.11億美元,與2008年同期相比,上市數量增加63家,融資額則增加了1.5倍。
像向毛文劍一樣,仍然有許多企業為其能IPO而奔走忙。作為發審委待審的企業,毛文劍愿意分享其準備IPO的經歷。
毛文劍告訴記者,北京樂普四方節電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節能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08年的利潤達到3000萬,達到創業板上市條件,公司計劃是未來2至3年上市。
他告訴記者,企業IPO過程中,企業的規范化要盡可能早做,這包括企業的方方面面。例如,給投資人的材料要準備好,不能有半點紕漏,面對投資人不能有夸大成份。“企業在IPO過程中,投資人對他的企業提問了100多個問題,對企業的了解非常詳細。”他說。
他給記者舉了例子,當時投資人的問題有“產品的節電率是否高?這是從技術方面了解企業,未來的競爭可能激化?EMC模式對資金的占用和風險?金融危機的影響?”等等,而他當時是從技術的優勢、客戶基礎、企業的規模以及良好的風險控制等方面給予了投資人答復。他說,投資人這樣的問題還有許多,需求企業認真的給予答復。 對于想IPO的企業,毛文劍的建議是:企業的生產產品一定要做全國范圍內所能銷售的產品,其技術最好在全國范圍內過硬,銷售團隊要持續優化,積累實力后進人自主生產和研發。
對于投資人,他們是從哪些方面選擇企業的呢?英特爾投資中國總監饒洪說,企業要有自己的技術壁壘,英特爾投資關心產品中有多少是自己研發的,有多少先進性。
饒洪說,從英特爾投資的角度來看,企業要有自己的技術,有自己的技術壁壘才能在有很多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存活下來。企業不應該“把東西拿過來造東西”,之后低成本出賣。他建議企業在發展中能夠不斷積累,繼而厚積薄發。而且,英特爾投資認為技術壁壘是可靠的,所選擇的企業其技術兩三年之內別的企業達不到。
新天域資本執行董事孫壯則表示:“投資方選擇企業時要看的更仔細一些。如投資的是中國企業,產品與銷售在國內,也要看產業鏈是否取決于國外的訂單,而不只是局限于國內的供求關系的分析。”
孫壯說,新天域資本主要投資4個行業,制造業、消費品、醫療醫藥、新能源。這四個行業在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新能源受國內政策影響,發展比較快,而制造業波動最大。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很多外向型的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孫壯說,在選擇企業時新天域資本考慮了這些行業中的企業應對危機的措施。此外,成長期的企業要持續改進現金流管理的能力,還要不斷加強和國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能力,這些都是投資人所看中的。
“另外,投資人在考慮投資戰略的時候,應該是考慮長期的時間段,而不是一兩年的變化。金融危機使大家意識到外向型的經濟的缺陷,國外的訂單本身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投資方以后在看企業時要看的更仔細一些,要盡量從多個層面的搞清楚企業的情況。”孫壯說。
達晨創投北京公司總經理晏小平告訴記者,今年將會加大新經濟,新模式行業的投資比重,目前達晨創投已投資60家企業,成功進行IPO的企業有6家,今年將會有10家企業在證監會進行IPO材料上報。另外,今年關注的投資領域主要在文化傳媒、消費、現代農業等方面的中小企業。
解決好發審委重點審查的問題
對于急于IPO的企業而言,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的意見是很重要的。“中小企業IPO融資要重點注意一些問題。”平安證券北京投行部總經理陳擁軍日前在接受記者時說。
“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小企業IPO募集資金運用問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業績增長主要依賴于募集資金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該問題是發審委關注度最高的問題。”陳擁軍說,2007年被否決的38家首發企業中,有16家企業存在募集資金的投向問題,占42.11%。另外,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也是發審委關注的問題。他給記者講了相關的一個案例:某發行人在國內疫苗的產銷量和競爭地位上并無明顯優勢,本次募投項目之一的疫苗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建成后將使發行人新增4至5倍的生產能力,發行人對如何消化新增產能未能提供有說服力的依據,且擬新生產的疫苗尚未取得新藥證書和藥品批準文號,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募投項目產品的市場銷售存在不確定性,不符合有關規定。
募投項目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也是關注的問題。某公司毛利率及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呈較大幅度下滑,在主導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市場過度競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主導產品擴產項目,該募投項目未來盈利前景存在不確定性。“這種情況,企業在發審委是很難通過的”,陳擁軍說。
此外,IPO過程中,發審委還要關注中小企業的獨立性問題。陳擁軍說,首先是,中小企業的采購、銷售等業務對股東的依賴。有一案例:某發行人在報告期內主營業務的采購、銷售行為主要依賴于包括股東單位、與實際控制人關系最為密切的單位,尤其是發行人對關聯股東的銷售價格明顯高于與其他非股東單位的銷售價格,發行人對關聯股東的采購價格明顯低于與其他非關聯企業的采購價格。
其次是技術依賴。某發行人與關聯方之間關于知識產權、技術的轉讓、許可等技術交易安排顯示發行人尚未獨立取得或不能完全自主的實施相關技術和知識產權,在此方面還有賴于滿足與關聯方之間達成的商業附加條件。
還有同業競爭問題。某發行人通過其下屬企業收購了某企業40%以上股份,該項收購后發行人與控股股東之間構成了嚴重的同業競爭,且該種競爭持續至申報日。
“以上問題,企業沒有解決好,在發審委審查時都是通不過的。”陳擁軍說。
他說,企業在進行IPO時,還要注意財務與會計問題。如:財務資料真實性存疑。具體的某發行人申報材料顯示,發行人母公司某年度納稅申報表中的相關數字與申報會計報表有較大差異,發行人未提供合理的差異證明。另外,會計處理不符合會計準則規定,以及發行人存在較大財務風險等問題也是發審委關注的。
最后,企業的主體資格問題,也是IPO時發審委審查的重點。陳擁軍說,報告期內管理層發生重大變化,作為技術主導型企業,上市前發生管理層主要成員變化對發行人未來的經營活動、技術研發及發展戰略的實施存在重大影響,而申報材料未反映該等管理層變化后對發行人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進而致使公司經營存在重大變化的風險。
“此外,報告期內主營業務發生重大變化,報告期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報告期內股權和出資存在問題也是IPO時審查的重點。而這些問題也需要企業給發審會做出合理解釋。”陳擁軍說,“企業如果解決好以上所有的這些發審委重點關注的問題,IPO的成功率就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