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立興
中國人像攝影學會第四、五屆副會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內蒙古人像攝影學會會長,中國人像攝影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專家。曾主編《呼倫貝爾》《綠色凈土》風光畫冊,被譽為地方外宣品典范。數百幅作品發表于《人民畫報》《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報》《內蒙古畫報》等幾十家報刊,曾獲中國市長藝術博覽會特別獎、中國人像攝影展優秀獎、內蒙古人像特別獎、中國華北攝影展銀獎,連續三屆獲內蒙古攝影藝術百花獎。數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10年出版攝影專集《冰光與雪影》。
烏熱爾圖(內蒙古文聯副主席,市文聯黨組書記, 著名作家、攝影家、學者)
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首先是當時看到這部攝影專集時,確實很興奮,作為多年的影友、老朋友,從這個角度我來談談自己的感受。這部作品,我個人感覺他標志著一個公職人員向一個藝術家的轉換,我們看到后充滿了敬仰,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稱呼他為攝影藝術家。這個稱呼不是可以隨便給任何人的。一般人們習慣自己稱呼自己為藝術家或攝影家,但真正能獲得這個稱呼我覺得很不容易。它有一個標準:第一是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一個獨到的觀察和態度。另外一點還要有一種持久專一的行動。第三是能把自己的發現通過一種大家認可的形式表現出來。我也愛好攝影好多年,但沒有練出這種態度,看到郎立興先生這部作品集的時候,我知道他已經完成了一個公職人員到一個藝術家的轉換,靠自己辛勤的勞作,通過自己多年的藝術追求來達到這樣一個水準。這是我的個人感受。因為藝術家,他是一個建設者,他不是享受的人;他要付出,他不是一個利益獲得者,因此,有理由讓我們尊重。看完這部攝影作品集后,感覺他是一個主動思考型的攝影藝術家,在他攝影的初、中期,就很主動地確立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我們現在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精力分散,行動起來目標也不準確。他能很清醒地把自己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源致力于這個有目標的追求上。比如說冰雪,很早他就確立了這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而行動,這作為一個新型思考藝術家,值得稱道。當然這和一些朋友及藝術大師的點撥也有關,要成為一個自覺的有藝術追求的人不是很容易,如果具備了這些,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減少資源浪費。比如說在全國評獎時,有一個參加的評委告訴我,在全國評獎時,西藏的片子有一萬多張,因為大家都去西藏拍,都去朝會,就是資源浪費;其中也有極少一些作品可以冒出來,就是說有很大一批人都是盲目的,不是主動的藝術追求。舉這個小例子主要想說明,通過郎立興先生的這部作品,給我們呼倫貝爾的攝影家一個很好的啟示,怎么作一個新型的藝術家,怎樣利用好、挖掘好我們呼倫貝爾這片土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郎立興老師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氨贝_實是他長期思考的一個結果,尤其他對呼倫貝爾這片土地充滿了厚愛,在這種感情的基礎上,才能提煉出這樣的主題,才能覺得冰雪雖然是很冰冷的,但它其中蘊含著藝術的財富,他的創作表現出一種很細膩的觀察力,這是很重要的。目標明確后,他就用這種很敏銳的觀察力來聚焦冰雪,讓人看到冰雪時,能感覺它運用了更多對比的手法,比如在凝固和流動之間對比,這都充分表現出一種生命的力量,一種張力。這都源于他的情感和細膩的觀察力,看完后讓人印象很深。他對呼倫貝爾自然資源的認真思考后,確立了自己的拍攝目標,這一點對于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愛好攝影的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比如說最近呼倫貝爾有幾件很成功的文化行動,像五彩呼倫貝爾合唱團,當時看完就感覺非常成功。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們立足挖掘我們呼倫貝爾本土的文化資源。在文化尊重的前提下,來表現我們的民歌、我們的民族語言,并且采用童聲的方式,這都是完全立足于本土,當時看完后感覺非常興奮。另外還有“鄂溫克民族風情”,也是相當不錯的晚會,即使拿到全國,也會造成轟動的。因為它不光是挖掘了鄂溫克民族的傳統文化,還包括了和鄂溫克民族文化相關的整個西伯利亞地區的寒帶鄂溫克相關的文化符號、舞蹈、音樂,表現力非常強。編導人員都是立足在這一點,挖掘民族的、本土的資源。這確實是我們每個人應該下功夫學習的。還有一點也是我們應該向郎立興老師學習的,就是它對攝影藝術,表現出一種非常執著的學習態度,這種學習態度非常堅定。比如說多年前他陪袁毅平老先生到處走、到處學,袁毅平老先生是位非常謙和的人,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老攝影家,人非常好;后來還有美國的華人攝影家李元,他拍風光片特別好。郎立興先生抽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和這些專家、大師到處走,到處學,從中確實學到很多,提升很快,從這些畫中就可以感覺到。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更多的是向自然學習,多看大師們的攝影畫冊,攝影完全需要互相之間交流和切磋來克服自身的弱點。
吳厚斌(呼倫貝爾學院教授、內蒙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拿到郎立興先生的這部攝影集的時候,我看到整個開本、內容以及大家寫的序,感覺規格很高。在當代,大家都清楚,攝影似乎沒有不能干成的事。從宏觀世界來講,社會的、自然的各個方面都能拍;還有宇觀的,宇航人現在用的GPS相機;到微觀世界,甚至有螨蟲的照片,非常讓人震驚。所以從當代的科技發展來講,攝影無所不能,無論從宏觀、宇觀到微觀,它都占領了重要陣地。于是人們給了這樣一個總結:讀圖時代到了。在讀圖時代,攝影家的陣容急劇膨脹,好多人拿起了相機。當然,郎先生拿起相機已經是幾十年的事了。郎先生的攝影集,從裝潢到內容到版式設計到內部的結構設計,我覺得特別完善。有幾個很有份量的序,也有袁毅平先生和郎先生的對話式解讀,每件作品下面也標有基本拍攝資料,還有一些文字式記載;尤其文字式記載,文采非常好,寫得非常實在,這種敘述是影友的語言,不是評論家和官方的語言。這和整個影集水乳交融,這樣增加了攝影集的親切性和可讀性。
下面有幾點我個人的感受。第一方面,在攝影是什么、能干什么的前提下談談。我們呼倫貝爾的攝影這些年的發展離不開呼倫貝爾的經濟騰飛,作為旅游資源的開發,攝影功不可沒。但是郎先生在這點上,我覺得他超越了這種經濟素質和政治素質,他超越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藝術精神對于原始風光自然的超越;第二種是用構成的唯美的對原有風光資源的超越。這兩種超越構成了他和我們以前的攝影集不一樣的視點和視角。以前的視點和視角基本上以介紹式的、宣傳式的、贊美式為主。但他的這種成分不是很大,這本畫集囊括了珠穆朗瑪峰、梅里雪山,甚至阿爾卑斯山等這樣世界范圍內的具有符合他審美意識的資源,他充分利用這種資源。這種藝術的精神,或者說到底就是人的精神,這點很不容易。我們有時拍的景可能只像景,而不像作品,而他每件作品讓人在看的過程中,不僅是欣賞他所拍攝到的風景,更多的是給人一種震撼,一種心靈的凈化和陶冶。第二是郎先生把手中的相機當成了記錄工具或是藝術的工具,他有好多作品很強調自然界的自然錄像的抽象構成,他能把構成的唯美的因素體現出來,就像西方畫論里說的藝術的精神。他利用這一點展現了我們過去不太關注的一種觀察方式。它是一種靜態的類似于微距攝影的觀察方式。他看到好多構成的美,這種構成跟我們目前的大部分以景的再現復述為方式的攝影拉開了一段距離,所以讓我們感覺很新穎,覺得他的視角跟我們慣常的視角不一樣,有了一個提升。第二點,從攝影的視角把冰雪作為主體對象位置來陳述,這在呼倫貝爾不是很多,全國有一些。作為郎先生本人,我相信這只是他這一部作品的一個獨特視角,未來肯定還要有更進一步的探索,但今天冰雪作為主體位置,而且寄予了很深層的精神訴求,這點應該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這種示范作用就是我們看到風光的資源越來越少,風景自然是有限的,是恒定的,藝術創作就會變得狹窄;而郎先生的這種視角,在精神上要內容,在構成上要內容,找到了一個精神訴求的深層探索的途徑。最后一點,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就像剛剛表述的,在自然風景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想照一張好片子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他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風光片是可以細化的,深入化的,可以向更多角度去走,這個是比較現代的?,F代藝術和后現代藝術,就是把傳統藝術的一個支脈無限放大,無限擴張,把一個細胞當主題,就可以形成跟以前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精神訴求,這點給我們一個啟示。由于豐富了風景攝影的題材領域和表現力,這點讓我感受到,郎先生作為一個政府官員,有很好的藝術天份和藝術敏感力,他的功夫不全在相機上,而且他的設備還不算一流,用簡陋的設備卻能拍出這么好的片子,可見他對文學的把握,對情境的把握,對意境的把握,甚至作為美術家對于畫面構成的敏感性,都成就了這本畫集的很厚重的內在的質量。毫無疑問,畫外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德玉慶(市人大主任、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郎先生和我在一起多年了,他對家鄉、對環境、對人文、對人民的愛,我作為影友很慚愧。因為有這樣一份感情,這樣一種心情,也是我們拿起相機的起因,但拿起相機到能否拍出好的東西確實很難。像《冰光與雪影》是風光片,但在風光中又分出很專業的一塊來表現:一是對自然的欣賞,二是對社會、自然現象的一種思考。專門搞冰與雪這一塊,是非常難的,一般人做不到,因為條件各方面都有差異,這需要一個積累、一個過程。要熟練地掌握相機、構圖、色彩等等,沒有幾年的時間是不可以的。所以拿到這本攝影集的時候,感覺確實不錯,有很多片子,確實到了一定的水準,應該向郎先生學習。這樣的攝影集,這樣的作品,我們除了自己付出一些辛苦,另外確實也能對家鄉做出一些貢獻。郎先生的畫冊對于在座的各位會有很好的啟發,對于呼倫貝爾攝影業再向前邁進一步,一定會有了很大的引領作用。
孟松林(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副主席、市攝影家協會主席)
看了郎老師的攝影集后,感到非常震撼,非常高興。因為我自己體會比較深,因為感覺自己拍的片子能夠感到震撼的還拿不出來;作為攝影集,必須有幾十張讓人一看就很振奮,如果都是一些普通的照片一定不行。今天看完郎老師的攝影集,很感動,整攝影集的內容比較完整,主題比較鮮明;郎老師是個非常有心的人,他的有心表現在攝影集的主題里。另外攝影集對生態環境的表達十分充分,并且與藝術拍攝結合得非常好。
這本畫冊看完后感覺到有種品味在里面,照片非常不錯,里面的文字寫得也很好,而且非常簡單,把畫面的意境也描寫了出來;角度也很獨特,在介紹的時候也是以一種浪漫的方式表述這些照片。從這些就能看出,這種觀察力的基礎和藝術品味有關。一個攝影家拍攝的照片更主要的是有畫面語言,而這種畫面語言的表達就要看你的藝術層次,照片不單單是拍攝,更重要的是真正能把畫面讓它成為一種藝術,讓它成為一種心靈的表達;呼倫貝爾的畫面真美,拍起來是真難。通過整個攝影集,包括藝術、設計等等能夠全方位地表現一個人的文化底蘊。郎老師說過:“每個作品,必須親自把關,包括每幅圖片的調色、裁剪、修飾,整個畫面、封面的設計,甚至一些小小的符號,這可能都是藝術的感覺或者表達。在座的都是呼倫貝爾的攝影家,拍片的時候更多的是只拍呼倫貝爾,很少有人像郎老師可以到很多的地方。每個人在拿起相機從事這項愛好或者專業的時候,甚至要想在這方面出人頭地的時候,首先得思考自己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線。我自己的感覺就是,如果想在呼倫貝爾拍出讓人非常震撼的照片特別難。呼倫貝爾的歷史文化非常厚重,特別是呼倫貝爾是北方民族的搖籃,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特別多,是攝影家的天堂。最后希望大家能收獲更多。
郭偉忠(呼倫貝爾學院副院長、市攝影家協會)
郎先生在內蒙古攝影界的評價特別高,他的攝影有個特點:角度掌握特別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拍出了山水風光的層次和感覺。另外,他拍人像攝影,經常在一起研討,攝影家在一起談的都是對攝影的感受和體會。體會最深的是感覺他角度掌握特別好,所以在技術運用方面,他能在不同的角度拍出不同的作品,這說明他的攝影技術很高超。首先必須具備兩個素質:一是必須有技術,二是時間長短非常關鍵。
劉長新(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從寬廣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到雄偉壯觀的雪域高原,由碧綠如茵的蒙古高原奔走于茫茫的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幅幅令人嘆服的作品呈現在你的面前,有幾分驚異,又有幾分感動……
看他的作品,觀者心情往往難以平靜,陽光、煙靄、水汽、浪霧……都是由純粹的光的韻律所組合的。他傾向于把光表現為一種單純的絕對因素,它只是借以表現透明與反射的白熱光輝和灰色塵粒的媒介。因此他拍攝的風景作品是表現了自然的崇高,他運用豐富而單純的色彩使這種崇高達到頂點。
攝影作品的表現手法難于繪畫,色彩的不可調和性與光的不可主觀性表達,使得作品完全依附于氣候轉換與時間期待之中。而畫家可以通過記憶、感受傳達視覺圖像,可以隨心所欲地構圖、涂抹色彩,攝影則不能。
色彩是繪畫的重要藝術語言,是構圖的重要元素。無論是什么圖像,繪畫也好、攝影也罷,色彩都是吸引觀眾眼球的磁石,捕獲視線的誘餌。走進展覽大廳,首先映入眼目的便是那動人的色彩,郎先生在自然狀態下所捕獲的強烈色彩符合了色彩關系中的補色對比、冷暖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協調色等。作品中的點線面都以各種色相呈現出來,通過諸要素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構圖屬形式范疇,構圖形式以其獨具的感染力、作用力,引起觀眾感官和情緒的強烈共鳴,起著加強或減弱作品內容和主題思想表達的作用,是使作品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有了好的內容不見得能成為一張好的作品,有了明確的構思沒有找到好的構圖形式語言,也不能表現作品的內容和主題。構思、構圖可以說是作品創作中的一對矛盾,只有二者得到統一方能成為一幅好的作品;否則會使畫面失去和諧之美,甚至損害內容和主題。郎先生作品中西藏山峰的寬幅構圖,彰顯其山峰氣勢磅礴,那山峰跳動的色彩音符給寒氣襲人的雪峰鋪上了一層暖暖的人文關懷,頓使群峰絢麗多彩,這是作者對自然的尊重與熱愛。構圖的巧妙與審美有機結合,畫面顯現出作品抽象的特征,更具現代感,略有幾分“構成主義”的味道。在“具象”自然中尋找“抽象”的藝術美。
我喜歡他的作品,是因為作品中有幾分繪畫的元素,作品已經超越了攝影本身的特質,形成了幾分繪畫的語言,使人觀賞起來頗具味道。
姚 廣(《駿馬》期刊主編)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壽者樂石,我要說:美者樂冰雪。在這部攝影集中我注意到這樣一張片子:大水之上,兩大一小三塊冰舟在上面漂浮。圖片的下面寫道:“總覺得與人生有些關聯”。隨著氣候的變化,冰雪將會越來越稀缺。我們現實中的天地正發生劇烈的變化。而感悟與記錄即將消失的這一切,對人生、對生命、對天地、對時空的思索,在今天顯得彌足珍貴??偨Y起來,我用一副對聯來概況《冰光與雪影》,即:畫意、詩意、禪意,歸于無意;壯美、優美、和美,但不唯美。
首先說畫意。畫面是攝影的基本要素,眼睛是第一接受感觀。體現畫意,包括構圖、色彩等,這是攝影的基本要義之一。其次為詩意。攝影藝術絕不是表象的、簡單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內心情境與天地的交流與抒發。在談到冰雪攝影的體會時,攝影家說:“最大的體會是在冰雪攝影中可以洗滌人的靈魂,讓人格變得純真和崇高。美好奇妙的光線是重塑人的性情的益師和良藥,七彩色澤和多變的線條傳遞著睿智和哲理的信息,是生命與氣質的反映?!薄白髌凡还馐切问脚c色彩的表達,更是用心靈與大自然對話的結果?!蔽蚁脒@種交流的話題最重要的就是詩意?!叭嗽娨獾貤佑诖蟮刂稀笔堑聡睦寺髁x溫情的觀照,“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中國的詩意。實際上,我們往往追求的不是音樂本身,而是弦外之音;我們追求的不是畫面本身,而是畫外之意。獲得一種審美層面的詩意,我認為這是藝術攝影十分重要的一點。第三是禪意。攝影家呈現給我們這些光影,在禪學里即所謂“相”,簡單地理解這都是表相。攝影即照“相”;攝影的技術,我們叫它照相術。表層是技術,而更重要的是提供給我們發現攝影家的內心天地與外在天地交匯的機會,體會在攝影家眼里的內宇宙與外宇宙的格局,感受他每一處細微的情緒,包括隱而不露的禪意。從而讓閱讀者的生命格局進一步闊大和美好,體會天地,融與自我,悟出生命真諦。
而所有的這些畫意、詩意、禪意,都要歸于無意?!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說“一沙一世界”,還有一個句話叫“大象無形”。這部作品集有很多作品都是有意為之,又有無意的流露。從小我到大我再到無我,有意而無意,無意而有意,妙手天成,方為至境?!侗馀c雪影》有這樣兩幅作品:冰凌雪花中,一群宛若飛天的精靈,曼妙起舞。冰清玉潔,天然麗質。浪漫、輕盈,有仙人之境。另一幅是一對戀人于石冰之中,共撫古琴的圖畫。琴無弦,人無目。自然造化,獨具神韻。所謂,“大音希聲”,畫面中物我忘的意境令人嘆服。從這兩幅天賜之畫中我們可以領略天地造化,可以窺見攝影家的神思。
第二點,即壯美、優美、和美但不唯美。
《冰光與雪影》攝影集中,有很多表現山巒如聚,山舞銀蛇闊大之境為代表的攝影作品,體現出一種奔放磅礴的豪情,表現為壯美。也有從細節出發,但意韻悠長的攝影小品,包括即將消失的一束冰花,對一個象形雪塑的關照等等,體現出一細膩婉約的柔情,表現為優美。還有一種部分對山野人家以及雪原的牛羊等人與動物的關注,雖然清寒但透出溫暖。這種暖意,即是攝影家表現出對謳歌天地萬物和諧自在的真摯濃烈的熱情,體現為和美??梢?,這部攝影集并不唯美,不是為藝術而藝術。雪化了,山還在;冰化了,水還在。這是一種物質的存在狀態,即存在著的、變化著的物質。我們卻通過攝影把這些存在著的、變化著的物質變成具有較強的精神屬性的藝術。攝影集中寫到:“我就是帶著這種美好的心態去尋找美,感悟美。”《冰光與雪影》攝影集表現出攝影家主觀的情思與想象,讓我們感受到凍土帶白色的呼吸,冰雪中跳動不息的脈搏。
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郎立興先生對冰雪的愛,集中表現了對自然人類的熱愛,摯真、博大、至誠。如果一定要將上述那幅對聯加上個橫批的話,那就是一個字“愛”。
趙立華(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能夠用百分之八十的片子來反應呼倫貝爾,展示呼倫貝爾遼闊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透過郎立興同志的鏡頭,我們再次看到呼倫貝爾廣袤無垠的草原,特別是冬季,看上去非常遼闊,確實很震憾,看完后非常激動。尤其是郎先生成熟的藝術目光捕捉到大興安嶺茫茫草原的一種景致,我看了好多遍,覺得和以往看到的作品不一樣。他的景致看起來都是立體的,特別是對冬季呼倫貝爾景致的展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是呼倫貝爾難得的冬季風光片。我們現在反應綠色的呼倫貝爾已經很到位了,甚至達到了極致,從全國乃至世界對呼倫貝爾綠色的了解已經很到位,從廣西、江西,包括上海、廈門,連飯店服務員都知道呼倫貝爾,都知道呼倫貝爾特別美,有綠色的大草原。從這個角度講,郎主任的冬季呼倫貝爾的作品拿出來非常有意義,尤其對呼倫貝爾冬季旅游的宣傳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剛剛聽了大家發言,很受啟發。歸納起來,我認為這部攝影集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看了攝影集后感覺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可以說這個攝影集中的每一幅畫面,每一個光影的變化,包括每一個場景,都有凝固的思想,所以說它是立體的展示。它凝聚了郎立興同志對生活,對工作,對勞動,對民族文化,對藝術,對故鄉的思索,而且非常深;涌動的激情思想,才使攝影集具備了引人心智的啟迪,具備了思索帶來的感人力量。第二點就是這部攝影集具備了很高的藝術性。詩人是從現實中發現詩,然后把現實創作成為詩,攝影家也是一樣的,從現實中發現火熱的生活,發現民族文化的神韻,然后把他的發現轉換成精美的瞬間,讓它永遠定格在鏡頭里,所以感覺這部攝影集的藝術水準確實很高,完美地再現了光影變化中山水、大地、人生的藝術存在。我非常贊同大家講的,這部畫集很精致,內涵很深刻。第三點非常重要,這樣一部高水準的攝影集,凝聚了一個赤子濃濃的家鄉情結;一幅幅精美的藝術畫面,我們看到了郎先生的赤子之心。他的鏡頭下是我們的故鄉呼倫貝爾的山河大地。另外我們也看到郎立興同志的宣傳情結,他原來是呼倫貝爾宣傳部的領導,當時我們能通過他的一些報道和演講,從理論層面上受益匪淺。從郎先生濃郁的情感中可以看出,現在他仍然在以鏡頭和畫面宣傳著呼倫貝爾,非常難能可貴。
孫 震(呼倫貝爾市委副書記)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郎先生的作品研討會,這部攝影集的問世對于呼倫貝爾是大事,對于呼倫貝爾的攝影界更是大事,大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我非常贊同。郎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呼倫貝爾人,他的名氣大家早就知道,從一個工人干起,一步一個腳印走到現在,在每一個崗位都盡職盡責,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呼倫貝爾在改革開放當中,郎老師做出了特殊貢獻;包括一些思路的產生,一些重點問題的突破,他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呼倫貝爾的發展史上,應該有郎老師精彩的一筆,這個事情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這部作品集本身反應了郎先生對家鄉的熱愛,對家鄉的赤子之情,看了之后非常感人,需要我們慢慢去體會。對這部作品我悟出了一些道理。一是執著,有志者事竟成。郎先生本身不是搞攝影的,而是搞理論的,后來轉行,業余愛好,能夠把攝影這個事情做得這么精,而且在攝影界已經被稱為“家”“先生”,幾十年不容易,沒有這種對事業的執著和追求,肯定是不可能的??梢娺@中間的很多付出,不是普通人能夠達到的。郎先生對事業的執著和追求是可敬的。二是干事業必須抓特色。只有抓特色,才能走上真正的成功之路。我發現郎先生觀察自然的角度非常細膩,一個冰花、雪花都能反應出一種意境。這種對于藝術的領悟,反應出一種素質。三是什么事都有規律,只要按規律辦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循,郎先生就是遵循了這種規律,這對于我們今后的工作也是一種啟迪,要干別人沒有干過的事。搞攝影也一樣,也有規律可循,郎先生就是真正抓住了攝影的規律。所以我們工作中也一樣,要注意摸索規律,什么事都應該按客觀規律辦事,違背客觀規律辦事,只能離成功越來越遠。
郎立興
大家說了很多好話,讓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我也是從宣傳戰線出來的,前半生大多為別人抬轎子吹喇叭,這是第一次受到大家的評價,而且盡是好話,別有一番滋味,非常感謝大家。這本攝影集出版后,好多朋友忠告和提醒在自治區搞個首發式,后來反復考慮還是回到家鄉來搞個研討會。雖然層次低了一點,但有特殊的情感和原因。
首先是鄉土情。我是土生土長的呼倫貝爾人,這塊土地生育了我,并培養造就了我,四十八歲離開,人生和工作上的高峰都是在家鄉度過的,無論走到哪里時刻都不會忘記我是一個呼倫貝爾人。我有一個信條:如果一個人說他熱愛黨、熱愛祖國,可不熱愛家鄉,那就是胡說。所以我感恩這片凈土??偨Y自己的攝影歷程,我的攝影之路是這里邁開腳步的;我的攝影知識和功力是在家鄉練就的;關注氣候和環境變化,升華冰雪攝影的思想性與社會責任感更是在母親的懷抱中萌發的。
其次是攝影情。我熱愛攝影比較早,但真正進入境界是在1986年以后到盟委宣傳部的事,第一次產生作品、主編第一本攝影集,第一次在全國獲獎全都發生在呼倫貝爾。從攝影情結的根源說,是家鄉的靈氣給了我創作的源泉和激情,才使我在攝影的道路上走到今天,鑿壁偷光有所收獲。特別是這本《冰光與雪影》,純呼倫貝爾的作品六十七張,加上大興安嶺的作品三十多幅,這樣約百分之八十的作品是我們家鄉的。因此呼倫貝爾的作品是這部攝影集的主體,同時也讓攝影界熱愛冰雪攝影的人們進一步了解呼倫貝爾冰雪資源的獨特魅力,所以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要負責人李前光先生說,真沒想到內蒙古的冰雪攝影資源這么豐富。我從二十來年的冰雪攝影實踐中認識到,無論是從藝術創作還是從冬季旅游來說,呼倫貝爾的冰雪資源蘊藏著巨大潛力,從冰雪攝影的時間來說,不是平時攝影所認為的三四個月——我已從秋天的九月下旬延長到來年春天的五月;從冰雪攝影的內容來說,除了紀實冰雪外,冰雪大地上還鑲嵌著無窮無盡的奇絕映像——有造型各異的具像圖型,更有色彩與線條美妙的抽象畫面;從冰雪攝影的分類來說,現在是雪景多而冰的作品少,呼倫貝爾眾多的河流與湖泊,加上漫長的結冰期,可使冰為主題攝影大有作為,特別是冰在光的作用下五色繽紛,然而冰的性質也使它瞬間即逝,難以重復,所以我才敢提出,“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的狂言。
再次是朋友情。我工作四十多年,更換過十六七個崗位,但大多周轉家鄉的土地上,這樣也結交了許許多多的好朋友好同事,今天的諸位中絕大多數都是我在攝友和同學、同事中的好朋友好弟兄,你們了解我的工作和為人;尤其是這些年與在座的影友同甘苦共患難,結下了深厚情誼。所以當我把自己的專集送給大家時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具體到這部專集,如果沒有攝影圈中的這群無私無畏、情操高尚的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這些底片也許還放在箱子里,不知那年才能面見世人。
最后我想說,二十多年的冰雪攝影之旅是難忘的人生淬煉,是對身體和意志的高度考驗,是關愛自然、領悟生命真諦的升華。有幸置身在探索美、記錄美、品鑒美、傳播美的快樂生活中是幸福的。我祝愿呼倫貝爾在發展中繼續保持綠色凈土的美麗,守住北國碧玉的純潔,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蘇紅軍根據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 五十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