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的總復習教學都希望做到讓學生能抓住根本、抓住關鍵,選擇恰當的方法,合理利用時間,把握學習規律,提高學習效率,應用知識“得心應手”。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呢?以下以高中數學總復習為例加以說明。
一、重課本抓基礎
總復習往往時間緊,教學內容多,練習題量也較多。于是,有些教師、學生在總復習中拋開課本,大量使用復習資料,試圖通過多做、反復做來“覆蓋”試題涉及的知識點。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并不是很好。
從近年來高考數學命題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年的試題都與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題、習題、公式、定理的證明作為考題;有的是將教材中的題目略加修改、變形后作為考題;還有的將教材中的題目進行合理拼湊、組合作為考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高考數學考查的重點,選擇題、填空題以及解答題中的基本常規題所占分量是整份試卷的70%以上,特別是選擇題、填空題主要考查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可見,復習要重視教材,要針對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實上。重視教材的實質就是抓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只有基礎扎實的考生才能正確地判斷,才能在處理一些難題時思路清晰,充分發揮解題能力。而基礎薄弱的學生,由于題量大、解題速度慢,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因為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掌握程度。所以,在高中數學總復習中,應該按基礎知識、基本題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將復習內容分解為若干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問題提出一問題求解一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落實雙基。
二、重歸納抓總結
高考考試內容雖然年年有新題型、新情境出現,但總體是穩定的。在高考試卷中,除了有一定量的數學基礎知識考查題外,還有相當多的從知識交匯點設計的試題。例如,由于向量和向量的基本運算可以用坐標的形式來表示,而坐標法和向量法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所以向量與平面三角、平面幾何、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的知識和方法有相互聯系,能相互轉化。這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成為試題命題的著眼點,2009年的幾道高考試題就體現了這一特點。由此可知,知識的系統化在復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復習要重歸納抓總結。使學生能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
現在有些學生在平時聽課時,頭腦往往沉浸在老師講解的每一步計算、每一步推證的過程中,聽課很認真,但也很費力,聽完后滿腦子是支離破碎的知識。很多學生由于在數學復習中,對基礎知識的應用及基本技能的訓練不善于總結、歸納,對解題中的錯誤不善于反思。所學的知識沒有形成系統化,或者說形成的“模塊”不夠,各知識點相對孤立,致使思維不流暢,解題時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在復習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自己設計出處理問題的大策略、大思維,找到各部分知識的相互聯系,做到在老師解答習題時,能用自己的計算和推理知道老師要干什么,當題目的答案給出時,會進行認真總結、歸納、理解、記憶,努力把解題的策略融入自己的腦海,建立系統的、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知識網絡。例如,在復習中,教師的解題講評應包括以下內容:本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解題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關鍵步驟在哪里,學生答題中有哪些典型錯誤,這些錯誤是由于知識上、邏輯上、心理上還是策略上的原因造成的。而對學生則應培養他們在解題中自問:本題考查了什么知識點,解題用什么方法,這一類習題中有什么解題的通性,問題的解決運用了怎樣的解題策略,今后再遇到此類題型時應從哪些方面著手。與此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拋磚引玉”,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注意總結規律,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解題的質量和速度。
三、重研究抓信息
作為教師,要重視對歷屆高考試題的研究分析,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準確掌握學科考點信息。從2004年以來的各地的高考數學試題來看,總體來說,試題知識面廣、起點低、坡度緩、難度適中,分題分層設關,區分度較高,呈現四個特點:1 主干內容重點考,即體現“遵循兩綱,把握體系,考查全面,突出重點”,如代數著重考查函數、數列、不等式、三角函數,立體幾何著重考查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之間的關系,解析幾何著重考查直線和圓錐曲線等;2 新增知識考試分量加大,如向量、導數、概率等一些新知識點及應用;3 對思想方法的要求提高,如求函數最值的方法、求數列通項的方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方法等;4 進行知識重組,即以知識網絡的交匯點作為命題的起點和著力點,如函數題型,以最基本的二、三次函數為載體,涉及函數、導函數的概念和函數的對稱性、奇偶性、單調性、最值等性質,覆蓋了函數的主要內容。因此,隨著對新增教學內容的考查力度加大,應擴充復習內容,對重點知識要重點掌握,重點訓練。如最值問題涉及的知識點多,題型豐富,是高考命題的熱點。而應用問題則是每年必考而且考查力度呈上升趨勢的題型,是高考命題的另一熱點。這些方面應當引起考生的重視。而對于高考要求降低的內容,比如集合,就可以適當減少課時。
四、有計劃地強化能力培養
近幾年,國家考試中心發布的《高考數學試題評價報告》中均強調:“高考數學試題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中學教學要進一步加強對能力的培養,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學習期間要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解題的經驗,培養解題的能力……”
進入總復習階段,要提高復習效率。應當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數學總復習可安排兩輪到三輪:第一輪,全面地、按部就班地抓基礎;第二輪,深化知識,綜合提高,靈活運用;第三輪,查缺補漏,有所側重,開闊視野,聯系熱點。訓練中應引導學生按照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的思路,去尋找所需要的方法和技能;本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將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使他們在思維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
高考數學復習的過程,決不應該僅僅是知識重復再現的過程,還應該是深化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知識、技能和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高考數學復習課應更重創意、重分析、重過程、重規律、重應用,重變式、重引伸,讓學生不斷領悟、逐漸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