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六的個子,瘦瘦的,扎著頭發……第一眼看到張宗紅老師,感受到的是她的平和與干練。在25年的教書育人生涯中,張老師得到了諸多榮譽,2009年她又獲評為全國模范教師。
張老師的話雖不多,但她熱情、謙遜。提起她獲得的成績,她只是笑笑:“我做的都是些小事,自己感覺沒什么很特別的。”那么,張老師教書育人的秘訣何在呢?她給出的答案是:育人之道,在真愛。作為老師,就要有愛的真心、愛的藝術。
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張老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這樸素的教育真理。在張老師眼中,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問題學生,都需要老師的關懷和照顧,她都會一視同仁。張老師曾教過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在學校不怎么聽課,其他孩子對他有些看法。有一次,這個學生和父母發生口角后留下一封信就離家出走了。張老師知道后,二話不說,半夜就開始出去尋找。可是孩子卻不見蹤影。之后的幾天,張老師一直寢食難安,四處尋找,直到第三天下午,孩子終于找到了,張老師也已經瘦了一圈。張老師心疼地把孩子帶回家,讓他吃飯、洗澡。之后,張老師留這個孩子在學校里住了整整一個星期,管吃管住,為他輔導功課,對他進行勸說和教育。最后,孩子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孩子的母親非常感動,甚至要下跪向張老師表示感謝。
學生們覺得張老師可親,還因為她的真性情,在孩子們面前,她總是真情流露,毫不掩飾自己。別看張老師看起來一副很堅強的樣子,其實那是外剛內柔,情急之下,女性柔弱的一面就會顯現出來。有一次,某初二班的班長跟同班女同學談起了戀愛。張老師發現后,心中非常著急,她深知,高壓政策肯定不會起到效果,于是選擇了找他們談話。張老師沒有責備他們,而是耐心地向他們闡述早戀的弊端。然而,她越說越動情,想到這么好的學生要是沉迷于“愛網”不能自拔,就會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就會影響了他們的將來……說著說著,張老師情不自禁地傷心地哭了起來,一邊哭著一邊說著。老師的眼淚給兩個孩子的心靈帶來了不小的撞擊,看著老師一邊流淚一邊努力說服自己,兩個人被張老師的真情感動了。也哭了起來。他們表示,一定會控制自己的感情,更加刻苦用功地學習。后來,他們雙雙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愛學生,不但是要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他們及時有力的幫助,更要給予他們尊重。張老師做班主任很有自己的一套,她一直堅持實行民主管理,充分尊重學生,以理服人,達到“無為而治”,還教會了學生友愛共處、相互關照、感恩等。在班級管理中,座位是一個很敏感也很棘手的問題,常有些班主任喜歡把好位置留給優秀的學生,而把那些角、偏、尾等被大家一致認為是“差”的位置安排給“差生”,以致引起師生關系的不和諧,甚至矛盾。張老師巧妙地采用了“約定”的民主的安排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張老師召開班會,由大家找出不好的位置。接著,她誠懇地對學生說,希望學生要珍惜三年的共處時間,學會相互關照。然后,再告訴大家,位置每學期調整兩次,三年中每位同學都可以坐三次好的位置和要坐三次不好的位置,讓學生自己規劃安排好三年中自己位置的順序。經過張老師的引導,孩子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最后,張老師就按學生的意愿安排座位,如果有沖突的,再做適當調整。由于是同學們共同商議出的結果,大家都欣然接受,矛盾也就消于無形了。
家訪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家訪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要把家訪工作做到位、做細、做好,需要老師有高度的熱情、愛心和責任心。張老師很注重家訪工作,并一直堅持家訪,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張老師的家訪很有計劃性和目的性,而且每次家訪都有記錄,以便于“跟蹤”學生的成長歷程。此外。張老師還設立家校聯系簿,在校期間由班主任和教師登記學生在校的情況,周末學生拿回家由家長登記學生在家的情況,以此來加強學校和家長對學生情況的了解,也便于讓學生接受學校和家長的監督,從而不敢“亂來”。張老師說,這些事她從1998年就已經開始堅持這樣做了,十幾年了,積累了一大批寶貴的“財富”。現在的家校聯系簿已經做得很規范、很體系化了。在張老師的帶動下,全校已經建立起了這樣一種家校聯動教育的機制。這些做法密切了教師和家長的關系,也讓家長深深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子女成長和發展的關心,從而更加配合教師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張老師的真心付出,贏得了家長們的廣泛認可和稱贊。每次當班主任,她都能把班級從低谷帶上高峰,所帶的班級在紀律、成績等方面都是最好的。難怪很多家長一聽說張老師要當班主任,就爭相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她的門下。
張老師把自己的心獻給了學校,獻給了學生。獻給了家長。然而,她自己呢?卻依然這樣“忘我”,依然這樣“固執”地認為自己其實真的很“普通”……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