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是電影愛好者之都,近50個各類影展貫穿全年。
除了享譽世界的柏林電影節,德國首都柏林每年還會舉辦近50個電影節,使人們更了解全球的電影制造業。為了不讓影迷和業內人士錯過任何電影節, “柏林電影世界”這一網絡現在為大家提供指引。 柏林是一座電影愛好者之都。每年2月柏林電影節舉行之際,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如期趕往這里,在一場又一場的放映之間,觀影人潮攢動。世界上沒有第二個A級電影節一一如戛納或威尼斯,能像柏林電影節這樣,對公眾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這里,從來都是一票難求。
然而人們對電影的熱情并不會在短短十天的電影節之后停止,也不僅是那些放映產生轟動性效應的大片兒的影院或者藝術影院能在電影節結束之后仍可以將觀眾吸引至大熒幕前。柏林電影界生機勃勃,電影來自世界各國,形式多樣,或者涉及特別的主題,或者深入地介紹不同國家電影業的狀況。
在柏林每年大約舉行50個大大小小的電影節,它們都能帶給觀眾興奮的體驗。一年一度的英格蘭與愛爾蘭電影節(Britspotting)專門呈現兩地的電影作品;而波羅的海電影節(Baltic Film Festival)展示的是來自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影片;此外還有展示巴西電影的巴西電影節(Cinebrasil)。其他電影節涉及法國、俄羅斯、波蘭、土耳其、猶太人地區和亞洲等地的作品。 “莫名的歡愉”影展(Unknown Pleasures)展示的是美國獨立制片的實驗性作品;而數碼電影節(Transmediale)展示當代藝術和數碼文化。此外還有“無名電影節”(Festival des gescheiterten Films)專門展出不被關注和無法公映的電影。
傳統的國際性學生電影節叫做“影迷”(Sehs u chte),到2010年即將舉辦第3 9屆。跨文化和跨界的電影和影像節“黑人國際電影節” (BlackInternational Cinema)今年也將舉辦到第24屆。誕生于6年前的“柏林,注意!”(Achtung Berlin)是一個嶄新的柏林電影節,優先針對首都柏林的創新電影作品,在短短幾年內已發展成為柏林最大的電影節之一。
在一座擁有如此多電影節的城市找到自己想要的,即使對于影迷和電影業界人士來說也不容易。法國大使館電影辦公室的茱利安·拉米(Julien Lamy)也是法國電影周的組織者,安娜·雷昂嫩科(Anna Leonenko)多年來負責俄羅斯電影周的媒體工作,他們二位都積極地試圖在這些眾多又無序的各種電影節中理出一些頭緒來,于是倡議業界聯合起來。現在已有20多個電影節加入。
就內容上看應當維護電影節的獨立性,但從廣告、媒體及公關、投資商的贏利等角度來說,更加廣泛的合作帶來的收益會更大。特別是那些小型的電影節,只有微薄的預算支持,很多組織人員更多是為了名譽甚至根本不收取報酬。為吸引更多的觀眾觀展,他們已經考慮引進新形式——“電影節護照”,它能使影迷以優惠價獲得入場券。
即使不是所有的電影節都可以加入“柏林電影世界”這一網絡,影迷現在已經開始因它嘗到甜頭了。茱利安在網頁“CineClic.de”上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柏林各電影節年歷,該網站是在德國介紹法國電影的門戶網站。除了日期、最新海報、關于各電影節內容和目標的簡介之外,年歷上還有影院的具體地址。此外,這一網絡還為那些擔心錯過下一個電影節的影迷提供一個特別服務:只要訂閱“電影節世界一一鬧鐘服務”就可以在電影節開始前三天收到郵件提醒。
“世界在這里,來看吧!”和“不出城市環游探索世界”是“柏林電影世界”這一網絡的標語。事實上,在柏林只需騎自行車或乘地鐵就可從一個影院到達下一個。感謝茱利安和他的電影年歷,縮短了觀眾前往觀影的距離。
(文章首次出版在www.goethe.de網站上,原作者薩賓娜·帕爾克格麗吉爾,徐倩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