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別人的建議,2008年和2009年的圣誕節,我沒去大教堂,也沒去郊區,而是去一個規模小但歷史長的社區教堂參加彌撒活動。奇遇的事情是:數百年來,那個基督教教堂的“坐鎮之寶”是一口中國大鐘!從正門進入教堂,迎面而來的不是常見的通向十字架圣臺的過道,而是一口大約高1米、口徑60公分的中國古代銅鐘,上面刻著“保寧寺大擔”的字樣,還有書法不錯的佛教祝辭,署名為“董士同敬奉”。
那個教堂屬于新教教會,是荷蘭殖民者占領如今的紐約曼哈頓島之后建立的,教堂本身至今有近360年的歷史了。教堂建筑里里外外都是古色古香的,充滿了古代荷蘭建筑藝術的風味風格。為此,美國文史學界把它作為觀察研究歐美歷史文化關系的重要文物之一,還在大都會博物館等世界級文化藝術中心做過數次專題介紹。可是,在他們的介紹里,都沒說明為什么那個有數百年歷史的基督教教堂的“坐鎮之寶”是一口中國大鐘。
彌撒后,我向教堂牧師等人提出了疑問:360年前,那時大量歐洲移民來到美國,沒什么中國移民之說。那口大鐘是怎么從中國越過大洋跑到美國來,又跑到這座教堂里的?
牧師等人回答:那口大鐘不是來自中國移民,而是來自荷蘭王公的禮物贈送,即早在教堂建立前,教會就收到了那口中國大鐘。決定建立這座教堂的時候,教會也決定把那口中國大鐘用上。作為教堂的“坐鎮之寶”。當時的想法很自然,是遵循哥倫布航海經驗理論的——這里(美洲)是“印度大陸”,到中國也就不遠了。為了預祝找到通往中國的新“絲綢之路”,人們期望那口中國大鐘給大家帶來幸運的航程。
我又問:就360年前的條件說,搞個教堂建設,從決定到實施,從歐洲把那口鐘運到美國,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就是說,荷蘭王公得到那口中國大鐘,起碼是比360年前更早的事了。是哪位荷蘭王公做的?他是怎么以及在哪里得到那口中國大鐘的呢?
牧師等人回答,他們不知道那些問題的答案——教會文獻沒說,前任牧師等也沒留下記錄。
依照個人知識積累,我想到了400年前成立的、后來在百年歷史上全球聞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它的頭目其實就是荷蘭王公。就流行史料看,當時他們在中國的交往主要是貿易和通過武力爭奪貿易機會。他們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瓷器,卻沒聽說搞一口帶有佛教祝辭的中國大鐘。
深挖一下,找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往中國的首位大使(也是當時西方世界派往中國的首位大使)的回憶和記錄,看到了一些線索。在他的回憶記錄里,不但有參加中國帝王諸侯的各種外交和貿易活動的記錄,也寫有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前后的參加地方的各種文化活動,其中包括宗教文化往來。譬如,他的回憶記錄里就有栩栩如生的媽祖廟和三眼菩薩等活動的圖片。如此,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獲得一口佛教祝辭的大鐘,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然而,在當時的中國社會,為洋人鑄造贈送那么一口銅制大鐘,不是尋常百姓或官員所能做到的。大鐘是在中國的哪個角落制造的?其落款“董士同敬奉”者是誰?至今沒找到任何線索。不過。就那口大鐘的祝辭文風并對比首位西方駐華大使的回憶記錄看,當時中荷交往的雙方地位關系是平等友好的,宗教也是彼此開放的。就是說,可以做個大膽推測:那口大鐘的制造應該在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和收復臺灣之前,即荷蘭對中國實行殖民主義武力攻擊之前。
我感覺,那個基督教教堂的“坐鎮之寶”中國大鐘,是歐美歷史文化關系的見證,也是中歐歷史文化關系的見證,是包括歐亞美洲三大陸的近代史發展情景的一個見證物。那口大鐘后面,或許還有更多的歷史故事等待挖掘。
(樂言稚,美籍華人,現居美國)